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针多向透刺方向论析

2016-01-30孟锋吴中朝张宁王兵王笑红周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经脉进针针灸

孟锋,吴中朝,张宁,王兵,王笑红,周宇△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100038;2.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 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长针多向透刺方向论析

孟锋1,吴中朝2,张宁2,王兵2,王笑红3,周宇2△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北京100038;2.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北京100700; 3.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透刺针法历史悠久,应用广泛,疗效显著。透刺针法意味着跨经跨穴而刺,一针可通透多个穴位,或多经穴位,使其同时产生针感,以有效提高针刺疗效。但自古至今,人们对于长针透刺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长针多向透刺及透刺方向的研究几近阙如。为加强长针透刺应用,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故就长针透刺方向问题进行论述,提出长针透刺方向“四变说”,决定透刺方向的“四因说”,以期有利于针灸临床正确应用长针透刺并提高临床疗效。

长针;透刺;多向刺;针刺方向

千百年来,透刺因对很多疾病具有较好疗效而被作为一种特定针法广泛应用于针灸临床。透刺法有能加强表里经及邻近经脉的沟通、增强刺激量,使针感易于传导的特点[1]。透穴针法弥补了传统一穴进针针刺刺激点少的不足,以不同的方向由本经透向他经,加强了刺激面、刺激量和针感效应,上下相通,迎随逆从,内外相应,数经相交,疏通经络、脏腑、阴阳、气血,加速神经和经络功能的全面恢复[2]。古代透刺针法主要是用毫针透刺,对于长针透刺,特别缺少长针多向透刺方向的研究。为此,经对有关文献研究及长期长针透刺临床实践总结,本文特就长针透刺方向问题初作论述,并提出长针多向透刺方向有关“四变”“四因”说,以飨同道。

1 古代透刺方向研究

1.1 古代毫针透刺单向论

透刺针法最早隐见于《黄帝内经》。可是,前贤对透刺方向并未明确说明,也可谓方向不甚明了。如《灵枢·官针》“十二刺”中的“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此为后世“透穴刺法”奠定了基础[3],但就透刺向何方向透刺未能明确记载。至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注解《玉龙歌》时扩充至14种透穴。即印堂透攒竹、风池透风府、合谷透劳宫、地仓透颊车、颊车透地仓、头维透额角、鱼尾透鱼腰、膝关透膝眼、阳陵泉透阴陵泉、昆仑透太溪、间使透支沟、液门透阳池、列缺透太渊、复溜透太溪。此14种透刺针法是对古代医家透刺经验的总结,十分切合临床,直至现代也是作为临床常用透刺方法在应用。以上针刺或多或少有透针方向的隐含,如印堂透攒竹,即是从印堂进针透向攒竹。但上述所说的透刺方法中所用穴位经过测量,各对最长两穴之间的距离都未超过75 mm,故其用针长度一般不会超过3寸(75 mm),都属于普通毫针的一般透刺之法。明末《循经考穴》在论及膀胱经第一侧线(背俞穴肺俞至小肠俞)时皆言“沿皮向外一寸五分”,此既可作为常用针刺方法之解,又可看作是对横透或斜透法的描述[3],如心俞横透神堂,但这些都属于普通毫针透刺。

1.2 古代少数未明方向的多向透刺

《灵枢·官针》“五刺”中有“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十二刺”中有“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今之认为,上文内容是一针多向刺法的源头[4]。但不知从何起刺,又到何处停止,故言此是不明方向的多向刺。因此,长针透刺方向如何古人并未有过多论述,故对长针透刺方向问题实有研究之必要。

2 长针多向透刺“四变说”及应用

《灵枢·官针》有“合谷刺”透刺针法。如何将其“合谷刺”的思路与方法巧妙地应用于长针多向刺之中?本文提出长针透刺方向“四变说”,即透刺方向由无主从变为有主从,透刺方向由单方向变为多维向,透刺方向由无交叉变为相交联,透刺方向由同一纵深变为错落纵深。

2.1 透针方向由无主从变为有主从

古代“合谷刺”不分主从,只要求一针分别向不同方向刺而已。笔者认为病痛有轻重缓急,反映于体表的征象也与之相应,也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别。长针透刺要分症状与病位的主从,即在多向刺中分主从而透刺。长针透针之向可首达主病灶之痛处或痛点,次而分别再透向病变累及之他处,然后留针于主痛病处。此主次之透刺针刺充分适应了疾病的治疗需求。如神经根型颈椎病颈肩臂综合征之疼痛,可涉及颈、肩、臂广泛部位,若沿拇指侧为主,长针透刺既可以从肩髃透刺臂臑、手五里、曲池等穴,也可以从肩髎透刺臑会、天井等穴,还可以从肩髃透刺臑会等。但主透刺方向应为肩髃透曲池这一线上的手阳明经循经路线,此即为主透之向,其余皆为次要或从透之向。

