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根术联合核桩联冠修复在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6-01-31晶姚金姗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期
关键词:价值

关 晶姚金姗

(1 瓦房店牟小霞口腔门诊,辽宁 瓦房店 116300;2 大连市口腔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分根术联合核桩联冠修复在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关 晶1姚金姗2

(1 瓦房店牟小霞口腔门诊,辽宁 瓦房店 116300;2 大连市口腔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摘要】目的 分析分根术联合核桩联冠修复在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患牙46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病例均给予分根术联合核桩联冠修复治疗,治疗后对患者随访1年,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对40例患者随访1年,随访率为100%,46颗患牙治疗成功率为93.5%,治疗失败率为6.5%。结论 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治疗中采用分根术联合核桩联冠修复,有助于保持牙齿完整性,促进患者牙齿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分根术;核桩联冠;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价值

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属于临床常见疾病,根分叉病变主要指的是在牙周炎病变的干扰下,多根牙的根分叉受到影响,导致该部位出现牙周袋、附着丧失以及牙槽骨破坏,从而出现髓室底穿通、龋齿、根管侧穿以及牙根断裂等,磨牙因根分叉病变,再加上该部位生理解剖关系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常需要拔牙治疗,破坏了患者牙齿的完整性[1]。在现代根管治疗技术以及修复技术不断发展下,牙齿保存成为了现代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为了分析分根术联合核桩联冠修复在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我院选取了40例(46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分根术联合核桩联冠修复治疗,现将其相关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患牙46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1例(患牙24颗),女19例(22颗),最大年龄55岁,最小年龄29岁,平均(39.4 ±3.7)岁;根分叉病变程度:Ⅱ度:19颗,Ⅲ度27颗。本次所有研究对象均无合并糖尿病患者,无合并进行性牙周炎患者;下颌第二磨牙牙体完好,牙位正常;牙周骨吸收<牙根1/2,牙齿动度<Ⅱ度;根管可利用度均超过10 mm,无根管内吸收。

1.2 方法:本次所有患者治疗前需先在知情情况下签署治疗同意书,并为患者制定理想的治疗方案。接受X线片检查,在患牙处使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利用高速旋轮钻于其分叉处将磨牙沿颊舌向分开,使其形成中和远中2个独立的牙根,咬调整理想后实施龈上洁治以及龈下刮治术,将根分叉处牙石等异物去除干净,随后进行根面平整。选择合适的抛光车针对根分叉处进行抛光处理,防止因棱角突出对软组织附着造成干扰;最后敷牙周辅料,对牙周软组织形成保护,术后接受3 d的抗炎治疗,3~4周后实施根管预备以及充填治疗,可使用银汞合金对牙髓腔进行充填。2周后复诊,患者无明显症状后根据常规操作制作钛合金铸造单个核桩及钛合金烤瓷联冠修复,1周、4周、半年及1年后患者需来院复诊,观察患者牙松动度、咬关系、牙周组织形态、口腔卫生维护情况,并接受根尖X线片检查。

1.3 疗效判断[2]:①治疗成功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无自觉症状,牙齿动度和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牙龈颜色正常,无牙周袋,修复体边缘密合度良好,叩诊无明显不适感,牙齿咀嚼功能恢复正常;经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根尖区无阴影。②治疗失败判定标准:患者自觉症状明显,与治疗前比较,牙齿动度增加,牙龈红肿,牙周袋深,并且修复体边缘密合度较差,修复体松动、脱落,咀嚼功能丧失,经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患者根尖周仍存在病变,阴影范围扩大。

2 结 果

分根后初期,患者磨牙根分叉处有红肿现象,其中3例患者存在轻度炎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以及全身抗炎治疗后,炎症现象逐渐消失。完善根管以及联合核桩联冠修复后,患者咀嚼功能基本恢复,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对患者随访1年,随访率为100%,本次研究选取的40例患者共46颗患牙,治疗成功43颗,治疗成功率为93.5%;牙齿松动为0~Ⅰ度,牙龈颜色、形态等方面正常,根尖阴性无扩大。治疗失败3颗,治疗失败率为6.5%,牙齿动度为Ⅱ度。

