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01-29丁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9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疗效观察中医

丁辉

分析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丁辉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方法应用于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患有心率失常的患者8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给予中医进行治疗,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与缓解,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7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率失常应用中医治疗有疗效。

【关键词】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作者单位: 474750南阳,河南省桐柏银洞坡金矿有限公司职工医院中医内科

Analysis Curativ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rrhythmia

DING Hui He’nan Province Tongbai Yindongpo Gold Mine Limited Company Worker’s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yang 47475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Analysis curative clinical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arrhythmia. Methods Selected 80 cases with arrhythmia from February 2013 to May 2014 in our hospital, according to hospitalization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each group had 4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methods of treatmen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is basis, giv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ment, compared clinical effect of two gourp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clinical symptoms were improved with remissi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2.5% better than the 72.5%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had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application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Cardiac arrhythmias, Clinical observation

心律失常为临床中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临床表现以胸闷、头晕、心悸及气短等症状为主[1]。临床中一般以常规西医药物进行治疗,但其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有限[2]。经有关医学界人士研究发现,心律失常应用中医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3年2月~2014年5月在我院通过临床症状与常规检查确诊的80例心律失常的患者。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46~72岁,平均年龄(53.13±4.42)岁,病程1~23月,平均病程(9.28±3.62)月;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7~73岁,平均年龄(53.51±4.21)岁,病程为1~24月,平均病程为(9.37±3.58)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进行临床常规治疗,应用胺碘酮片进行临床治疗,治疗前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临床各项常规检查,在了解病情及患者身体状况基础上应用药物。常规每日3次,每次0.2 g,1~2周后根据需要改为每日0.2~0.4 g维持,部分患者可减至0.2 g,每周5天或更小剂量维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汤药进行口服治疗。我院选择炙甘草汤加减进行随证治疗,具体组方包括炙甘草30 g、桂枝12 g、麦门冬15 g、党参15 g、生地15 g、伏苓15 g、泽泻15 g、阿胶10 g及大枣5枚,重用炙甘草加入茯苓、泽泻,以减少甘草之滞钠排钾作用,久服无副作用,随证可根据患者个人身体状况及其治疗所需进行适当调整,每日1剂用400 ml水煎至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以上两组患者均以30 d为1个治疗周期,连续治疗3个治疗周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疗效判定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4]:(1)显效:临床症状得到改善,心率失常现象消失,且经心电检查发现,窦性心律均在60~100次/min。(2)有效:临床症状出现好转,心律失常现象改善,且经心电检查发现,心率趋于正常。(3)无效:经临床治疗后病情并无显著改善或有加重趋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2.5%,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心律失常是心脏的节律、频率、传导速度、激动次序或起源异常引起的一类疾病,此类疾病多伴有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从中医学角度上讲,此类患者临床表现为自觉心慌,惊慌,脉象淤滞,其临床发病多于劳累、饮酒或受到精神刺激时[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应用中医治疗方法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比较 [n(%)]

参考文献

[1] 林谦. 心律失常中医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2):129-131.

[2] 孔德立.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5):599-600.

[3] 余积洁. 中医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5):53-54.

[4] 杜言辉,刘洋. 中医辨证治疗心律失常79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奥指南,2014,12(23):267-268.

[5] 李玲孺,倪诚,姚海强,等. 第十三讲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J].中医药通报,2014,13(1):3-10.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9.142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19-0188-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541.7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疗效观察中医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