2.2 透针方向由单方向变为多维向

目前临床透刺一般为单方向透刺,此远不能适应病情多变,病位多重之治需。长刺可多维向透刺,即透刺可向上下左右甚至加上直透的多维透刺,才能适应与满足针灸临床以痛证为主、疑难病为主、慢性病为主的现状。如梨状肌综合征,针刺可以从环跳透环中、透居髎,也可以从居髎透环跳、环中,也可从承扶透环跳、环中、居髎等。为适应疾病的治疗需要,实现长针的多维向透刺是必要的。

2.3 透刺方向由无交叉变为相交联

透刺不光是单一循经或经与经之两经间的针身所向所至,更重要的是要诸经交贯、交联,沟通广泛而密集的经气以调虚实、营阴阳。如针刺大椎穴,可以纵透督脉、旁透膀胱经、横透胆经(肩井穴),举臂再扩展透刺到大肠经(肩髃)、三焦经(肩髎)等,以形成面状甚至网状经脉交联透刺。

2.4 透刺方向由同一纵深变为错落纵深

临床现今长针多向透刺多为同一深度透刺,此既不能适应疾病状况,也不太符合经络与腧穴理论。长针透刺虽有多向,但应有透刺的深度不同,到达的部位不同,形成错落有致、深度变化、疏密有度的透刺格局,这才符合疾病的深浅、病位的大小、寒热的病性及避害避危的操作。如肩带肌劳损所致的肩胛内侧疼痛,若用长针从肩外俞进针沿背部膀胱经纵行透刺,可透刺较为深长;双手抱肩后沿肩胛骨下方透刺长度可略短;向曲垣、天髎方向透刺的进针长度可以更短。此虽皆属于长针透刺,但透刺的深长度长短有别、各不相同。这样纵深错落的长针透刺,既适应该部位的解剖特点,又适应病情治疗之需要,

3 透针方向规律“四因说”

前述长针多向透刺可有“四变”说,那么,此种长针透向有无规律可循?如何将长针多向刺的方向由无序变为有序?检索目前文献还未有相关报道与总结。我们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提出决定透刺方向的“四因说”,即因经脉分野逢、因解剖范围应用、因病情属性使用和因治疗目的确定方法。

3.1 因经脉分野逢

根据经脉循行走向而定长针多向透刺的方向。长针透刺的针身长度多在75~150 mm(3.0~6.0寸)以上,这样就具备了进针深长的特点,多在肌肉较为丰厚、进针处相对较直的侧线或平面透刺。一般在四肢、胸腹、背腰、臀部等处施行操作,这些部位恰恰是十二经脉循经的主要分布之所在。长针透刺方向,可以确立循经脉分野为主的基本原则。透刺顺序仍然要先上后下、先阳后阴。除头项、四肢腕踝关节以下因肌肉浅薄及骨节较短而较少用长针多向透刺以外,其余部位基本都可以用之。在手足三阴三阳经、任、督脉诸经上施行长针多向透刺,阳经较阴经透刺要深长一些、更多向透刺一些。长针多向透刺亦遵循迎随补泻循经脉走向的要求,顺着经脉循行走向的为补,逆着经脉循行走向的为泻。在长针多向透刺过程中,根据疾病的补泻要求,针向或顺经或逆经,或顺经多逆经少,或逆经多而顺经少。

3.1.1 阳经多向互透此种透刺多用于四肢运动功能异常、痹症疼痛、肌肉萎缩、背腰疾病或六腑病变等。在四肢部因阳明为经脉之海,故约半数以上的疾病在选取手足阳明经本经长针透刺的同时,再分别向其他手足阳经呈多向透刺。在背腰部,足太阳膀胱经主要循行分布。“膀胱经为六经之藩篱”;督脉虽未明确属于阳经,但循行于背腰部的阳面,且“督脉为阳脉之海”,沟通诸阳经脉气,因此背腰部的足太阳膀胱经、督脉皆可用长针多向透刺。操作时多从膀胱第一侧线进针,在作本经透刺的同时,分别向第二侧线、夹脊穴、督脉以及带脉等呈多向透刺。对于脊柱病、后背正中病则从督脉长针透刺再多向透刺膀胱第一、第二侧线及夹脊穴等。

