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6-02-02安德明
卷首语
区域性、个案式的研究,目前已经成为民俗学及人类学等相邻学科中的主流研究取向。这种方法,以对地域文化差异性及特定社区或村落独特个性的承认和强调为前提,为认识和理解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以及文化同具体社区之间的复杂动态关系及其多样性表现,促成了大量既富有资料价值又极具思考深度的民族志成果。然而,作为一种因矫正以往本质主义立场上对文化均质化的理解偏颇而产生的研究视角,随着其不断普及和推广,它在导致诸多新成就的同时,却也引发了越来越多需要警醒和反思的问题。其中,日益突出的研究碎片化现象,已经引起学界的较多关注:大量基于特定社区或村落调查的成果,在对“地方性知识”这一概念过于简单化的理解之下,很容易走向拘囿于狭隘范围自说自话、缺少理论概括和范式提炼的状况。除此之外,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还表现在它的社会效应方面。
同人类学等社会科学领域其他相邻学科一样,区域性个案研究的取向,主要是立足于对村落或社区文化个性特征的认识;反过来,这方面的各种研究成果,对每个特定社区的独特属性,又会起到进一步的梳理、宣扬乃至强化的作用。这一点,在关于“认同”问题的讨论当中有着十分明显的体现。从区域、群体或民族认同的角度,来理解某一特定文化形式的价值和意义,是近三十多年来逐渐盛行的研究思路,它也的确为相关研究领域开辟了新的方向。但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有关族群认同、社区认同的成果不断涌现,“认同”又逐渐变成了学术界为大众贴上的标签。由于大量研究成果的不断强调,许多本来处在或有或无、或隐或显状态的有关认同的意识,变得日益明确和强烈起来,这与关注小社区的研究取向相结合,最终变成了建构和突显不同文化、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的特殊性与差异性,进而引发种种矛盾与冲突的新根源。当前世界,民族之间、文化之间以及宗教之间形形色色的冲突,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当然不可能完全归咎于学术界的影响,但学术研究究竟在这方面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又应该进行怎样的调整,却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思考有关文化的综合性比较研究的方法,就尤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期“前沿话题”,是由乐黛云先生主持的“跨文化研究”专栏。其中所包含的由来自中法两国七位作者贡献的论文,虽然各自的具体领域有所不同,却都体现出这样一个共同的特征,即在承认和理解不同文化的多样性、差异性的同时,又把所关注的特定文化放在一个更大的系统当中,努力以整体观照的、比较的视角来观察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并试图从多元文化当中探索出一种共同的逻辑与法则。这种把综合研究与个案探讨相结合的做法,既承认文化的个性差异又试图寻找和建构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体现了以特定专业研究积极参与解决当代世界所面临问题的态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对于当前民俗学领域诸多具体研究,它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方法上的启示——至少,我们应该在积累了大量个案研究成果与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结合芬兰历史地理学派、柳田国男“重出立证法”等在民俗学历史上发挥过深远影响的比较研究视角,来处理我们今天面对的学术问题。
本刊主编 安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