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略正误》述评*

2016-01-31薛文轩沈澍农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2期
关键词:正误李氏观点

薛文轩 沈澍农(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医略正误》述评*

薛文轩沈澍农△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医略正误》,又称《医略正误概论》,分为上下两卷,明代李象著,是一部补救时弊的医学著作,其对“发热”一症阐述尤详。笔者主要从作者及成书、版本考察、主要内容及学术特色4个方面对《医略正误》作一系统介绍。

【关键词】医略正误李象发热二陈汤

近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中医古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整理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就《医略正误》而言,尚未有过系统整理,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现实意义仍有待发掘。笔者以“中医古籍珍本集成整理研究”项目对《医略正误》的影印出版为契机,对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此就《医略正误》总体情况作一系统介绍。

1 成书与版本

《医略正误》又称《医略正误概论》,作者李象[1],字石泉,为明代医家。李氏本为儒生,习举子业,后因病求诊于朱丹溪的弟子卢廉夫,卢氏对其一见倾心。从此李象追随卢廉夫学习医术,最终承其衣钵,也成为了一方名医。李氏不仅精于医术,对诸子百家、史学皆有研究,尤其精于易学。另外,李氏还善于诗画创作,聂璜(李氏为其内姻)对其评价曰“缙绅士谓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得之如获拱璧,非独医之可称”。

《医略正误》书中序言指出“名言以正误者,切于救弊也”。这正是此书主旨所在。当时某些医生不明医理生搬硬套古方,亦有某些医生开方随意、不讲规矩,李氏对这种“率检古方应病,不知素难为何说,间有别立方者,又不审夫监制忌宜奇偶配复之义”的现象,深有感触。于是潜心医经,深入钻研,结合临床,“有心得处,笔之;见偏门病,病者失处,笔之;与己之应病,候寒暑,按经络,验处又笔之。参订指摘,诊脉之误,积撰成书”。所以,这本书为李氏多年积累而成,确为其心血结晶。本书版本情况简单,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2]收录,目前既知仅有一种传本,为明嘉靖刻本;另有2005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明嘉靖刻本影印《中医古籍孤本大全》版本,为该刻本影印本。

2 主要内容

本书切于实用,语言通俗简练,朴实无华,说理清晰透彻、观点鲜明。全书分上下两卷,涵盖面甚广,从诊断方法到用药宜忌,乃至养生方法、护理常识,均有涉及。上卷包括“医略正误概论”,“正脉诊之误”,“正以感冒发热概作伤寒治误”,“正东南痰火等疾概作中风感冒治误”等十余条目,其中“类编大人热证正误”篇下又有诸多细目,论述颇详。下卷为“类编小儿热证正误”,亦是条分缕析,内容丰富。所以,全书对“发热”一症的论述,占了大半篇幅,最为详尽,正如敖序所云“……乃著医略正误二篇,抉摘瑕璺,用心良苦,其正发热之误,尤为精核”。

书中对“发热”一症的阐述细致入微,资料翔实丰富。李氏有言“予尝深慨懵师之迷,其于诸证惟大人小儿发热一证尤为谬误,后阅王节斋公著论,益感于中,乃欲採摭诸家,以为治例一篇……或採诸家之粹,或申一得之愚”。所以,书中对于“发热”一症的论述,大多为李氏采集先贤著作,再根据自己观点精心汇编而成。书中对于涉及“发热”一症的疾病,无论外感内伤咸皆收录,还对一些疑难证候的鉴别提出了较为实用的方法。例如,对内伤发热和外感发热鉴别方法的阐释就颇有参考价值,“内伤及劳役过度发热,只手心热,手背不热;外感风寒则手背热,手心不热”,“候人迎脉大于气口为外伤,气口脉大于人迎为内伤”,“外伤则寒热齐作而无间,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外伤恶寒虽近烈火不除,内伤恶寒得就温暖即解”等等。再如,书中记载了用手触摸皮肤来帮助诊断热之所在的方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另外,本书还充分汲取了前人有关发热的理论成果。如在“瘟疫发热”条下,书中收录了五运六气的知识,作者认为“此天地之疠气,当随时令参运气而施行”。在下卷“类编小儿热证正误”的“潮热条”下,收录了五脏相关理论,博采钱乙、王洁古二家之言,详论脏腑生克制化之理。在上卷“类编大人热证正误”中还有关于五脏热的论述。

书中关于方药的内容也比较丰富,如“正升麻柴胡概用之误”,“正用二陈汤剂之误”等,李氏对于二陈汤药物的制备用法,有自己的见解。另外,书中对于患者生活起居上需要注意的事项,药材质量对于疾病恢复的影响,乃至煎药时会遇到的问题,都有涉及。

本书某些内容颇为深刻。如在“正东南痰火等疾概作中风感冒治误”一节中,书中所言“东南痰火”大约就类似于现代医学的脑血管意外,李氏已经明确认识到了此病与外感中风的区别。

当然,《医略正误》为李氏个人所作,书中内容未必完全正确。其中某些观点见仁见智,某些观点可能确有不当。例如,作者认为“火旺致病者十居八九,火衰成疾者百无二三”;“气虚补血虽无益而无害”等等。这些观点,为作者一家之言,未必正确。

