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虚元鉴》学术价值探析

2016-01-31廖伯年雷长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苦寒学术思想三本

蔡 林,廖伯年,雷长国

(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四川南充 637000;2.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黔南州 558003)

《理虚元鉴》学术价值探析

蔡 林1,廖伯年1,雷长国2△

(1.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四川南充 637000;2.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贵州黔南州 558003)

《理虚元鉴》为明末医家绮石所著,是一部虚劳证治专著,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书中提出“治虚三本二统”的学术主张,纠正时风流弊,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治虚理论;载有传世治虚名方22首,用药平和,疗效确切;对21味药物进行了深入剖析,为临床用药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虚劳预防的具体方法(知节、知防、二护三候、二守三禁),为临床预防保健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后世医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理虚元鉴》;绮石;学术价值

《理虚元鉴》为明末医家绮石所著,是书成于乱世,起初以手抄本流于民间,至清·柯怀祖购得抄本,不忍先生之学被淹没不彰,乃刻书将其学术思想公之于众。同治六年,陆九芝重为厘订次第体例,改为五卷,较原书更为条理,收于《世补斋医书》之中[1]27。

关于绮石先生,其生平史料实难查找,其姓名、字号、籍贯、生卒年月以及生平经历均无从考证。据《理虚元鉴》原序可知,绮石因“悯世人之病虚劳者,委命于庸医,而轻者重,重者危”,遂发奋学医,“特校昔贤之书几千百家,如四时各司一气之偏,未逢元会,乃伏读《素》《灵》而启悟门,得其要领,参订补注,集成一书”[1]4。

《理虚元鉴》共上下两卷,内容理法方药具备,是一部虚劳证治专著。上卷对虚劳病病因病机、脉证、治法、预防摄生均有详细论述,下卷载治虚劳方22首及治虚药讹一十八辨,对虚劳病治法的丰富和完善具有不可低估的学术价值和深远的影响。

1 提出“治虚三本二统”论

绮石在总结先贤治虚经验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心得,对虚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规律有深刻的理解,探索出一条崭新的治疗虚劳的理法方药新思路。在《理虚元鉴》中对虚劳的论述颇多创见,尤其是提出“治虚三本二统”的学术观点,是其论治虚劳的精髓所在[1]4。

绮石在其书中云:“治虚有三本,肺脾肾是也。”指出治疗虚劳时要从肺脾肾三脏入手,此为绮石的“治虚三本”论。在这三脏中,尤其重视肺脾二脏。这是因为他把虚劳的阴虚阳虚两类证候分别统于脾肺两脏来进行治疗。正如他在《理虚元鉴·治虚二统》中所言:“治虚二统……阳虚为本者,其治之有统,统于脾也;阴虚为本者,其治之有统,统于肺也。”此乃绮石的“治虚二统”论。肾为先天之本,水火之宅,阴阳之本根,所以历代医家治疗阴阳虚损病证无不重视补益肾阴肾阳。绮石何以特别强调统于肺脾?绮石从五脏相互关系出发,更深刻地把握了阴阳盛衰变化的复杂联系,以及肺脾两大系统在这种复杂联系中所具有的重大生理影响。治疗阴虚强调肺金生肾水,补肺能开肾水之上闸,源丰则流自沛,肾中之水就能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比之直接补肾水更有源远流长之优势,是更深刻的治病求本。治疗阳虚,强调在虚劳治疗过程中气与火之间的转化关系,补脾建中选药大多为甘温益气之品,用药平和,较之直接补火则有种种优越性。可见,绮石此论的提出为虚劳病的论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是对前人治阳虚统之命火、药不离桂附,治阴虚统之于肾水、药不离知柏的补充和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治虚理论,为现代临床治疗虚劳病证奠定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2]。

2 纠正时风流弊

自朱丹溪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与赵献可提出“命门学说”学术观点后,有些后世医家没有正确理解这两位医家学术理论的深层次内涵,在临床上一遇阴虚便用苦寒之品来滋阴降火,遇阳虚则用辛热之品来温补命火者已成时代流弊。正如绮石在《理虚元鉴·治虚二统》中所言:“前人治阳虚者,统之以命火,八味丸、十全汤之类,不离桂、附者是;前人治阴虚者,统之以肾水,六味丸、百补丸之类,不离知柏者是。”对于虚劳病的治疗形成了极为不利的氛围。因此,绮石深入研究前人的学术思想,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心得,提出了“治虚三本二统”论,尤其是“二统”论,是专为纠正当时医界滥用苦寒和温燥之药的不良风气而提出的。他创造性地把补肾之法分别寄于肺脾之中,在《理虚元鉴·治虚二统》中明确指出:“专补肾水者,不如补肺以滋其源……专补命火者,不如补脾以建其中”,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苦寒与辛热药物在临床中的运用,能够克服呆执辛热、苦寒补益肾命的弊端[2]。

