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防治效果分析

2016-01-31杨冬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肺部感染综合护理神经内科

杨冬梅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综合护理应用于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防治效果分析

杨冬梅

(吉林省人民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摘要】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术后重症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观察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神经内科收治的42例住院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索一套综合护理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此综合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治疗情况。结果 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与吸烟史、术前呼吸道疾病史、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侵袭性操作、GCS评分、误吸的发生以及抗生素的长时间使用等因素有关,观察组经过综合护理后其治疗有效率为90.48%(19/21),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67%(14/21),2例死亡,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P<0.05)。结论 通过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神经内科;肺部感染;综合护理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是出现肺部感染的高发科室,患者的病情往往较重且病程较,往往患者会出现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以及神经系统功能障[1]。肺部感染发生率高,对于患者的治疗以及康复过程都是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影响,甚至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这也是导致颅脑疾病患者晚期发生死亡的重要因素。针对此类患者,我院通过分析其发病因素,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432例,男231例,女201例,其中42例出现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9.72%,其中男31例,女11例,年龄20~77岁,平均64.3岁,病因:脑梗死19例,高血压脑出血13例,重症肌无力6例,其他5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多在住院后2 d~1个月内出现肺部感染,平均时间为1周左右,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表现为气促、咳嗽咳痰、痰多,呈黄色,血常规检测见白细胞升高,体温升高,肺部听诊可闻及,胸部正位片可见点片状阴影,主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测作出综合诊断,通过分析发现肺部感染与吸烟史、术前呼吸道疾病史、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侵袭性操作、GCS评分、误吸的发生以及抗生素的长时间使用等因素有关。

1.3 相关因素分析

1.3.1 吸烟史:肺部感染以男性患者居多,可能与男性患者大多有吸烟史,刺激了呼吸道黏膜而导致抵抗力下降,易致肺部感染[2]。

1.3.2 排痰不畅及误吸:①神经内科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这是由于吞咽或者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而使得呼吸道分泌物不容易被排出。②颅高压患者大多数会出现呕吐的症状,若有合并意识障碍时则容易导致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3]。

1.3.3 机体免疫力下降:机体由于长时间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消耗过度,再加上脱水,高热等因素,使得患者的免疫功能严重减弱,导致细菌的迁移而引起肺部感染[4]。

1.3.4 侵袭性操作:诸如气管插管、器官切开等侵入性操作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留置的各种管道也是增加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1.3.5 无菌观念不强:部分医务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没有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原则,进入ICU未戴口罩、帽子。操作过程中消毒隔离意识淡薄,造成了ICU病房内的交叉感染[5]。

1.4 护理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经过对病因的分析后制定出一套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具体如下:

1.4.1 教育管理:制定较为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并积极执行,培养良好的无菌操作技术的观念,预防交叉感染,对年老体弱,营养状况较差以及行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加强安全隔离措施。

1.4.2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每天需要对病房进行通风换气,使用空气消毒机,尽量减少患者家属陪伴人数,防止外界的各种疾病传播,每月对病房进行细菌采样,监测消毒质量,采用消毒剂对病房的地面进行清扫,所有无菌物品必须遵循一人一用一消毒的原则。

1.4.3 加强呼气道的管理:①早发现早处理:若患者有明显的意识障碍,以及那些有严重呼吸功能不全并出现频繁呕吐的患者需要予以监测血氧饱和度,若发现患者出现低氧血症,需详细了解原因,调整体位,改善呼吸[6],必要时予以气管切开,减少误吸,改善通气状况。尽快促进脑功能的恢复,随着患者的意识障碍的好转,呼吸功能也逐渐好转,肺部感染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②避免误吸,充分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①对于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应将患者置于避免误吸体位,抬高床头,头偏向一侧以利于静脉回流,尽早留置胃管进行鼻饲营养。每次进食量需控制于200 mL,鼻饲后取半卧位休息利于胃排空。进食的食物需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以及高蛋白为主,这对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控制感染是很重要的[8]。②在进行吸痰操作前需要给予患者翻身叩背,利于痰液排出,将痰液彻底吸尽,并且定时更换患者的体位。进食半小时内不要进行吸痰操作,以免出现反流。若患者痰液较为黏稠,可以给与充分的气道湿化,保护支气管黏膜,控制呼吸道感染。保持气管套管清洁通畅,定时予以煮沸消毒。③正确使用呼吸机:在呼吸机使用方面,同样需要重视无菌操作原则,呼吸机装置中的过滤膜每次使用前都需要进行更换,要对滤菌器进行灭菌处理,避免吸入的气体中带有过多的细菌,不同患者之间交换使用呼吸机时,需要对呼吸机进行高水平消毒,湿化器内的湿化液要采用灭菌蒸馏水,尽量使用无创通气模式,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侵入性损害。

2 结 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中治愈及好转人数为19例,治疗有效率为90.48%(19/21),无死亡病例,对照组中治愈及好转人数为14例,治疗有效率为66.67%(14/21),2例死亡,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6,P<0.05)。

3 讨 论

神经内科重症的患者产长由于处于昏迷状态、行气管切开等侵袭性操作、肺部损伤等因素,导致了患者的防御系统功能减弱,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通过采取综合性的治疗以及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感染率,提高治疗效果。

本研究发现,神经内科重症患者肺部感染与吸烟史、术前呼吸道疾病史、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侵袭性操作、GCS评分、误吸的发生以及抗生素的长时间使用等因素有关,针对这些原因我们采取了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去除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特别是要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及养成无菌操作原则,对那些年老体弱、昏迷合并肺部感染或气管切开患者应加强保护隔离,严格控制陪护以及探视人员出入量,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呼吸治疗器械要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处理,尽量减少留置插管的时间。每日应用消毒液擦拭房间内的物品并采用湿式拖地的方法,开窗通气,保持病房环境的整洁,每日使用空气机紫外线消毒3次,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7]。医护人员需要养成严格洗手的习惯,依据六部洗手法严格操作,坚持手消毒,操作时加强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无菌操作的观念,这对于预防和控制患者肺部感染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后,其肺部感染的治愈率明显较对照组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神经内科重症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对其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特别要重视无菌观念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杨雪,周红卫,杨红梅,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1年后的生存情况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2):91-93.

[2] 徐书雯,罗姝旖,王宝萍,等.老年人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6):945-947.

[3] 何改平,张彬.老年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14):2288-2289.

[4] 邱雁飞.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循证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4,25(11):1707-1709.

[5] 王薏,杨宏.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4):81-82.

[6] 刘菁菁,张菁,贺茂林,等.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9):824-826.

[7] 刘秋香.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28-130.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268-02

猜你喜欢

肺部感染综合护理神经内科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支气管哮喘合并肺部感染的护理策略分析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护理体会
CRRT在重症胰腺炎中的应用及护理
51例重症脑出血肺部感染情况分析
分析重症监护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及其护理途径
QCC活动在神经内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