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6-01-30吴昌林易丙奎何阶清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贵州铜仁554300
吴昌林 易丙奎 何阶清(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贵州 铜仁 554300)
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吴昌林 易丙奎 何阶清
(贵州省铜仁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目的 观察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影像学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合适的减压。结果 39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神经功能恢复正常者18例,症状显著改善者15例,症状缓解、脊髄神经功能大部分改善者6例,本组33例满意,满意率为84.6%。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明确后,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考虑手术治疗的同时,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疗效分析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退行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是以椎间盘退行性变为基本病理变化,颈椎间盘突出偏向侧方,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钩椎关节增生可突向椎间孔,构成对神经根不同程度的压迫,表现为相应根性功能障碍[1]。神经根型颈椎病越来越多地危害着中老年人健康。其长期低头劳作之工人,中壮年人发病常为多见。临床诊治时需根据个体化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本文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3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9例患者,其中男24例,女15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4.5岁。缓慢发病27例,创伤史症状加重15例。所有患者均经过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并影响工作和生活。术前常规摄颈椎正、侧、斜位、动力位X线片、CT及MRI。如疑有后纵韧带骨化者行CT冠矢位重建检查。其中表现为有椎间盘明显变性者30例,椎间盘变性伴不同程度侧方突出者24例,合并椎体后缘骨赘形成者15例,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9例。发生部位C5、6(15例), C6、7(21例),C7、T1(3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之肩颈痛,手臂痛,手指麻木,异样感,部分出现肢体乏力。体检主要为单侧(少部分为双侧)手指及前臂,区域内痛觉、触觉障碍不同程度肌力减退,肌萎缩,腱反射减弱.Eaten Sign(+),Spurling Test(+)等为主要特点。术前神经功能根据评分标准评分。
1.2 手术方法: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影像学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合适的减压。对明显椎间盘变性侧方突出,椎体后缘骨赘形成者行经颈前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24例;椎间盘侧方明显突出,压迫神经根者行经颈后入路、后外侧颈椎间盘摘除术9例;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黄韧带增厚者行经颈后入路椎间孔切开减压术6例。
1.3 术后处理:24例前路手术“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放置负压引流,给予防止“应激”保护胃黏膜,应用制酸药物3~5 d。进低于常温流食2~4 d,利于术中牵拉之食管康复。抗炎治疗。术后戴颈围保护5~6周。15例经颈后入路手术均未放置引流,亦无需颈围固定。术后康复活动:双上肢伸展运动;双下肢屈伸运动;桥式运动等。
1.4 疗效评定: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采用JOA评分法。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术前评分×100,改善率>50%为满意,<50%为无效。
2 结 果
术中结扎影响手术操作之甲状腺下动脉3例,椎管静脉丛大出血9例,压迫、电凝止血,输血后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并发声音嘶哑2例,考虑过度牵拉导致,3周后恢复。本组无死亡病例,术后无神经症状加重、脑脊液漏、脊髄及神经根损伤、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随受体水平的拮抗剂,能够有效抑制患者孕酮的维持蜕膜发育作用,使患者的胚囊从蜕膜剥离,在滋养受损细胞的同时,还能诱导其发生凋亡,对早孕绒毛具有直接作用,在治疗异位妊娠的过程中效果突出[6]。
本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联合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治疗对于异位妊娠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医疗效果。笔者通过将单一米非司酮治疗与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进行分析与比较,充分说明了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在异位妊娠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显著效果,为我国今后的异位妊娠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方法。在本次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过程中,实验组患者使用30 mg甲氨蝶呤对病灶部位进行注射,术后口服米非司酮50 mg,治疗效果显著,治愈患者21例,有效治疗患者22例,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者仅在术后口服50 mg米非司酮,治愈患者11例,有效治疗患者27例治疗总有效率84.4%。通过两组治疗数据比对,实验组的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差异结果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腹腔镜保守性手术、甲氨蝶呤、米非司酮三者相结合,在异位妊娠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在我国今后的异位妊娠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兰,王含必.持续性异位妊娠[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14(2):269-270.
[2] 杨亚洲,曹泽毅,韩字研.米非司酮对人早孕绒毛细胞增殖和调亡的影响[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0,28(10):832.
[3] 张瑞玲,陈玉霞,邢旭娜.米非司酮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10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1-13.
[4] 俞菊红.腹腔镜行保守性手术配合甲氨蝶呤治疗异位妊娠42例[J].浙江实用医学,2012,14(2):269-270.
[5] 潘琼,薛敏.MTX与米非司酮预防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0,28(10):832.
[6] 姜泽允,李庆芬,乔梅,等.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10(3):11-13.
中图分类号:R681.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7-01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