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建筑消防安全初探

2016-02-02刘建军

文物季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古建筑消防火灾

□ 刘建军

古建筑消防安全初探

□ 刘建军

古建筑是国家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而火灾却是古建筑的大敌,我国大量被焚烧殆尽的古建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加强古建筑的消防工作,确保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是保护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

古建筑 火灾 消防

古建筑凝聚着古代先民和匠师的智慧,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水平和政治、经济、社会、宗教、民俗等形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极好见证。我国古建筑除了自身的建筑艺术价值以外,还往往是文物荟萃之所,古建筑起火,造成的火灾损失是无法以金钱来计算的。

一、近两年我国古建筑火灾情况

2015年1月3日凌晨,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南诏镇拱辰楼发生火灾,城楼大部分被烧毁,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巍山古城拱辰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距今有600多年历史。它是巍山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云南省保存下来的年代最久远的古城楼之一。大火之后,古城楼损毁殆尽,“骄傲”已成往事,这起火灾是中国古建筑的巨大损失,也是对当地民众精神家园的一次重创。

2014年12月12日下午4时,贵州省剑河县久仰乡久吉苗寨发生大火,500户房屋葬身火海,286间房屋被烧毁。久吉苗寨已有200多年历史,是剑河县最大的苗族村寨之一,也是剑河县苗族传统文化留存保护较为完整的村落。2006年,久吉苗寨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4年7月28日凌晨,位于江北区中马路2号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波老外滩天主教堂发生火灾。

2014年4月6日凌晨,云南省丽江束河古镇街尾村65号成都冒菜馆发生火灾,4个院落,10间铺面损毁。束河古镇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

2014年年1月25日,贵州省镇远县报京侗寨发生大火,300年历史的侗族村寨被烧毁。1月11日,云南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火灾,大火烧毁了古城大部分,1300年历史的古城核心区变成废墟。公安部门和文物部门的统计显示,2009年至2014年初,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300余起,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近四成,电气原因占总数的两成,其他原因依次为放火、玩火、吸烟、雷击。文物古建火灾的发生,绝大多数是人为因素导致,而多数灾难背后又都存在商业开发的魅影。

二、古建筑发生火灾的原因

1.古建筑本身特点引起

第一,古建筑火灾荷载大,耐火等级低。

我国古建筑绝大多数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形式,其耐火等级低(四级耐火等级)。古建筑中的木材,经过多年的干燥,成了“全干材”,含水量很低,因此极易燃烧,特别是一些枯朽的木材,由于质地疏松,在干燥的季节,遇到火星也会起火。我国古建筑多采用松、柏、杉、楠等木材,火灾荷载远远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所规定的火灾负荷量,火灾危险性极大。在文物古建筑中,大体上每平方米含有木材1立方米(包括其他可燃物折合木材的用量),那么文物古建筑的火灾负荷量比现代建筑大31倍。由此可见文物古建筑火灾危险性之大。

古建筑中的各种木材构件,具有特别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古建筑起火后,犹如架满了干柴的炉膛,而屋顶严实紧密,在发生火灾时,屋顶内部的烟热不易散发,温度容易积聚,迅速导致“轰燃”。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多,再加上大多数通风条件比较好,有的古建筑更是建在高山之巅,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快,燃烧猛烈,极易形成立体燃烧。再加上古建筑为了显示其壮观宏伟,一般空间高、跨度大、门窗多,因此氧气充足,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一般而言,1公斤木材燃烧时可生成20立方米烟雾,体积相当于木材体积的300倍。在施救过程中,难以进入,又不宜施展破拆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扑救难度。

第二,古建筑无防火间距,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我国的古建筑多数是以各式各样的单体建筑为基础,组成各种庭院。在庭院布局中,基本采用“四合院”和“廊院”的形式。这两种布局形式都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如果其中一处起火,一时得不到有效控制,毗连的木结构建筑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燃烧,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第三,火灾扑救难度大。

我国的古建筑大多数远离城镇,建于环境幽静的高山深谷之中。这些古建筑普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既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队员,也没有配备安装有效的消防设施,一旦发生火灾,位于城镇的消防队鞭长莫及。只有任其燃烧,直至烧完为止。大多数古建筑都缺乏消防水源,而对于一些高大的古建筑更是有水难攻,再加上古建筑周围的道路大多狭窄,有的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这些都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人为因素

建国后,一些古建筑被随意改变其使用性质,火灾时有发生,原因也大不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生活用火不慎。主要是炊煮、取暖和照明用火,不慎引发火灾。1990年1月25日,青海海南州石藏寺特大火灾就是哈达落到酥油灯上而引发的。

