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性别老年人胃息肉特点

2016-02-01郑恩典余颖聪林细州翁雪健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年6期
关键词:胃体胃窦胃底

郑恩典 余颖聪 林细州 王 英 翁雪健 郑 亮

(温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浙江 温州 325000)



不同性别老年人胃息肉特点

郑恩典余颖聪林细州王英翁雪健郑亮

(温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浙江温州325000)

〔关键词〕胃息肉;幽门螺杆菌

胃息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绝大部分胃息肉是在胃镜检查中偶然发现的。部分胃息肉会癌变〔1〕,因此,胃息肉被认为胃癌癌前疾病之一〔2〕,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中可能性更大〔1〕。有文献报道男女胃息肉发病率不一致,以女性多见,男女比例约为1∶(1.8~2.5)〔3~5〕,也有文献报道,男女性胃息肉病理类型并不一致,胃底腺息肉女性多见,腺瘤多见于男性〔1,3〕,作为特殊人群的老年人有更高的胃息肉发病率〔6〕,本文旨在分析比较不同性别老年人胃息肉检出率、内镜表现及病理特点。

1对象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2004年1月至2013年9月胃镜检查12 046例老年患者(年龄≥60岁)进行分析,其中男6 405例,女5 641例,发现常见类型胃息肉患者464例,检出率为3.8%,胃息肉未包括胃窦隆起性糜烂。男178例,年龄60~90〔平均(72.3±7.0)〕岁,女286例,年龄60~85〔平均(69.8±6.8)〕岁。

1.2仪器设备使用OLMPUS-260型胃镜及高频电发生器,并备有活检钳,电凝切圈套器及异物钳。

1.3方法由内镜医师对受检者的食管、胃底、胃体、胃窦和十二指肠进行全方位观察,观察胃息肉的大小、形态、个数、部位等。病理检查:绝大部分息肉活检或摘除并行病理检查,多发息肉患者取有代表性的数个息肉做病理检查。病理标本送我院病理科常规石蜡切片检查,由有经验的病理科医生进行分类,通过特殊染色组织学方法检查幽门螺杆菌(Hp)。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不同性别老年人胃息肉检出率男检出率2.8%(178/6 405),女5.1%(286/5 641),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

2.2不同性别老年人胃息肉分布部位男性贲门33例,胃底34例,胃体34例,胃角2例,胃窦为67例,幽门管0例,多部位8例;女性贲门29例,胃底54例,胃体90例,胃角4例,胃窦93例,幽门管1例,多部位15例。男女性胃息肉发生在贲门和胃体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胃底、胃角、胃窦、幽门管、多部位分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不同性别老年人胃息肉病理类型对男性171例进行病理检查,其中炎性123例、增生性34例、胃底腺息肉8例、腺瘤性6例。对女性273例进行病理检查,其中炎性164例、增生性息肉93例、胃底腺息肉12例、腺瘤性息肉4例。不同性别组老年人炎性和增生性胃息肉均有显著性差异(χ2=6.467、10.356,P<0.05),胃底腺、腺瘤性胃息肉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020、1.994,P>0.05)。

2.4不同性别老年人胃息肉患者Hp感染情况对129例男性进行Hp检查,Hp(+)58例(45.0%)。对265例女性进行Hp检查,Hp(+)113例(42.6%)。两组Hp感染情况无差异(χ2=0.190,0.663,P>0.05)。

3讨论

本研究显示老年人胃息肉检出率与文献报道老年人胃息肉检出率为3.9%〔6〕相类似。朱元民等〔7〕报道十二指肠液反流在胃息肉的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反流入胃的十二指肠液反流可能会导致胃黏膜炎症性增生,甚至进一步发展为腺瘤,同时,大量反流液使胃内pH值升高,使得胃泌素分泌增加,胃体腺增生,导致增生性息肉产生。有文献报道反流性胃炎患者较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更高,该研究认为精神心理疾病容易造成十二指肠液反流〔8〕,而老年女性患者精神心理疾病患者较老年男性多见〔9,10〕,因此,本研究认为老年女性十二指肠液反流更多见,胃息肉也更多见。当然是否存在遗传因素、体内激素水平、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等因素造成老年人胃息肉性别差异,需要深入研究。

朱元民等〔7〕认为胃底息肉可能同十二指肠液反流有关,与Hp感染无关,因此,本研究认为老年女性十二指肠液反流更多见,胃体息肉也更多见。国内不同文献报道老年人胃息肉常见病理类型并不相同,王化冰等〔6〕报道老年人胃息肉病理类型以胃底腺息肉多见,其次是增生性、炎性息肉及腺瘤性息肉,而陈娇莲等〔11〕报道老年人胃息肉病理类型以炎性,增生性息肉多见。另有文献报道〔1〕,腺瘤性胃息肉,好发于男性。文献报道与本研究显示老年人胃息肉病理类型有所不同,是否存在地区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胃窦息肉与Hp密切相关,而胃底息肉与Hp感染关系不大〔7〕,本研究也显示,老年男女性胃息肉Hp感染率均没有超过50%,Hp感染在胃息肉发生作用起一定作用,但有超过50%胃息肉患者并未感染Hp,说明可能其他原因在胃息肉发生过程中起作用。

4参考文献

1李兆申,金震东,邹多武.胃肠道疾病内镜诊断与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32.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8:398.

3Cao HL,Wang BG,Zhang ZH,etal.Distribution trends of gastric polyps:an endoscopy database analysis of 24121 northern Chinese patients〔J〕.Gastroenterol Hepatol,2012;27(7):1175-80.

4王化冰,许乐.365例胃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2;26(6):581-4.

5韦秀贤.579例胃息肉临床及病理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7):951-2.

6王化冰,许乐.老年人胃息肉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5):390-3.

7朱元民,李菁,刘玉兰.胃息肉发病机制相关因素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7;16(6):522-4.

8张莉莉,沈俊松,周惠玲.精神心理因素在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作用初步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1):159-60.

9Kessler RC,McGonagle KA,Swartz M,etal.Sex and depression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Lifetime prevalence,chronicity and recurrence〔J〕.J Affect Disord,1993;29(6):85-96.

10Wilhelm K,Parker G,Geerligs L,etal.Women and depression:a 30-year learning curve〔J〕.Aust N Z J Psychiatry,2008;42(1):3-12.

11陈娇莲,陈平湖,刘艳.湛江地区老年人胃息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0):21-5.

〔2014-12-17修回〕

(编辑杜娟)

〔中图分类号〕R5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6-1501-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6.104

第一作者:郑恩典(1977-),男,硕士,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消化内镜诊治的研究。

猜你喜欢

胃体胃窦胃底
超声引导下针刺足三里穴对胃窦收缩功能的影响:随机对照研究
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疗效分析
超声胃功能检测诊断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像与藏医四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超声诊断中晚期胃窦癌的价值与影像学研究
3D腹腔镜下巨大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联合胃底折叠术的临床应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改良三明治法同步与序贯联合套扎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疗效比较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X线分析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胃窦变形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