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探索

2016-02-02陈丽萍

文物季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资料室剪报图书资料

□ 陈丽萍

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探索

□ 陈丽萍

图书资料属于服务性强的工作,其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得不到重视,本文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就图书资料工作的建设和改进提出建议。

博物馆 图书资料室 馆藏建设 馆员素质 改进策略

博物馆是“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机构、宣传教育机构和科学研究机构”,国际上对博物馆的这一定义决定了图书资料工作必须围绕这三重属性来进行。博物馆的行政工作、宣传教育、陈列展览和文物典藏等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以及文博领域各专业学科的研究都与图书资料工作密不可分。本文拟以华侨博物院为例,简要分析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存在的问题,就图书资料建设和改进提出个人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华侨博物院现有藏书2万多册,订阅期刊100多种,报纸80余种。但是,图书资料工作与本院其他业务工作相比,仍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图书资料属于服务性强的工作,其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得不到重视,这也导致了服务手段、工作效果和人员素质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推究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图书资料工作的服务性质,成果难以直接体现,导致其在博物馆的业务部门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不受重视;二是现有的服务手段、成效以及人员素质与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如何适应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突破自身瓶颈,创新求变,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课题。

一、加大文献资源建设力度

(一)藏书建设

明确本馆的性质、任务,确定藏书的特色和范围。根据我院华侨史研究专业性强的特点,把图书资料征集重点放在有关华侨史研究,博物馆建设、管理与研究,文物收集、整理与保管等方面的内容,多渠道、多途径地拓宽馆藏文献资料的搜集。

博物馆藏书建设是一项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要明确以下原则。

1.针对性和实用性

博物馆资料室为人少、物少等客观条件所限制,应根据实际情况,了解所藏图书资料的利用情况和本馆科研人员的需求情况,有的放矢,按突出重点、照顾一般的原则精心选订图书。

2.节约性和计划性

在图书资料收集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精打细算,加强计划性,避免盲目性。博物馆购买图书资料的经费极为有限,这就需要我们合理使用经费,根据本馆的业务性质和藏书结构认真挑选,有计划地进行藏书建设,选择与本馆业务工作密切相关而又有学术价值或资料性较强的出版物。

3.系统性和完整性

图书资料室收集的资料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与博物馆业务有关的国内外资料要尽最大努力保持其完整性,以确保藏书的全面系统,特别是对大型多卷本的出版物,要注意追踪出版信息,有计划地订购。

4.持续性和长期性

博物馆的资料收集需要持之以恒,广采博收。收集资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能完成的,需要依靠一代又一代资料人员日积月累细心收集。只要是与本单位专业密切相关的都要注意收集,不断丰富馆藏文献资源。

5.多种载体兼收并蓄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文献资源的载体类型已由纸质文献一统天下的格局变为纸质文献、录音带、录相带、光盘、网络信息资源等多种媒体并存,特别是电子出版物已成为文献载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资料室应结合本馆的馆藏结构、专业特点和读者需求等因素,科学合理地调整印刷型文献和数字型文献的分配比例。

捐赠是博物馆藏书建设的另一重要来源。由于华侨博物院“侨”的特质,所接受捐赠的图书资料很大一部分是国内未见的非公开出版物,比如海外华人侨团的会刊、报纸等等,有些甚至是孤本。近60年来,我们收集了众多海外侨团、侨校、及各种社团的报纸以及会刊、会讯、纪念刊近500册,有的作为展品直接展示,这些刊物、报纸已成为我院图书资料的特色馆藏。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等为基础的现代信息管理手段日新月异和以数字方式存储的文献信息(如光盘资料、书目数据等)日益增多所带来的挑战,我们也面临“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发展局面,既要兼顾对传统文献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又要不断更新观念,推陈出新。

(二)期刊、剪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期刊是反映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的第一手资料,具有连续出版、周期短、内容新、时效强、信息量大、流通范围广的特点,具有图书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期刊文献进行开发,可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期刊的宣传推荐工作:可以采用多种宣传报道形式,如通过网站、板报等形式,对馆藏期刊的范围、重点、使用方法以及服务手段、设施、借阅制度、检索工具等进行广泛的宣传与推荐,及时更新期刊目录,引导读者更广泛深入地了解和利用馆藏。

(2)完善检索体系:如何将期刊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给读者,是开发利用期刊信息资源的重要环节,完善的检索体系是读者与期刊之间的桥梁。

(3)定题服务:可根据本院展览和研究课题的需要,及时了解课题的研究进展,通过对信息的收集、筛选、整理,提供信息服务,直至协助课题完成。也可编制和提供有关课题的文献述评、动态综述,从深度和广度上揭示期刊的内容,进行二、三次文献服务。

(4)实现资源共享: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使人们对文献信息的需求和依赖性在不断增加。面对有限的文献资源与读者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走出困境的唯一方法就是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目前,我们已经与全国大部分的博物馆和相关华侨华人研究机构建立资料交换关系。例如与深圳博物馆文博档案资料部互赠馆刊,与暨南大学图书馆华侨华人文献信息中心、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邵友保海外华人文献研究中心互换网站链接,实现网上文献信息资源共享。

