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阴用阳治脑病”理论探讨

2016-01-29陶文强李陈渝舒建中闫俊峰重庆市中医院重庆400021

中国中医急症 2016年6期
关键词:脑髓肾精五脏

陶文强 唐 军 李陈渝 舒建中 孙 科 闫俊峰(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体阴用阳治脑病”理论探讨

陶文强△唐军李陈渝舒建中孙科闫俊峰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21)

通过对脑生理病理文献的归纳分析,得出脑形如泥丸,生于先天精,充养有赖于肾精,肾精有赖后天脾胃充养,水谷之精终要通过肾精化骨生髓,方可充养于脑。十二经脉之气血皆上行于头面而走清窍,五脏之血精,六腑清阳,皆上奉于脑,温养脑窍。脑为一身之大主,头脑为五志神、魂、魄、意、志会聚之所,主司精神、意志、情感、感觉及运动等生命活动,为形神合一之枢机。从生成、结构及功能方面,都提示脑为体阴用阳之器官。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从阴阳平衡角度认为益精填髓补其形、温阳益气复其用可为治疗脑病的基础,为脑病科研及临证提供新思路。

体阴用阳脑病理论方药

脑病具体病症繁多,疗效不一,对健康影响颇大。从中医古籍来看,中医学守整体轻局部、重功能轻解剖,对脑的生理、病理认识进展缓慢,把多数属于脑的功能作用归属在五脏系统中,分别论述。如至清代著名医家王清任才在《医林改错·脑髓论》中明确指出“灵机记性在脑”[1]。在临床上,虽沿用中医传统理论五脏系统的部分理论能治疗部分脑病,但终究有所限制。在当下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已然明晰脑的解剖结构、生理病理变化。本文就此抛砖引玉,将中医有关脑的文献进行梳理,从不同角度阐述脑“体为阴,用为阳”,并结合西医学神经系统相关知识,以二分类的方法探讨脑及脑病中医生理、病理、方药,为科研及临床提供新思路。

1 脑的生成

脑为髓海,生于先天,有赖肾精充养。《性理精义》云“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二气交感,化生万物”,脑髓乃由真精在真气催化下化生[2]。《灵枢·经脉篇》有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即是说父母媾精,脑髓始生。脑髓之生源于先天之精,其维系需要“肾精转化”以及水谷精微之充养[3]。肾之精髓,灌注骨孔,上输于脑,脑遂得其所养。如《管子·水池》云“肾生脑”;《素问·逆调论篇》云“肾不生,则髓不能满”。《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五癃津液别》言“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于骨,外溢脑髓”。从脾胃与肾的关系来看,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肾主先天之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非精血无以立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水谷精微充养脑髓,乃真气之并,水谷精微终需转化为肾精,才能化骨生髓,充养脑髓。

2 脑的形态结构

《寓意草·卷一》载“头为一身之元首……其所主之脏,则以头之外壳包藏脑髓”。《道藏》有载“人脑分为“九瓣”或称“九宫”,即四方四隅,并中央,皆为神灵居住之所”,与现代医学所诉脑的外观及功能相似。中医学所讲之脑实则包括脑和脊髓,《道藏》“泥丸百节皆有神,脑神精根字泥丸”。宋·邵康节《观物外篇》“今视藏象,其脊骨中髓,上至于脑,下至于尾骶,其两旁附肋骨,每节两向,皆有细络,一道内连腹中,与心肺缘及五脏相通”,提出脑与脊髓紧密相连,并通过“细络”和内脏相通,即今日之神经纤维上传下达。清·刘思敬《彻剩八编内镜·头面脏腑形色观》云“颈节膂髓,连脑为一……脑之皮分内外层,内柔而外坚……又从膂髓出筋十三偶,各有细络旁分,无肤不及”,论述更为详尽,说明脑司运动感觉功能。

古人描述脑尚缺一物,现曰脑脊液。脑脊液由脑室内血管脉络丛产生,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性质相似,清亮,无色,略带粘性。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与脑脊髓颅骨并存于颅腔与椎管内,对脑细胞有一定的营养作用,且可缓冲脑和脊髓的压力,还具有保护、支持和营养脑和脊髓的作用。脑脊液在中医学上可归为津液一类。中医学认为津液是脏腑管窍分泌的正常体液,对四肢百骸有滋养作用。

3 脑的濡养

脑的生成依赖先天之精,脑的濡养依赖后天之精,“精血同源”与“津血同源”无疑是最好的诠释。一方面,水谷精微,奉心化赤而为血,血入于脑,既可直接濡养脑,亦可由脉络膜直接产生津液滋养脑。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论脑贫血治法》说“血生于心,上输于脑”,即是此。另一方面,精血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而精与血又都化源于水谷精微。王肯堂《证治准绳·真头痛》云“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头”[4-5],可见一斑。脑为神脏,谓之泥丸宫而精髓藏焉,精气实于下,则髓海满于上。

