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2016-07-11姜秀凤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中医院辽宁朝阳122400
姜秀凤(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中医院,辽宁 朝阳 122400)
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影响
姜秀凤
(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中医院,辽宁 朝阳 1224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对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作用和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之间收治的64例心肌梗死后出现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的HAMD抑郁量表比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总治疗有效率也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药物和心理护理联合治疗干预的方式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关键词】心肌梗死患者;抑郁;心理护理;心理健康
心肌梗死的发病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非常大的打击,很多患者存在消沉、焦虑以及抑郁等情况[1],心肌梗死后的抑郁不但对患者的治疗起到消极作用,甚至对其预后不利,因而临床中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治疗和预防心肌梗死后抑郁的出现是临床工作者应当探讨的重点问题。本文对32例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与心理护理干预相结合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HAMD评分情况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表2 两组患者各种治疗有效率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之间收治的64例心肌梗死后出现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确诊对心肌梗死,同时通过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认定为抑郁,采用HAMD抑郁量表实施评分在9分以上。排除标准:排除严重的谨慎疾病患者,如精神分裂、神志不清以及焦虑症患者;排除治疗依从性不佳的患者,智力障碍或者是语言障碍的患者,排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2周之内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患者。患者在入选之后随时有权利退出试验,所有患者和家属均表示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在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55~68岁,平均(62.35± 4.28)岁;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53~67岁,平均(60.59±3.85)岁,据统计,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药氟哌噻吨以及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观察组再次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其主要方法如下:
健康教育:患者出现抑郁主要是因为心肌梗死的病情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或者是对疾病存在不正确的认知[2]。在护理过程中发现很多患者由于病情的发生出现自我厌恶的现象,进而产生不良情绪,这样的心理状态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护理人员要积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到疾病的发病原因、治疗过程、治疗目的以及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产生的影响,让患者认识到健康向上的情绪对疾病治疗产生的积极意义,提高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必要的情况下,为患者讲述以往该病的治疗案例,让患者重病的痛苦中清醒过来,积极面对现实配合治疗。除此之外,还要引导患者学会自我调养和控制[3],护理人员从每一位患者实际的性格特征、身体素质等处罚,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营养、运动和治疗计划,增强患者的体制,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和耐受性。嘱咐患者充分休息,保证劳逸结合和充分的睡眠,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稳定病情,减少疾病对日常生活造成的影响。
心理支持: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患者心理压力较大,往往脆弱、敏感,急躁的心理干预很可能适得其反,引起患者的不适。因此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抑郁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原因。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能够放松患者的身心状态,所以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使其平静下来。多与患者交流、沟通,尤其是要多倾听患者,感受患者内心的不安和焦虑,尤其是医师和护士的每一个动作、一句话都可能对患者造成影响[4],语言要简练、精准,不要吞吞吐吐,以免造成患者疑虑、不安,树立良好的形象取得患者的信任。护理人员在倾听的过程中用眼神安慰患者,或者是通过握手等肢体动作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让患者感受到人性化的服务。
赢得社会支持:患者的心理健康与来自于家庭、同事、朋友的社会支持密不可分,亲人的陪伴无疑能够给予患者极大的鼓励。护理人员要多与家属沟通赢得他们的配合,指导家属积极主动地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关怀与理解,充分的尊重患者。告知家属在陪护的过程中应该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对于患者极度排斥的话题不要操之过急,以免情绪激动影响到病情。要耐心、细心的与患者沟通,让其感受到平等和家人的关爱。其次是来自于友人的关心,心肌梗死后抑郁的患者年纪大多较大,与年轻人之间存在较大的代购,因此家属要多与患者的友人联系,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第三方的语言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内心的感受。除此之外,社会的支持还包括在社会中的活动,鼓励患者培养有益的兴趣爱好,如下棋、养花、散步等,适当的指导患者进行锻炼,加强与外界之间的联系,增强其社会与揍我认同感,进而改善不良情绪。
疗效评定:在治疗的第1周、第6周、第12周使用MAHD抑郁量表对患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价,治疗之后分值的下降比例超过75%为痊愈;分值下降在51%~75%为显效,26%~50%为有效,分值下降<25%为无效。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的形式表示,使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显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HAMD评分情况对比,见表1。
2.2 两组患者各种治疗有效率比较,见表2。
3 讨 论
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往往存在较大的心理问题,对病情的过度悲观导致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低[5],容易主观夸大身体的不适,使人发生心血管恶性事件的可能性增加,甚至会导致病死率的上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预后非常不利。传统中采用药物治疗和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对改善患者抑郁的成效不明显,本院探索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相结合的方式,在应用一周之后就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让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能够提升护理成效、改善患者健康,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绪琴.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后抑郁临床疗效影响的观察[J].环球中医药,2013,6(z2):240-241.
[2] 周绪琴.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后抑郁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4,10(7):127-128,129.
[3] 李林蔚.ICU 心肌梗死患者重视心理护理效果探讨[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2014,11(11):119-121.
[4] 劳小平.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医学信息,2014,27(10):221-221.
[5] 史琳,王飞,许晓辉,等.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13):146-147.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17-027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