3 精当实用的治虚方药

《理虚元鉴》中共载22首方剂,用药平和,疗效确切。如归养心脾汤由人参、黄芪、白术、芡实、北五味、甘草、生地黄、酸枣仁、茯神、当归身、山药组成,主治梦遗滑精,临床有报道用于术后身体虚弱者。补元汤由生地黄、枸杞子、黄芪、白术、杜仲、牛膝、山药、茯苓、当归、甘草组成,主治肾痹,临床有报道用于脾肾两虚型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的治疗等。可见,所载方剂对现今临床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和虚弱性疾病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绮石通过长期深入的临床实践,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用药经验。在《理虚元鉴·治虚药讹一十八辨》一节中,将临床常用的21味药物分为宜用、审用、酌用、偶用、不必用、不可用和禁用七类,并详细介绍了这几类药物的功用,其论述是非常精辟的,仅举《理虚元鉴·治虚药讹一十八辨》中宜用药物之茯苓略示一斑。他认为:“盖茯苓为古松精华蕴结而成,入地最久,得气最浓。其质重,其气清,其味淡。重能培土,清能益金,淡能利水。惟其得土气之浓,故能调三部之虚……凡涉虚者皆宜之……又能为诸阴药之佐,而去其滞;为诸阳药之使,而宣其道。补不滞涩,泄不峻利。精纯之品,无以过之。”这些都是绮石临床用药经验的结晶,为虚劳病的临床用药指明了方向。

4 提出预防虚劳的具体方法

绮石在《理虚元鉴·虚劳当治其未成》中认为:“患虚劳者,若待其已成而后治之,病虽愈,亦是不经风浪,不堪辛苦的人。”因此,十分重视虚劳病的预防,在其书中专列“虚劳当治其未成”一节,提出知节、知防、二护三候、二守三禁这些具体的防护措施。知节是指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悲哀以养肺,节思虑以养心,要病人做到精神上的自讼自克、自悟自解。知防是指春防风又防寒,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冷而感寒;长夏防湿,秋防燥,冬防寒又防风,以防六淫之邪致病。二护是指护足和护肩,避免风寒之邪侵入。三候是指一为春初,木盛火生;一为仲夏,湿热令行;一为夏秋之交,伏火烁金。强调要了解时令、节气的变化,在节气变迁时注意防护,预防疾病的发生。二守(一服药、二摄养)是指虚劳之浅者,宜摄生静养,可以不药而愈;虚劳之深者需长期服药可痊愈。三禁是指禁用燥烈、苦寒和伐气的药物,避免进一步耗伤正气,为临床预防保健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了可师可法的具体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5 对后世医家的启迪影响

《理虚元鉴》对后世部分医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清代医家柯怀祖、王旭高、石寿棠、费绳甫尤为突出。

柯怀祖在深究绮石的学术思想后,临床水平大进,因而对绮石之学的钟爱和崇拜无以复加。他在为《理虚元鉴》写序时云:“余遍观诸家,虚症犹未尽厥奥……其治阴虚,主清金,肺为五脏之天也;治阳虚,主健中,脾为百骸之母也……则绮石之论虚劳,犹仲景之伤寒,非举一而废百也。韩昌黎谓孟子之功不在禹下,绮石岂在仲景下耶?”可谓褒奖之至,亦足见绮石的学术思想对柯怀祖影响之深[1]27。

王旭高在论治劳损时,特别强调从肺、脾、肾三脏来进行治疗。如在《医学刍言·劳损治法》中说:“劳瘵一门,其来有渐,而因各不同……然总以肺、脾、肾三经作主。”可见,绮石“治虚三本”学术思想对他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3]。

石寿棠在其书《医原》中,从八卦之间的相互转化来阐释补脾生火与补肺生水的理论,其论述较为精辟:“乾为天,乾之左为坎水,右为兑水,是水行天上也……坤为地,坤之左为震之雷火、巽之风火、离之正火,是火出地下也。”乾肺为天上上池之水,故补肺即是补水;火出坤脾地下,故补脾阳即是补火。并从易学八卦的角度阐明肺乾脾坤相互资生的道理,与绮石“治虚二统”论颇相契合,显然是受到了绮石学术思想深刻影响的[1]28。

费绳甫继承了绮石治虚之道,广泛运用于临床。其孙费赞臣在“孟河费绳甫先生的医学理论和治疗经验”一文中指出:“我费氏宗李东垣与朱丹溪两家。认为东垣补阳、丹溪补阴是治病两大法门……对于虚劳的诊治,虽宗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但苦寒之品则尽量避免,恐伤阳也。遇脾胃弱者,则著重脾胃而用培土生金之法,实宗东垣学说。但除宗气下陷者外,升提之品不可用,燥烈之品更当禁忌,恐伤阴也。”可见,费绳甫在虚劳用药方面以清润平稳为其特点,这些都渗透着绮石治虚学术思想的精髓[1]28。

《理虚元鉴》是迄今较有影响力的虚劳证治专著,书中集中体现了绮石论治虚劳病的学术主张。在虚劳病的治疗、预防以及临床运用方药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是颇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挖掘。

[1]蔡林.绮石“治虚三本二统”学术思想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论文,2006:27-28.

[2]蔡林,刘浩,张蜀.浅析绮石治虚“三本二统”及贡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8):834.

[3]张颂成.《理虚元鉴》评述[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5,7 (1):26-28.

R222.19

:A

:1006-3250(2016)08-1016-02

2016-01-23

蔡 林(1974-),男,重庆奉节人,副教授,医学硕士,从事明清医家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

△通讯作者:雷长国(1972-),男,副教授,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研究,Tel:0854-71450554,E-mail:2750813103@qq.com。

猜你喜欢

苦寒学术思想三本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观菊赏鹦有怀
三本院校即兴伴奏课程教学改革与构想
咏棕树
苦寒伤阴与坚阴之探讨
苦寒吟
“三本提”葡萄芽变“11-06-25”的遗传鉴定
会思考的食物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