4 脑的功能

4.1脑为神之大主如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脉要精微论》说“诸阳之神气,上会于头……故头为精髓神明之府”。《颅囱经》云“元真在头曰泥丸,总众神也”。《会心录》言“脑藏髓,脑为元神之府以统全身”。合诸家言论,皆指出脑神统帅神、魂、魄、意、志等众神,体现了脑为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主宰的功能。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辛夷发明》指出“脑为元神之府”。“元神”一词本出自道家。如宋·朱熹《性理精义》解释为“元者,初也、始也、根也,动之初也”。又如唐《仙籍旨诀·道生旨》云“元神如主,千神如臣”,“阳神者,是纯阳之精英,是元神也,非五藏诸体之神,能生其三魂七魄及诸体之神”,此元神乃五神之根本。

清·王宏翰《医学原始·元神元质说》云“元神即灵性,一曰灵魂,一曰神性,一曰神灵,即天之所命之灵性也”,认为元神之发生,是脑髓阴阳互相摩荡之结果,故曰 “脑散细微动觉之气”[6],暗含脑体阴用阳的特点。“动觉”之意,“一使周身有运动之德,一使周身有知觉之德”[7](《医学原始·动觉至细之力德论》)。元神之外相即为神机(张景岳曰“神为机之主,机为神之使”)。神机为元神之使,将元神之旨意传达至全身各处。神机传导的途径或通路即为神经(明·方有执《本草抄·桂枝》),该“神经”内联脑髓,外达四肢百骸、五脏六腑,无所不到,形成以脑髓为核心的生命活动系统,行使脑髓统御生命的“神明之主”功能。脑髓元神又是五官九窍之司,脑又称为“清窍”“机窍”“窍络”,脑窍受元神所主,有开合、升降、出入之功能;诸窍为脑窍所使,而具有传导、反射之功能,五官九窍的生理功能亦是脑髓功能的体现[6]。《实用中医脑病学》将“神”分为广义和狭义之神。广义的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征象,也是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外象表露;狭义的神:一是思维和直觉的感知过程;二是指情感;三是创造性思维,超常的智慧与灵感[8]。

总而言之,“夫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道合太玄,故曰泥丸”(《修真十书》),“头脑为神、魂、魄、意、志会聚之所”(陈绍勋)。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奉于脑,温养祖窍,而生精神、感觉、意识、思维、记忆、运动以及喜、怒、忧、思、悲、恐、惊、哀、乐、爱、憎、视、听、嗅、味、语言等功能(任继学《脑髓述要》)。

4.2形神合一之枢机“脑藏髓,脑为元神之府以统全身”(程杏轩《会心录》)。脑神通过神机、神经,统领全身。在经络维系而言,《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脑通过经脉与五脏六腑、五官九窍和四肢百骸发生密切联系,四肢百骸。有了这一张精密的联系网,脑既能随时接收外在信息,也能及时恰当的做出反应,形成生命活动。南北朝·范缜在《神灭论》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这也就解释了脑病形残的多种疾病的根源,诠释了脑形质与脑功能外相的辨证统一关系。

5 体阴用阳谈脑及脑病

5.1脑体阴用阳体阴用阳常用于描述肝的生理病理,肝为阴脏,肝藏血,血为阴,故肝体为阴;肝主疏泄,内寄相火,故功能属阳。近代有学者提出“脾体阴而用阳”[9],“五脏体阴用阳”[10],皆是根据五脏生理病理特性而言。在脑是否符合这样的特点呢?孤阴不生,孤阳不长,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从脑的生成、结构和形质分析,脑生于先天,为精髓充养,由精髓构成,形如泥丸,为唯一完全侵润在津液中的奇恒之腑,如海藏明珠,为至阴之体。从头部经络分布来看,六阳经分布于头皮,六阴经入脑络,诸阳之会附于至阴之体,阴阳以为和;又巅顶之上肝经分布,与督脉相会,督脉循背,入于脑络,二者阴阳相和。脑的经络的布局恰如太极之象,阴阳有别,又阳中有阴,阴中有阳。

从宏观来看脑的功能主宰一切生命活动,属至阳之用,如阳光普照,精神乃明。从微观分析,结合现代医学,脑为人体激素分泌的先导和调控器官,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等,尤其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的核心,从生命活动的动力来讲亦是至真纯阳之用。

脑符合体阴用阳,与一般五脏相较而言,是否又有不同呢。笔者认为五脏皆由水谷精微、后天肾精的充养,但脑为至纯精微所生所养,形质柔软如同泥丸,浸润于津液之中,其形体较之五脏更为精纯,终非肾精不能养,如海中明珠。

