APP下载

探析西北花儿音乐分析及传承保护

2016-02-02井源源

北方音乐 2016年6期
关键词:音乐分析花儿

井源源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探析西北花儿音乐分析及传承保护

井源源

(兰州城市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花儿”是中国西北民族地区最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民间音乐圈中拥有特殊的领导地位。本论文主要从“花儿”的传播、腔音列、调式及演唱方面进行初步的探析,并以独到的见解进一步总结出“花儿”的艺术特色,其目的在于呼吁更多人关注“花儿”、了解“花儿”和聆听“花儿”,最后笔者提出关于如何保护和传承“花儿”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花儿;音乐分析;民族音乐传承

作为一种高亢而优美的民歌,“花儿”一度受到西北地区人民的追捧,其根本原因在于“花儿”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与西北人民内心追求的精神文明相一致。“花儿”凭借悠久的历史、多样的题材、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演绎形式广泛传播于各少数民族之间,深受人民的喜爱。“花儿”既是民族艺术的结晶,又是世界艺术的瑰宝。

一、“花儿”的艺术特色

(一)传播特征

信息的传播具有普遍的规律性。作为一种系统的民间艺术,“花儿”的传播和传唱过程中是有规律可循的。“花儿”的传播总体上呈现中心衍射状,由小范围内的传播逐渐向四周扩大,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花儿”已拥有属于自己的传播区域。

(二)腔音列特征

Sof-la-d 和小re是西北地区的回族小调,同时也是“花儿”所采用的四音音列。四音音列也经常出现在宴席歌曲中,其中前三个音列是骨干音,而羽音和角音的加入是起辅助功能的,其重要程度远不如骨干音。《上去高川望平川》是“花儿”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曲调,流行于西北汉族居住区域,其歌词寓意深远,富有哲理性,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其气势雄伟磅礴,彰显西北地方民族文化特色。“花儿”的艺术呈现既是对旧式封建伦理的抨击又是人们借“花”抒情的产物。

(三)调式特征

“花儿”在调式运行方法上,主要以商调式和微调式为主,并采用“五声音阶”的调式方法。“商音”和“微音”则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但二者又彼此相互吸引,相互映衬。“角音”则具有强烈的推力,如《撤拉令》、《五荤人令》、《下四川》、《上山令》等曲调。

(四)演唱特征

作为西北地区最珍贵的文化遗产,“花儿”承担着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双重使命。“花儿”呈现出的文化价值不仅在于吸引各少数民族的喜爱,而且也渗透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之中。“花儿”的演唱具有时间性,一到盛大的节日活动,各族人民便如约相聚活动地点向神灵祈福、求雨、倾诉各种悲苦以及求得美好姻缘等等。因此,“花儿”传递的文化内涵与价值较为真实、淳朴和动人。此外,花儿的演唱还具有空间性,特定的音乐文化环境造就了“花儿”独特的演唱风格和形式。“花儿”的演唱不仅要遵循专业的发声技巧,还要依靠演唱者的切身体会。“花儿”的演唱内容比较广泛,因为大多数的演唱人员都即兴而作,信手沾来,因此“花儿”的演唱兼具随意性和自娱性特征。“花儿”的演唱还讲究节奏鲜明、格律铿锵 ,在演唱的同时注重把握优美的旋律。由于各少数民族民风不同,因此“花儿”的演唱形式也有所差异。

二、民间传承与音乐教学相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花儿”已自成体系,拥有属于自己的经典唱本曲调。然而,高校音乐教育缺乏对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大部分音乐专业的学生忽视对“花儿”文化活动的开展与探究。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大力弘扬“花儿”文化是目前针对如何保护和发展“花儿”问题的有效策略。具体对策如下:

(一)对流传区“花儿”的分析与研究

通过对“花儿”的历史发展、文学价值、艺术形式、语言表达、产生背景等多方面综合探究,学者和专家指出“花儿”在中国的民间艺术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此外,“花儿会”在流传区的传播也较为广泛,大致可分为两类,即传统花儿会和新生代花儿会。

(二)研究“花儿”民间演唱者的演唱风格

“花儿”的成长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花儿”演唱者,如著名“花王”朱仲禄和“花魁”王绍明等等。众多的演唱者对“花儿”作品理解的不同,因此呈现出不同的演唱风格,但无论怎样变化,他们对“花儿”的喜爱是相同的,对“花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

(三)“花儿”诞生地和流传地的研究

目前有关学者和专家对“花儿”的诞生地和流传地进行考察和研究,掌握一些重要的一手资料、图片及影响,这对“花儿”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花儿”曲目的分类及研究

近年来,随着民间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花儿”的分类标准也呈现出多样化,通常以流行区域、演唱民族、生产劳动及旋律等来进行划分,形成“花儿”所独有的文化景象。

(五)加强“花儿”在高校教育教学

“花儿”是西北地区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因此“花儿”在高校音乐教育教学中的传承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开设“花儿”民族音乐课程和举办“花儿”文化座谈会是目前高校“花儿”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途径,这不仅有利于弘扬和保护“花儿”音乐文化,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六)组织和开展“花儿”文化专场活动

组织和开展“花儿”文化专场活动是弘扬“花儿”在民间艺术文化传播中的重要途径。当今的大学生应该利用高校的文化资源和先进的网络资源弘扬和传播“花儿”文化,提高全民族文化意识。

结束语

保护和弘扬“花儿”文化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每个中华儿女的职责。因此,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吸收“花儿”文化所蕴含的营养成分,实现文化可持续发展战略。西北“花儿”音乐文化中的精华定以新的方式与民族文化、世界文化并存,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周亮. 花儿的保护传承策略研究[J].中国音乐.2009(02).

[2]王晓云. “风”的视角:花儿传承困境应对与应对的误区[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3]曹佳乐. 论析宁夏回族“山花儿”的音乐艺术特色及其传承[J].艺术科技.2013(04).

作者简介:井源源(1983—),女。甘肃兰州,兰州城市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音乐学钢琴方向 学历硕士 。

猜你喜欢

音乐分析花儿
浅谈《黄河怨》的音乐处理
歌剧《女人心》中咏叹调《年轻的姑娘应该懂得》的音乐分析
孤独与诗意的交织
Schubert Sonata in A Major D664 Op.120(1825)第一乐章音乐分析
简论区域民族音乐田野调查研究方法
那些花儿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