2.剪报资料

剪报资料是图书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对报纸中大量、零乱信息进行深层次开发利用,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筛选,分析整理、加工,编辑成册,使之成为系统有序的专题资料,提供给读者,从而在博物馆的展览、科研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院图书资料室经过多年积累,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华侨华人剪报资料库,目前设有华侨出国原因、华侨华人的产生和发展、华侨华人经济、华侨华人社团、华侨华人人物等三十多个专题。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报刊信息资源的大量增加,传统的手工剪报已无法满足博物馆各项工作的需求。适应信息服务的需要,电子剪报应运而生,它有着传统剪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由于印刷品与电子产品在信息使用与信息检索的便捷性方面各有所长,电子剪报并不能完全取代印刷型剪报,二者将在短时期内并存。

二、改变“重藏轻用”的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一)由“重藏轻用”变为“藏以致用”,实现以“用”为中心的转变

长期以来,图书资料工作一直以藏书量作为主要评估标准,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在工作中的广泛运用,以及电子文献、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迅速增长,博物馆图书资料室也必须随着信息服务的改进,提高管理水平,来适应图书资料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这就要变“藏”为“用”,实现以用为中心的转变。博物馆的馆藏文献中,除了历史、文物、考古以及博物馆学的图书资料外,还有一些古籍藏书以及本专业的珍贵刊物,具有较高的学术和研究价值。特别是古籍藏书和民国期刊纸质发黄、易损、不易保存,但是又要兼顾受众对图书资料最大限度的利用,解决藏与用之间的矛盾。对这些特色藏书进行更深层次的利用,最好的方法是将其数字化,使查阅变得更直接、便捷,实现资源共享。

(二)变被动服务模式为主动服务模式

受传统的“重采编、轻服务”和“藏大于用”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图书资料室的读者服务方式趋于简单化,服务手段滞后,仅限于传统的书刊借阅和书目信息服务。时代的变革促使图书资料工作的服务方式必须由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

1.主动加强与兄弟单位及有关业务相关单位的联系,互赠资料,互通信息。目前,我们已经与全国大部分的博物馆和相关华侨华人研究机构建立资料交换关系。

2.开展文献信息定题服务。主要是围绕博物馆的展览、研究、藏品保管等工作开展服务,提高定题服务的综合效益。

3.提供二、三次文献和最新学科动态。通过计算机对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加工、检索等,使图书管理人员从原始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文献的深度开发。

4.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快实现网络管理。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应用,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日渐数字化和多媒体化,使得运用计算机管理图书资料成为必然。联机书目和因特网取代了工具书和索引文摘,建设各类数据库,通过计算机网络,博物馆工作人员能够迅速快捷地获取所需文献资料。

5.依托本院网站,加大宣传力度。网站的优点体现在:(1)利用图片、音乐和录像等各种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提升华博形象。(2)和兄弟馆及相关研究机构建立友情链接,实现资源互补。(3)利用留言板、电子邮件等方式和广大受众实现交流与互动,及时搜集社会公众对本院工作的看法和建议,以便及时改进工作,扩大本院影响。

总之,网络化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提供了突破时空与地域限制的有利条件,因此,充分利用网络条件,实现资源共享是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的发展趋势。

三、全面提高图书资料人员素质

博物馆的性质决定了其馆藏的图书资料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才能适应社会大变革所带来的挑战。提高图书资料人员的素质可通过接受继续教育这一途径来实现。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思想

知识经济时代的图书资料人员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甘于奉献。以“一切为了读者”为信念,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尽最大努力来满足读者需求,在服务中体现自身价值。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当前条件下,继续教育是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继续教育的形式可以有如下三种。

1.结合岗位需要,加强在职培训。在职培训便于在职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提升文化素质和工作效率。现有条件下,在职培训是提高图书资料从业人员工作能力的主要手段。

2.开展学术交流。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进行交流研讨,是继续教育的有效形式。应该鼓励图书资料人员撰写学术论文,参加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通过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专题研讨,及时了解、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切实有效地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例如,2014年12月8日~13日,我院人员赴台南参加“两岸博物馆专业人员交流论坛活动”,与全国各地及台湾历史博物馆业务人员进行交流互动;2015年6月,参加在西安举办的“中文数字出版与数字图书馆国际研讨会”,在分会场“文博资源建设与利用学术研讨会”作了主题发言。

3.自学。自学是继续教育的另一种主要形式,不受时间、地点、年龄、人员等限制,也是拓宽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图书资料人员应有效利用各种文献资源,在工作中注重学习和积累,丰富各种知识,提高多种技能,多方面拓展工作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1.白云霞《吉林省博物院图书资料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博物馆研究》2008年第3期。

2.李易志《网络环境下的博物馆图书资料室》,《东南文化》2004年第4期。

3.赵燕《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探讨》,《情报探索》2008年第7期。

4.李若鹏《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管见》,《图书馆学刊》2014年第12期。

5.邓乙桂《博物馆资料室发展的思考》,《黑龙江史志》2009年第6期。

6.刘莉华《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初探》,《科技信息》2008年第28期。

(作者工作单位:厦门华侨博物院)

猜你喜欢

资料室剪报图书资料
高校二级学院资料室的建设与管理
关于图书资料管理创新的分析与研究
近代杜定友图书资料管理思想的思考
促进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的策略分析
我为父母做剪报本
中国剪报
我为父母做剪报本
高校院系图书馆资料室的管理模式研究
信息化背景下体育院校资料室发挥主要作用方式的探讨①
——以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剪报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