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

2016-01-31尹治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强化措施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尹治华

(侯马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山西 侯马 043000)



加强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措施的探讨

尹治华

(侯马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山西 侯马 043000)

【摘要】加强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可以使临床检查获得更加精确可靠的诊断依据。本文 通过对生理因素、标本采集及管理因素、检验设备因素、检验人员因素等各类影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及强化措施,消除各个环节中可能对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不良因素,从而使生化检验质量得以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强化措施

医学生化检验指的是对由机体所采集的生物标本进行病理学、微生物学、血液学以及免疫学等医学检验,为临床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治疗药物的选择、预后及治疗效果评估等提供科学依据[1]。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新的检验项目不断随之出现,对于检验技术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检验医学逐渐信息化、自动化,检验时间缩短,精准度提高,然而在临床检验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部分容易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加强对生化检验质量的管理,是确保检验结果精准的关键所在。

1 影响生化质量控制的因素

1.1 生理因素:生化检验指标的参考范围会因患者的年龄、性别、服药情况及饮食情况而有所不同。如男女患者的性激素水平不同,参考指标相应有所不同。而新生儿由于肝脏缺乏葡萄糖酸转移酶,未合成的胆红素无法转化成合成胆红素,因此检验结果中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等指标将显著高于成年人。此外,若患者在接受生化检验时出现紧张、激动、恐惧焦虑等明显情绪波动时,容易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功能造成影响,导致血糖、脂肪酸、血清游离乳酸等指标升高。

除患者自身因素之外,服用药物及饮食情况均有可能对检验质量造成影响。如服用药物将对检验结果造成化学及物理干扰,而患者进食将对血液成分产生影响,血液中的TG、GLU及ALP水平均发生变化,脂质成分增多导致血清呈乳白色,对总蛋白、白蛋白、尿酸等指标的检验结果均有较为严重的影响,且在比色、比浊、滴定等项目测定时造成干扰[2]。

1.2 标本因素:若检验标本在采集、处理以及保存时操作不当,均会对检验质量产生影响,其中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溶血、脂血及黄疸。通常生化检验应当在清晨空腹进行样品采集,若受检者未遵照要求即接受采集,将造成标本不符合检验要求。而采集时所使用的抽血器、标本容器等若未经严格消毒干燥,或采集样本是未能避开机体上水肿或炎症部位,均可直接导致标本不符合要求。此外,血样若长时间置于室温下容易使血液成分改变,甚至发生溶血现象,而长时间放置所导致的水分蒸发将使血液浓缩,气体扩散,严重影响检验质量。

1.3 人员及设备因素:生化检验事故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操作人员不遵守操作规范、疏忽大意、不熟悉操作及实验原理等原因所致,因此,检验人员的责任心及业务素质对检验质量有着重大影响。此外,检验设备及器械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之间也有着直接的关联,若设备未能得到及时的校对、保养、清洗及消毒,将无法确保其灵敏度及精密度,势必对检验质量造成影响。

2 加强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措施

2.1 调整患者自身状态:在进行临床生化检验时,患者前期状态对于检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标本采集前,应当指导患者调整自身状态,在生活起居、治疗措施、饮食情况等方面配合标本采集,如不宜饮酒、熬夜、剧烈运动、过于劳累等,清晨空腹6~12 h后采血,但空腹时间不宜超过16 h,避免因过度饥饿导致血液中葡萄糖、血清蛋白及补体的含量下降。检验前不宜进食高脂肪食物,避免血液成分发生变化。不同疾病患者应做不同的前期准备,如高血脂患者在进行生化检验前,应保持素食2 d及普通饮食7 d后进行标本的采集[3],从而确保血脂检验的准确性,糖尿病患者应遵照餐后1.5h进行血糖检验等。

2.2 建立标本采集标准操作:在进行标本采集时,应建立起规范的操作制度,标本采集尽量安排在其他治疗或检查项目之前,采血时应避免在输液或输血的同侧肢体进行,且应当避开水肿、发炎部位,不使用止血带,防止出现局部淤血、水肿、溶血、缺氧等不良现象。采集完毕后应将针头取下,沿容器内部缓缓注入,切忌用力过猛。采集血浆时,使用抗凝管为容器,应轻轻将容器与抗凝剂混匀,切勿用力震荡。血液标本完成采集后应尽可能在2 h内进行血清分离,并及时送检,避免因在室温中久置而影响标本质量,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冷藏保存。