3.1.2 阴经多向互刺其阴经长针透刺,多用于四肢内侧功能异常、疼痛属于阴寒者,胸腹疾病、内脏病变或其相关的组织器官疾病等。阴经循行于四肢内侧,上肢长针透刺多以手太阴肺经为先,这与“肺朝百脉”有关。《素问·经脉别论》曰:“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此足见肺经及其穴位的重要性。同时,多种外感病首先犯肺而累及肺经及上焦,故上肢内侧病变多从肺经入手长针透刺,再分别向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多向透刺。下肢阴经涉及肝、脾、肾三经,此皆重要。一般疾病多取足太阴脾经或足厥阴肝经向其他足阴经作多向透刺,久病、老年病及严重慢性疾病可取足少阴肾经为主,向其他两条足阴经多向透刺。胸、腹部及内脏病变取循于此的足阴经透刺,多从肾经、脾经进针呈多向透刺;循行胸腹部侧面的足厥阴肝经因循行体侧,其穴位多不便施行多向透刺,故较少取胸腹部肝经穴位作多向透刺。任脉虽未明确属于阴经,但其循行于腹胸部之阴面,且“任脉为阴脉之海”,沟通与汇集诸阴经经气,故也多用于长针多向透刺,施术时可从前正中线的任脉取穴分别向其他循行于胸腹部的足阴经及足阳明胃经作长针多向透刺。

3.1.3 阴阳经互透无论在四肢还是在躯干,皆可以根据病情需要而用长针作阴阳经之间的多向互透刺法。以阴病为主,渐及于阳者则从阴经起始,多向透阳经;以阳病为主渐及于阴者,则从阳经起始,多向透阴经。

3.2 根据解剖范围应用

人体各部位的组织结构不同,因而长针透刺所涉及的解剖层次与组织也不同。因此,长针透刺要充分考虑到人体的解剖形态学结构。如长针透刺中有可能伤及到神经、血管、内脏、骨骼等都要尽力避免,其透刺时有所浅,有所慎,有所避。如腹股沟、腋下、胸部深层等都要适当,少作多向透刺或避开相关组织器官而刺。对于凝血障碍、经期、孕期等少作或不作长针多向透刺法。

3.3 依据病情属性使用

疾病有寒热虚实,长针透刺要因病性而调整。对寒证多向刺阴经与任脉;对热证多向刺阳经与督脉;对虚证多向透刺五脏俞及脾胃经穴、任脉上的脐下穴位;对实证,在长针透刺诸阳经穴位时多向透刺一些有泻邪等特殊效用的穴位,如大椎、膻中、膈俞、丰隆等穴。

3.4 从治疗目的确定方法

不同疾病有不同的治疗目的,急症则长针多向透刺治标的经脉、穴位或部位;缓症则长针多向透刺治本的经脉、穴位或部位。如治痹,古代强调有治皮、治肌、治筋、治骨及治脉等不同,实质是要求针刺操作时深浅有别、择脉有异与手法有变等。故长针多向透刺时可依不同类型、属性的痹症而施术,如对皮痹,可在皮肤浅层多向透刺;对肌痹、筋痹可在较深层面作特定多向透刺;对于骨痹、脉痹可以深纳至骨或循脉痹阻的更深层面多向透刺。还可对中风病人通过长针多向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5-6]。临床还可以长针透刺浅深结合作多向透刺等。

总之,长针透刺经历代医家验证为针灸刺法中常用之法,既有理论依据,又有临床实践,其法简,其功显。但辨证取穴要准,主配要得当,透刺方向要正确。长针透刺“四向”“四因”说,可以较好地把握长针多向透刺方法与规律,有利于针灸临床正确应用长针透刺,以提高疗效。

[1]张必萌,吴耀持,沈健.长针透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9):613-614.

[2]李石胜,吴耀持,张峻峰,等.长针透刺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15(50):9415-9418.

[3]庞俊,韩志勇,菲斯·理查德逊.透穴刺法及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00,22(2):103-105.

[4]孙存海,李政.透刺法治疗常见疾病的临床应用[J].西部中医药,2013,26(4):120-121.

[5]李佩芳.芒针透刺拮抗肌结合肌张力平衡促通技术治疗卒中后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 (8):714-715.

[6]宋建乔.长针透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J].针灸临床杂志,2001,17(2):33-34.

R245.3

:A

:1006-3250(2016)05-0671-03

2015-08-11

孟锋(1964-),男,北京人,主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中医针灸与推拿等方法治疗骨科疾病的临床与研究。

△通讯作者:周宇,Tel:010-64035869,E-mail:zhouzhou180 @sohu.com。

猜你喜欢

经脉进针针灸
从出土经脉类文献看手三阳脉的循行与证候演变❋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面向未来的中国医学——针灸篇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老官山汉简《经脉书》初探
浅议随咳进针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