5.2益精填髓补其形,温阳益气复其用从脑的生成与濡养来分析,脑之形损有赖水谷精微与肾精充养。《灵枢·决气篇》云“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指出脾胃为后天之本,同样化生津液为脑中津液起濡养作用。王清任《医林改错·脑髓说》中也指出“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盛脑髓者,名曰髓海”。程杏轩在《医述·卷十一·杂证汇参·脑》述“脑为髓海……髓本精生,下通督脉,命门温养则髓益充……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皆上行之脑,以为生化之源”。阳加于阴谓之化,化之源为肾精。从髓之化来看,补脾益肾方能补其形,肾精化而脑髓生,益精方可填其髓。如何复其用呢,温阳益气复其用。在经络与脑的关系中,尤应重视脑和督脉的关系[11]。督脉总督诸阳,贯脊,入颅络脑,统帅和调节全身阳经之气血,如《难经·二十八难》说“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说明诸经脉上会于脑,在督脉监督下,接收脑的支配,进而调节全身的功能活动。另外,督脉还起着输布精髓的作用,李梴《医学入门·卷首》曰“脑者髓之海,诸髓者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髓则肾主之”。《医学衷中参西录·治肢体痿废方》云“背脊一条髓筋,乃是髓入脑之来路……细按其道路,则以肾系贯脊而生,脊髓上循入脑,于是而为脑髓,是脑为生髓之所,乃聚髓之所,故名髓海”[12]。从现代解剖学观点来看,脑和脊髓相接,占据人体中轴,督脉的循行部位正是中枢神经系统之所在,通上贯下,联内系外,是脑联络全身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的枢纽,神气由此游行出入,发挥其重要的生理作用,所以有“督为脑之经脉”之说。因此笔者认为,脑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可试用温阳益气之法。

由此推而衍之,回归中医学治病之本源,“损其有余,补其不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以体阴用阳的观点解析脑及脑病,结合现代医学对脑病的认识,参照《中医脑病学》疾病谱[13],笔者认为脑卒中中后期、五迟五软、健忘、痴呆等形质有损或不足,功能减退,或可合益精填髓、温阳益气之法;郁证、白合病、多寐、痿证、痹证、风痱、口僻、麻木或可合以温阳益气之法[14];颤病或可合益精填髓之法[15];脑癌为形质异常,痰瘀癌毒结聚,或当合以温阳以化阴浊,以此类推,或可增效。

脑乃人之枢机,结构及功能均极为复杂,又深藏于颅内,非司外揣内无以明其理。本文从脑的生成、充养、功能阐述或论证了以体阴用阳辨析脑及脑病的依据。结合中医脑病的疾病范围,以脑体阴用阳的特点结合中医学治病阴阳调和本质,提出部分可以从体阴用阳角度进行思考的疾病,脑与五脏系统密切相关,充养有赖于五脏精微,又可受邪于五脏邪浊。中医学经过上千年的实践,虽无明确的脑病治疗体系,但诸法诸方已蕴含在历代典籍中,笔者浅议,乃望另辟蹊径,为科研、临证提高参考,以期广大中医脑病的诊疗。

[1]清·王清任.医林改错·脑髓论[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任继学.任继学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294.

[3] 张雪亮.中医脑髓理论初探[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1,15(4):4-5.

[4]明·王肯堂.证治准绳·真头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5]清·周学海.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

[6]任继学.脑髓述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 (3):162.

[7]清·王宏翰.医学原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3.

[8]阎孝诚.实用中医脑病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9,11-12.

[9]张元贵,邱仕君,肖莹,等.从“体阴用阳”谈脾之阴阳[J].中医药信息,2008,25(2):8-9.

[10]汪曙才.五脏皆体阴而用阳[J].江西中医药,1988,17(3):55-59.

[11]李国菁,王行宽.浅述中医对脑的认识[J].中华现代中医药杂志,2009,5(2):68-70.

[12]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65.

[13]王永炎,张伯礼.中医脑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10.

[14]高希言,马巧琳.督脉与脑的关系浅探[J].世界中医药,2007,2(3):134-135.

[15]于兰,李巧莹,张静术.益髓填精法在中医脑病治疗中的应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922-923.

R277.7文献标志码:A

1004-745X(2016)06-1050-03

10.3969/j.issn.1004-745X.2016.06.032

△(电子邮箱:hebianpangxie@126.com)

(2016-01-27)

猜你喜欢

脑髓肾精五脏
伍大华应用脑髓理论治疗痴呆经验*
从五脏角度探析沈氏女科学术思想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从五脏相关理论浅析祛风退翳法在风轮疾病的应用
基于脑髓生成理论探讨补肾化痰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
五色入五脏一年更健康
漫画
五子衍宗丸改善肾精亏虚证大鼠精液质量及机制研究
迷信让南非秃鹰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