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2016-01-29孙明娟
杨 乐 孙明娟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新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通化 134001)
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杨 乐 孙明娟
(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新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吉林 通化 134001)
【摘要】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用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点,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结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能够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是一种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脑梗死;依达拉奉;银杏达莫;神经功能缺损;肢体运动功能
脑梗死即缺血性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目前,脑卒中(Stroke)与心脏病、恶性肿瘤构成了人类的三大死因[1],具有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均高的特点。脑梗死后患者常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3]。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一直是神经内科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笔者采用依达拉奉与银杏达莫联合治疗脑梗死72例,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在本院治疗的72例脑梗死患者。按国际通用随机字母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61.52±7.49)岁;病程最短7 d,最长29 d,平均病程(18.5±4.6)d;脑梗死位于基底节区21例,额叶5例,颞叶6例,脑室旁4例;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1例,糖尿病史6例,高血脂史4例。对照组36例,男21例,女15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62.46±7.82)岁;病程最短8 d,最长27 d,平均病程(19.2±4.9)d;脑梗死位于基底节区19例,额叶7例,颞叶7例,脑室旁3例;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4例,糖尿病史7例,高血脂史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脑梗死位置及既往史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编写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制定的标准,且经脑CT或MRI检查示有责任梗死病灶。病程30 d以内。影像学(CT或MRI)证实OCSP临床分型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或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者。首次发病或既往脑梗死病史但本次发作前无残障者(Rankin评分<1分)。排除标准:本次发病经溶栓治疗者及进展性卒中者。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颅内异常血管网、无症状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者。后循环(脑干及小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出现明显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患者。由脑外伤、脑肿瘤、代谢障碍、脑寄生虫病、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颤引起脑栓塞者。
1.3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予以常规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钙离子拮抗剂、活血化瘀及营养支持治疗等处理,并根据患者既往史酌情进行控制血糖、血脂脂,调整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防治感染等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用(商品名:益佰杏丁;5毫升/支),每日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 mg(10毫克/支)加入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点,每天2次。两组疗程均为14 d。
1.4观察指标: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有关“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4]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法(FMA)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完成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 果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F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FM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术野清晰,术中无烟雾及焦痂;②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速度;③减少了术后腹腔粘连;④一机多能,既能切割、止血,又能凝固、闭合血管;⑤安全可靠,无电流通过人体[5]。我们采用超声刀于系膜及阑尾之间由阑尾尖部缓慢凝切至阑尾根部,完整暴露阑尾根部,系膜残留于体内,术后无1例发生出血。而阑尾残端采用普通丝线结扎,实用廉价,术后未发生阑尾残端瘘。
综上所述,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联合超声刀行阑尾切除术具有微创、美观、疗效确切的优点,目前临床上未广泛应用,正处于临床探索阶段,只要把握手术适应证,随着医疗技术及器械的改进,此手术不失为阑尾微创手术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
参考文献
[1] 潘凯.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1.
[2] 吴在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8-544.
[3] Valla J,Ordorica-Flores RM,Steyaert H,et al.Umbilical onepuncture Laparoscopic-assisted appendectomy in children[J].Surg Endosc,1993,13(1):83-85.
[4] Kaouk J,Haber G,Goer R,et al.Single-port Laparoscopic surgery in urology: initial experience[J].Urology,2008,71(1):3-6.
[5] 王存川,陈黎,徐以浩,等.超声刀在腹腔镜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腹部腔镜外科杂志,2000,5(1):15.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4-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