3 学术特色

3.1注重读书,师古不泥古李氏非常重视对中医经典、历代名家医籍的学习。李氏指出:对于经典,“医者果能遍通悉究,而归萃于滑氏之类钞、丹溪之纠略、越人之问难,以遂及夫刘张朱李诸家之萃,如士人治经以遍及于诸子,斯可也”。所以,本书引用前人著作内容颇为丰富,而又精致不冗杂,这与李氏深厚的中医学素养是分不开的。本书融汇了钱乙、罗谦甫、朱丹溪、王海藏、王节斋等诸多医家的观点,李氏对前人精彩的论述,或加以诠释,或加以补充;对与自己意见不合者,不人云亦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在“正升麻柴胡概用之误”一节中,李氏不同意虞恒德“地不满东南,土气下陷,脾胃之气不升,则升柴尤利于东南”的观点,而赞同王节斋的观点,认为“南方地卑,多湿热相抟,郁火炎上,阳气多升,故南人得病,率皆胸膈痰涎壅塞居多,故升柴等剂与诸风升之药,诚不可多服,而补中益气等剂诚不宜轻用。”再如,在“论潮热”一节中,作者摘抄前人观点“热入血室者,盖冲脉为血之海,即血室也,男女均有。此气血得热则妄行,在男子则为下血谵语,因邪热传入正阳明腑,在妇人则为寒热似虐,邪乃随经而入,若狂乱而血自下者,用桂枝汤”,李氏则对此提出异议,认为“观所显热证不宜温热”。

3.2重视脉诊李氏对脉诊的意义颇为重视,全书第一个正误条目便是“正脉诊之误”,并指出“六代时高阳生数语之脉诀,伪托王氏之真经,能尽无穷之病耶?”显示了李氏高明的见解。在论述“发热”一症时,李氏多次摘编大段专门论脉的条文,在每条细目下,每先论及脉法,然后再摘录前人论述,加以点评。李氏在介绍自己的病案时,也常常深入剖析自己所遇的脉象。例如,李氏曾治疗一男一女两位泄泻患者,症状也颇为相似,两位患者皆“六脉俱数关细弱而微弦”,妇数尤甚。治疗之后,虽有一定效果,但是没有根本好转。李氏更加细致的诊视了二人脉象,诊得“寸脉男得坚搏而长,妇得微涩”,李氏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询问患者情况,最终将他们治愈。可见,李氏对脉诊的重视不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实实在在把脉诊运用到临床中。故而本书对脉学的学习也有借鉴价值。

3.3重视火热致病,精研热证李氏重视火热为病,认为“火旺致病者,十居八九,火衰成疾者,百无二三”,“素问病机十九条,属火者五”。这种观点贯穿于全书始末。如在“正以感冒发热概作伤寒治误”一节中,李氏认为“春温、夏热、秋燥三时之异,岂可例言为寒”;在“正火热诸证作寒误治”一节中,李氏认为“五运之行,火热居二,又五脏之中,五火易动,故曰湿热相火为病最多”;在“正滋阴壮阳补益偏行之误”一节中,李氏引“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论,同意“补阴之药,自少至老不可缺也”的观点。书中对发热一症论述如此丰富详实,当也与此学术观点有关。当然,作者过于强调火热一面,也有失偏颇,不过此书作为李氏个人完成的著作,突出个人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3.4注重细节,切于实用李氏为临床医家,医疗经验丰富,书中很多观点看似平淡无奇,但对临床疗效至关重要。李氏在“正制方用药之误”一节指出“诸药採之有时、产之有地、新故有宜、烹煎有要、备制有法”,对某些医生开方混杂无章的现象提出批评,说他们“不知一药数能,仲景精专之妙,而品味堆驼,动经数十,正滑公所谓混沌汤者”。李氏对煎药过程非常重视,认为病家“烹煎药物多委童婢,水火未调,生熟无节,药罐偏细,其弊有弗能尽述者”,指出煎药需托付“谨厚者监视之”且不要离开,若非临床家,恐难以说出如此平实而又切中要害的话。从“正用二陈汤剂之误”一节中可以看出李氏对药物炮制方法的考究。李氏认为陈皮、半夏需用陈者。对于陈皮,李氏认为其皮辛而穰温,在补养气血药内兼用白穰,而对于痰涎郁结一应等疾,需“温水量浸刮穰尽净,则辛散降泻之义也”。对于半夏,李氏认为需“泡制姜炒,色如琥珀”,对于血虚甚而需用半夏的情况,李氏认为可用生地黄捣汁拌浸,也可以做成半夏曲使用。李氏对药物的炮制方法描述细致入微,想必当时必是自己亲自做过的。

综上所述,《医略正误》观点鲜明,特色突出,内容详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医古书,在理论和临床实用上,都有研读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云.中医人名辞典[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302.

[2]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510.

The Review Of YiLveZhengWu

XUE Wenxuan,SHEN Shunong.
School of Pre-clinical Medicine,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Jiangsu,Nanjing 210023,China.

【Abstract】YiLveZhengWu,also known as YiLveZhengWuGaiLun,is divided into two volumes. The book,written by LI Xiang of the Ming Dynasty,is a remedy for the illness of medical works. In the book,the symptom of fever is described in particular details.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four aspects of YiLveZhengWu,which are the author,edition study,main content and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YiLveZhengWu;LI Xiang;Fervescence;ErchenTang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745X(2016)02-0276-03

doi:10.3969/j.issn.1004-745X.2016.02.029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古籍珍本集成整理研究(医案、医论、医话卷)”(国中医教科2009ZX07-16)

通信作者△(电子邮箱:2107190159@qq.com)

收稿日期(2015-10-09)

猜你喜欢

正误李氏观点
环境史衰败论叙事的正误及其评判尺度
Hollywood
文言文练习
判断正误
观点
辽《韩德源嫡妻李氏墓志》校补
正误辨析一例
浅谈我对“李氏”的理解
业内观点
皇宫救命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