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小便在黄疸病中的应用
2016-01-29王绘平马素平
王绘平 姬 丹 马素平
1.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伤寒论》辨小便在黄疸病中的应用
王绘平1姬丹1马素平2
1.河南中医学院,河南郑州450046;2.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河南郑州450000
小便是全身津液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辨小便为临床提供了重要信息,在中医临床辨证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具体病例,阐述辨小便在黄疸病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小便不利;黄疸;利小便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历代医家及著作中对黄疸均有不同的记载。而汉·张仲景的《伤寒论》[1]对黄疸形成的机理、症状特点及治疗等方面均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其内容对现代黄疸病的治疗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 小便利否在黄疸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黄疸的病因不外乎外感和内伤两端。外感多为湿热疫毒之邪,由表入里,内蕴中焦,湿郁热蒸,不得泄越,而外溢胆道、肌肤,发为黄疸;内伤则为食酒热甘肥等饮食不节,或劳倦后伤脾,湿热内生,困遏中焦,壅塞肝胆,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则发为该病。无论外感还是内伤引起的黄疸,均为湿邪为患所致。《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亦有“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2]的论述,而小便又与湿邪密切相关,张仲景《伤寒论》也强调小便在黄疸病证治中的重要作用。如《伤寒论》第278条:“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指出小便自利,湿邪有出路,故不能发黄;而《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则有“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及《伤寒论》第99条、第200条所述:“阳明病,无汗,小便不利,心中懊侬者,身必发黄”、“阳明病,被火,额上微汗出,而小便不利者,必发黄”,均表明小便不利是引起发黄的重要因素。可见,小便在黄疸形成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明确这一点也为黄疸病的治疗提供了方向。
2 利小便在黄疸治疗中的体现
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因证立法,根据黄疸形成的机理,可确主其治疗大法主要为化湿邪,利小便。正如《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所述“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因势利导,给湿邪以出路,使湿邪从小便而去,其黄自退,代表方剂为茵陈蒿汤。如《伤寒论》第236条:“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服药后“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也”。茵陈蒿汤亦为现代中医治疗黄疸的重要方剂。方中茵陈性寒味苦,具有生发之气,寒能胜热,苦能胜湿,其生发之气能逐内蕴之湿热外出,故可为湿热身黄之主药;佐以栀子、大黄者,因二药亦皆微苦性寒也,且栀子能屈曲引心火下行以利小便,大黄之色能直透小便,故少用亦善利小便,茵陈虽具有升发之性,《名医别录》亦谓其能下利小便,三药并用,又能引内蕴之热自小便泻出[3]。
3 病案举例
患者刘某,男,33岁,2016年2月2日初诊;主诉:身黄、目黄、小便黄10d。现病史:1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身黄、目黄、小便黄,小便色如浓茶色,排便不畅,患者误以为“上火”所致,自行口服黄连上清片,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并出现腹胀、乏力,大便色白,纳差,就诊于我院。入院症见:身黄、目黄、小便黄,小便色如浓茶色,排便不畅,无发热、皮肤瘙痒,伴有腹胀、乏力,大便色白,日1次,质偏干,纳差,进食量较正常减少1/2。体征: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重度黄染,肝区叩击痛阳性。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肝功:总胆红素348.3μmol/L,直接胆红素256.6μmol/L,谷丙转氨酶1571U/L,谷草转氨酶862U/L,碱性磷酸酶153U/L, r-谷氨酰转肽酶109U/L;MRCP:肝内胆管、左右肝管、肝总管轻度扩张;胆囊体积缩小,胆囊壁增厚,胆囊窝积液;乙肝、丙肝、梅毒抗体、艾滋抗体、非嗜肝病毒及自免肝全套均为阴性。
西医诊断:胆汁淤积性黄疸;中医诊断:黄疸-阳黄,证属:热重于湿证,治法:清热通腑,利湿退黄。处方:茵陈50g,栀子10g,大黄15g,泽泻10g,郁金15g,金钱草30g,白术30g。10付,嘱患者先煮茵陈,并配合院内制剂退黄合剂(30mL,3次/d)口服以清热利湿退黄。
2016年2月13日二诊,患者身目小便黄明显减轻,巩膜黄染黄染减退。复查肝功:总胆红素116.3μmol/L,直接胆红素49.4μmol/L,间接胆红素66.9μmol/L,谷丙转氨酶133U/L,谷草转氨酶87U/L,谷酰氨转肽酶148U/L。舌质尖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沉弦。在上方基础上加山药30g,茯苓30g以健脾益气,顾护正气。继服10付,随访。
按:该患者为阳黄热重于湿证,方选《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中茵陈蒿汤为主方加减。茵陈善清利脾胃肝胆湿热,使之从小便而去,《名医别录》记载茵陈为:“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除头痛,去伏瘕”,而且徐大椿曰:“先煮茵陈则黄从小便去,此秘法也”,故用大量的茵陈以清热利湿退黄,并嘱患者先煮茵陈以加强疗效;辅以栀子、大黄,栀子能清三焦利水道,且栀子能引心火下行以利小便,大黄之色亦能直透小便(凡服大黄者,其小便即为大黄之色,是大黄能利小便之征);佐以郁金、金钱草、白术,郁金、金钱草以清利肝胆,白术既能健脾以复脾运,又能燥湿利尿以除湿,《药性赋》谓其:“利水道,有除湿之功”。诸药合用,以奏利小便退黄之效,但茵陈、栀子、大黄均为苦寒之品,易于伤胃,故二诊加用山药、茯苓以健脾益气,顾护正气,使其利小便退黄而不伤正。
4 小结
综上所述,辨小便在黄疸病的形成及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并非所有黄疸都会出现小便不利的症状。《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根据病因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和女劳疸。谷疸和酒疸中可见小便不利之症,但是女劳疸中却见小便自利。如原文所述“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夫病酒黄疸者,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谷疸系脾湿胃热相互郁结所致,酒疸由嗜酒过度,湿热内生所致,均属于湿热发黄的范畴,故可见小便不利的症状。但是,女劳疸乃房劳伤肾,肾虚所致,肾气亏虚,固摄无权故见小便自利。
另外,小便利否还是蓄水发黄和蓄血发黄的鉴别要点。《伤寒论》第125条:“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挡汤主之。”本条论述了小便利否在太阳病蓄水和蓄血证鉴别中关键作用,“身黄、少腹硬、脉沉结”,即可见于蓄水证也可见于蓄血证。蓄水证为水热互结于下焦,气化失常,故小便不利,而蓄血证则是瘀热互结于下焦所致,未影响到津液的代谢,故小便自利。在临证时,辨小便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1]姜建国.伤寒论讲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12-137.
[2]张琦.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92-199.
[3]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452.
(编辑:程鹏飞)
2016-07-08
王绘平(1989-),女,汉族,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肝胆疾病。E-mail:1037418529@qq.com
马素平(1968-),女,汉族,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肝胆疾病。E-mail:masuping@163.com
R222.19
A
1007-8517(2016)17-0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