3 讨 论

下颌磨牙残冠为临床多见的根分叉病变,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咀嚼疼痛、牙龈与牙槽黏膜反复肿胀、溢脓,严重者甚至出现牙齿松动现象,以往临床常给予拔牙处理,破坏了牙齿的完整性[3]。虽然可采用GTR手术(引导性组织再生术)、Bio-Oss骨粉以及MTA(三氧化矿化物凝聚体)等生物材料等进行充填修复治疗,但因要求有较高的治疗技术及治疗设备,且材料价格较高,因此在临床中应用范围有限[4]。

本次研究的40例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Ⅱ~Ⅲ度病变患者实施分根术后,接受根管治疗及联合核桩联冠修复治疗,治疗成功率为93.5%,治疗失败率为6.5%。治疗成功患者患牙无明显松动现象,根据X线片检查结果显示,跟分叉处未见炎性吸收,患牙行常规义齿修复,咀嚼功能正常。3颗患牙治疗失败,可能与患者日常口腔卫生保持、术后冠修复时机以及修复体的维护等多种因素有一定关系。因此在采用分根术联合核桩联冠修复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Ⅱ~Ⅲ度病变患者时,为了保证治疗有效性,需注意其适应证的选择、实施分根术的时机、咬关系的合理调整、桩道制备以及选择核装材料等方面内容。本次研究的所有入选患者虽根分叉区骨质缺损严重,但牙根近、远中骨支持相对较高,并且其远中存在第二磨牙,治疗后可保证其患牙在牙弓中的合理位置,且咬关系也较为稳定,因此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5]。

实施分根术的注意事项:①选择恰当的操作时间。分根术一般可选择在牙周治疗及根管治疗前,这样可准确判断分根后患牙的松动度、抗力情况、有无隐裂以及其支持能力等,也可准确评估患牙有无进一步治疗及保存的意义,提高了根管及牙周治疗的可操作性以及可视性。②分根术实施后需保证远近中根根间距符合联冠修复的要求,根间距需超过1.5 mm;③防止形成2个前磨牙形态,并严格遵循分根术后联冠修复设计,保持牙周组织健康。④分根术后使用抛光车针对局部进行抛光,防止突出的棱角对软组织附着形成干扰。⑤对于桩核材料可选择钛和纤维桩,力学性能优异,生物相容性以及耐腐蚀性良好,经济性高。并且可选择树脂类粘固剂来对桩核进行粘接,提高其稳固性[6]。除此之外,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受其年龄、口腔卫生、咬关系以及患者遵医嘱依从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修复后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加强患者口腔卫生管理,提高其远期疗效。

综上所述,分根术联合核桩联冠修复在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治疗成功率高,在保留患者牙齿完整性、促进咀嚼功能恢复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孟贺,王丹,徐艳丽.分体桩冠修复低牙合龈距离下颌第一磨牙2例[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30(1):128-130.

[2] 刘玉艳,储顺礼,周延民,等.分根术联合核桩联冠修复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的临床观察[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1,27(4):569-571.

[3] 王书明,张大鹏,郑亚琪,等.人下颌第一磨牙釉质帽与牙本质核三维形态的初步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4,24(12): 705-708.

[4] 方会英,程丽.多生牙引起下颌第一磨牙牙根吸收1例[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3,23(1):70-70.

[5] 安涓.残冠伴根分叉病变的下颌磨牙分根保存、联冠修复疗效观察[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12,22(10):616-616.

[6] 吴颖,彭国光,朱双林.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矫治错畸形的疗效分析[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4,30(4):543-546.

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3-0069-02

猜你喜欢

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分钟能创造多少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七月》价值新解读
“给”的价值
俆卫:用梦创造价值
价值
从平凡中体现价值
“活着就要体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