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2016-01-30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葫芦岛125001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4期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理干预临床效果

申 慧(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1)



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申 慧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辽宁 葫芦岛 125001)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就诊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共有80例,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给予常规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心理干预来对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干预,在出院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压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采取一定程度的心理干预能够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病情的控制和患者健康的恢复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干预;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临床效果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高血压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的一系列病变的总称,发病原因多是由于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心脏的结构功能主要改变表现早期为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和心左室肥厚,若不及时加以治疗,随着病情的加深可能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退以及心力衰竭的情况[1]。该病症单纯的使用药物将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难以对血压进行稳定的控制[2]。为探讨心理干预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治疗和护理过程的影响,本文将我院80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符合ICD-10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判断标准,除高血压心脏病外无其他器官病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每组40例。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8.2±4.5)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9.3±3.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在日常护理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美托洛尔和厄贝沙坦进行治疗,其中美托洛尔剂量为50~100 mg,厄贝沙坦剂量为150 mg,两种药物都每天服用1次,每次1片。在用药前要避免和其他药物同时服用。观察组在用药基础上对患者添加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倾听患者的个人情况说明,针对患者情况对患者做相应的说明和解释,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之情。患者对于病情的问题护理人员应及时做出解答,让患者感受到自己在护理人员心中的分量们给予患者尊重。同时护理人员应让患者以平常心来对待自己的病情,利于患者的康复。为患者解释服用的药物的名称和作用、服用方法、注意事项,让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进行血压监测和定期复查,一定程度上加大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重视,而又不过于担忧。在治疗过程中,尽量让患者的家属参与到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来,让患者感受到家属的关心和温暖,同时要保持患者病房的安静、整洁和干净。另外,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建议患者听一些放松的音乐,看一些轻喜剧。嘱咐患者感到不适立刻通知医师,以加强对于病情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防范。

1.3 观察指标: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压的稳定性,同时调查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患者的情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时采用P<0.05判断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2.1 患者接受治疗后血压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压都有明显的改善,其中观察组有36例患者的血压下降到正常值,占90.00%;对照组患者中25例患者血压下降到正常值,占62.50%,对比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值为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率比较:在经过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82.7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对比χ2值为7.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由于患者长期患有高血压,对左心室的负担十分严重而导致心室逐渐扩张和变形、肥厚而形成的器质性心脏病[3]。由于患者长期受到高血压的影响,在确诊时会出现抑郁、焦虑和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将会很大程度上导致患者血压升高,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加重病情的发展。心理干预是近几年来在临床上逐渐开始流行的护理方法,其主要通过对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后,具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来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并淡化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惧,能够保持客观轻松的心态来配合治疗。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来看,添加了心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疗效90.00%优于对照组疗效62.50%,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程度95.00%也高于对照组82.75%,说明心理干预能够很好地对患者的情绪和血压进行控制,并能拉近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距离,让患者感到温暖,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通过心理干预,患者能够更清晰地了解病症的特点,能够自我检测和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控制,改善患者的心理环境,让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建娟.心理干预在高血压性心脏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23(22):381-383.

[2] 李婷.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适应心理护理[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5(1):451-456.

[3] 王菊文,姜磊.高血压病性心脏病患者的适应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2):759-76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4-0241-01

猜你喜欢

高血压性心脏病心理干预临床效果
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心脏彩超与心电图的应用
X线检查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早期左心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分析
N末端B型脑钠肽原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价值
心脏B超和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探讨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