电线电器设备起火。主要是由于电线陈旧老化、绝缘损坏、发生短路引发火灾;还有的是大功率灯泡紧靠可燃物,长时间烘烤而起火。

乱扔烟头起火。1992年9月19日,扬州市旌忠寺藏经楼就曾因遗留烟头引发火灾。

小孩玩火。1982年2月,北京市万寿寺西路行宫被烧毁,就是小孩玩火造成的。

宗教活动。1984年4月,云南筇竹寺华严阁发生火灾,直接原因是两位信女进阁烧“头炷香”不慎引起的。

生产用火。1981年9月20日,扬州市“卢宅”火灾,就是由于古建筑中生产工人违章作业所酿成的。

3.交叉因素

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中问题较多,主管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往往为了追逐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消防安全管理。在古建筑的使用中,一些地方利用古建筑开设旅馆、饭店、招待所、工厂、仓库等,火源管理不严,电线乱拉乱接,线路开关随意乱设,消防设施配备数量不足,消防水源缺乏。有的古建筑的周围大量开店,火灾危险因素大量增多。这些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给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另外,文物古建筑在设计建造上往往存在先天缺陷,无法进行改造和整改。建筑之间大多间距很小,没有消防通道,更无法设立防火墙,消防设施及水源,无法满足施救的需要,因而,对防火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国家级保护单位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建筑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这样的规定并不切合实际,古建筑内很难设固定的消防给水设施。以蓬莱阁为例,该建筑始建于公元1061年,距今900多年,其独特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工艺精湛的全木结构的建筑,如按要求设置喷淋和消火栓系统,就势必破坏其原有的价值,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和初衷,对古建筑的文物和考古价值势必是一次破坏。

三、如何做好古建筑的防火工作和灭火工作

1.改善防火条件,创造安全环境

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其诸多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应当引起主管部门和古建筑使用单位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这些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和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重视和加强古建筑的消防工作,落实各项消防措施,确保古建筑的安全。

明确用途。属国家所有的古建筑,除建立博物馆、保管所或为群众参观、游览的场所外,不得用来开设饭店、餐厅、食堂、茶馆、旅馆、招待所和生产车间、物资仓库。已经占用的不论哪个单位无论何种理由,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果断措施,限期搬迁。

严格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消防巡查措施,加强24小时值班和防火巡查,发现情况,及时处置。

2.严格火电管理,消除起火因素

火源是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一般来说没有火源就不可能起火。但是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火,在古建筑内不仅有生活用火、用电,而且在许多古建筑内由于宗教活动的需要,还多了一种香火。因此,严格火源管理,就成了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

严格管理生活用火。在古建筑内,严禁使用液化石油天然气和安装煤气管道。文物古建筑使用单位的厨房,应改在远离古建筑的房间内,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增砌防火墙、灶台中设置烟道进行隔热处理等措施,切实避免引火上房;同时,要求各类燃料分房定量储存,严禁存放汽油等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

严格电源管理。凡列为重点保护的古建筑,除砖石结构外,国家明确规定,一般不准安装电灯和其他电气设备。如必须安装,须经当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批准。

严格香火管理。古建筑内的香火管理问题,国家有明确规定:在非指定进行宗教活动的寺庙、道观内,禁止燃灯、点烛、烧香、焚纸。只有在指定进行宗教活动的寺庙、道观内,才允许燃灯、点烛、烧香、焚纸,但必须注意安全,小心火烛。

认真落实防雷措施。古建筑多处于高山峡谷,且输电线路远长,容易遭受雷击起火,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主要应考虑防直雷击、防雷电波侵入及雷电流泄地过程中的雷电反击措施。

3.建设消防水源,配置灭火器具

城市中的古建筑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在古建筑内安装消火栓,配置消防灭火器材。郊野、山区中的古建筑应修建消防水塔、消防水缸,保证消防应急用水,以便发生火灾时使用。天然水源旁的古建筑还应修建消防码头,供消防车停靠汲水。通常情况下,古建筑群应在不破坏原布局的情况下,开辟消防通道,消防通道最好成环形。古建筑内还应按要求配置相当数量的轻便灭火器,有条件的古建筑应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和灭火装置,当在上部安装水喷淋系统有困难时,可在地上安装固定的高压水枪自动出水灭火装置。

四、古建筑的现代防火技术措施

1.应用现代建筑材料和产品技术对建筑构件作防火阻燃处理

通过试验和古建筑火灾案例分析,古建筑中的木材经过多年的干燥,含水量一般稳定在12%——18%,成了全干材;又多选用油脂含量较多的柏、杉、松木等优质木材建造,有的还用油漆涂刷,极易燃烧。因此,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对古建筑进行防火阻燃处理,改善其耐燃性能,已成为提高古建筑消防安全条件的基本手段之一。

2.科学、合理设置古建筑火灾报警探测器

经过实验和火灾现场勘查表明,用松木做成的柱、梁等构件,在发生火灾时燃烧速度为2cm/ min左右。由此推算,木构架建筑在起火以后,如果再15~20min内得不到有效施救,即会出现大面积燃烧。此时最高温度可达800~1000℃,而且大多数古建筑都采用茅草、树皮、薄木板等植物性材料,其牢固情况比疏松的松木还要差,加上长期的干燥和自然的侵蚀,往往出现大大小小的裂缝,从而加快了燃烧速度,一旦发生火灾不但可能造成古建筑全部烧毁,更可能蔓延到相邻的建筑。

因此,根据初起火灾较易扑灭的原理,在不影响原有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古建筑形象的前提下,合理的在古建筑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电子监控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1.李引擎等《建筑防火安全的新思维——我国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的发展历程》,《建筑科学》2013年11期。

2.岳海梅、元江瑜《建筑火灾隐患与火灾风险的关系》,《安防科技》2010年第8期。

3.郑欢《古建筑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安徽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作者工作单位:山东烟台蓬莱阁管理处)

猜你喜欢

古建筑消防火灾
《消防界》征稿启事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漫画说消防
中国古建筑
消防也幽默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