2.3 制定科学的标本接收检验制度:对于标本的采集及接收处理过程,应当制定严格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减少检验分析前的差错,从而提高生化检验质量。其措施包括:建立专门的血液学检验组和体液学检验组,做到对口接收、各司其职;建立科学的标本接收流程,对于采集完毕的标本应先通过初筛实验室进行验收,并进行严格登记,记录标本的受检者姓名、编号、床号、采集时间、检验项目等,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验。同时,应建立健全各类标本的查对制度,若接收到记录信息不符、发生溶血、验收质量不合格、血量不足等问题的样本,应立即退回,并与采集人员沟通,明确不合格原因,并进行重新采集,从而确保将标本误差降至最低。

2.4 检验人员素质培训:生化检验质量的高低与检验人员素质及业务水平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应当加强对检验人员个人素质、职业道德及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培养。其具体措施可分为以下3点:①检验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及熟练的操作能力。目前,生化检验工作已经由传统手工操作转变为先进仪器操作,这就要求检验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实验室中检验仪器的操作技巧,了解各类检验技术的实验原理,从而确保检验工作的精准性。②督促生化检验人员不断学习进步,鼓励生化检验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前往先进单位及上级医院进修,通过多渠道学习提高生化检验技术水平。同时,还应对其培训成果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上岗资格、薪资考评等相挂钩,起到奖惩激励的作用。③注重检验人员职业道德、责任心的培养,在检验工作中具备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增强质量意识,严格遵照检验流程进行操作,避免因疏忽大意而引发各种操作失误。同时,还应当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尊重患者隐私,避免给患者造成各种不良影响。

2.5 检验系统质量管理:生化检验系统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检验设备、生化试剂及日常精准度的管理。①检验设备应当选择信誉度高且刻度精准的产品,日常应由专人管理,定时对检验仪器进行检修、保养、调试及清洁。检验前应当认真检查设备,确保检验仪器均处于最佳状态,在操作过程中应当由专人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检测方法应选取推荐的参考方案,若因需要对检验方案或试剂做出修改,应及时校准标定[4]。完成检验后应及时将设备复位并严格清洁消毒。②生化试剂应当建立起完善的采购、管理及使用制度,严格采用国家卫生部门验证达标产品,新进试剂应当首先通过实验室检验验收方可入库,在使用过程中应当指派专人管理,建立领用进出库登记账册,并及时进行盘点。③在日常工作中,还应注重检验精准度的管理,若在质量管理过程中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则应立即修改质控图均值及标准差等数据,确保检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度。

2.6 结果的保存及复查:检验人员在获得了检验结果后,应当确保其完整性、准确性及真实性,若发现记录内容不合格的项目及检验结果,则必须立即责惩相关人员予以补充或修正,并通知相关负责人进行评估总结。此外,检验人员对于检验结果应当严格依照操作规范进行结果复查,若发现存在超出误差许可范围的结果应立即重新予以检验,从而确保其真实性、准确性。

综上所述,生化检验人员应当对整个检验环节展开科学规范的管理控制,从而确保检验质量的精准性。同时,还应当不断增强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及工作责任心,提高质量控制意识,促使生化检验工作更加规范、严谨、准确。

参考文献

[1] 朱桂盈.临床生化检验测试的质量控制探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0):242-243.

[2] 吴志林.基层医院如何做好临床生化检验质量控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1):571-572.

[3] 马玉国,赵俊月,任秀华.临床生化检验试剂盒的选择与质量控制探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9):2424-2425.

[4] 林梅,张珍,陈亚宝,等.加强临床生化分析前质控 提高检验质量[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4):317-318.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289-02

猜你喜欢

强化措施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施工质量的强化措施研究
朔黄铁路30t重载道岔应用及强化措施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
新时期加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