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
2016-01-29赵雪妃
赵雪妃
(鞍山市肿瘤医院检验科,辽宁 鞍山 114000)
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分析
赵雪妃
(鞍山市肿瘤医院检验科,辽宁 鞍山 114000)
【摘要】目的 探讨提高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的措施,为临床上医师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方法 分析总结影响临床上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因素,其中包括血样采集时间、采血部位、采血量、抗凝剂以及血液运输的方式都对血液检查结果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结果 通过我们对上面提到的各种因素的分析总结,根据实验室现有情况提出医疗工作人员在进行采血以及化验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结论 通过分析各种因素,总结出可能会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值得信赖的支持。
【关键词】血常规;临床检验;可靠性;准确性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可以有效的判断疾病,发现疾病的早期迹象,是医师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而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是医学诊断的工作目的。血常规检查的目标是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的数量。一般会用针刺法采集受检患者的指尖或者耳垂,然后将采集到的血液进行稀释在显微镜下计算各种细胞的数量[1]。随着如今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专门的血液分析仪器逐步取代了显微技术法,其精度相对于显微技术更加准确,为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证。但是,仪器的发展还不能保证检查结果的完全准确性,我们通过研究发现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因素还有很多,本文集中探讨一下相关的因素,报道如下。
1 影响血常规临床检测结果可靠性和准确度的因素
1.1 血液标本采集时间:在进行采样前,我们尽量安排好采样时间,因为血液成分通常会因患者的情绪、饮食、运动等产生影响,所以检查结果的准确度也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血液采样之前,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进行沟通,以确保在短时间内患者的生理条件稳定[2]。
1.2 采血部位的影响:血常规检测时,采血部位是受检患者的末端毛细血管和静脉,并且两种方法中,静脉采血相对于末端毛细血管采血更加可靠。临床研究发现,在末端毛细血管采血中,耳垂血和手指血跟静脉采集的血液成分相似,况且耳垂和手指采集得到的血液更为稳定,所以临床上耳垂和手指这两个部位通常被用来采集血液用于化验。但是,这两个部位采集的血液跟静脉采血的血样仍然有一些不同,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穿刺引起。静脉采血也是一种临床上采集血液的方法,其操作相对于末端毛细血管采血要繁琐一些,但是其有末端毛细血管采样不具有的有点,就是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同时也可以避免在分析的过程当中行程阻塞,从而影响仪器工作。因此,如果不是用细胞计数法而是采用细胞分析仪进行分析时,最好采用静脉采血的方法,保证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1.3 采血量的影响:在采血过程中,抗凝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它可以阻止血液在运输的过程中凝固,是血液离开人体后防止凝固的一种物质。而采样血液的体积和抗凝剂的用量的比例关系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若血液比例过大,那么在运输过程中血液会因为抗凝剂的不足而产生凝固,从而不利于检查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而如果抗凝剂比例过大,则会造成血细胞分析仪发生堵塞。另外,在进行临床血常规检验时,细胞分析仪常常会发生自动吸样的情况,因此为了保证此过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应该准备足够的样品量。
1.4 抗凝剂:市场上的抗凝剂有很多种,包括柠檬酸盐、EDTA盐、肝素等,但在临床血常规检测中,EDTA盐是被各大医院所青睐的一种抗凝剂,这种抗凝剂之所以被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其对血液中的成分影响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EDTA又分为很多种,其中EDTA-Na2 和K3-EDTA应用的比较多,K3-EDTA的溶解度要比前者高,所以通常用来做抗凝剂,而在K3-EDTA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对白细胞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会随着K3-EDTA浓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研究验证,K3-EDTA最佳浓度为1.5 mg/mL。
1.5 血液的运输:采集到的血样样本一般会贮存到专用的采样管当中,采样管是密封的,可以防止外界环境对血液的影响。在运输过程中,温度也可以对血液样本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提供一个适当的低温环境(一般为正常室温),以贮存时间的长度。存放血液样本的仪器应该保持干净无尘,温度控制在室温,不能过高或者过低。血样采集完毕后,由于抗凝剂跟血液没有完全融合,所以不应立即检测,未混匀的血液样本通常检测到的血小板浓度偏低,通过摸索,血液与抗凝剂大概在5 min左右可以完全混合,这个是血小板分散均匀,检测所得到的结果也会更加可靠和准确。
2 讨 论
随着临床医学的不断进步,血液分析仪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因其重复性好,精密度高等优点被很多医院采用。虽然仪器进步了,但是血液样本的采集过程,以及运输和保存等因为还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血常规检验的准确度和可靠性,这就对血液采样医护人员以及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对医护人员和检验人员进行培训时应该着重于下面几点:①血液标本采集的部位,在接受血液采样前,要提前告知换着不能服用药物,并且在空腹的早晨进行血液采集,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排除掉影响准确度的因素。②仪器的检查和校准,检测人员应该定期检查仪器的工作情况,并对仪器进行校准,保证仪器正常运行,另外,还应该注意操作过程的严谨性,不能因为操作失误引起准确度的降低。③温度和检测时间的控制,血液样本应该在室温条件下运送,并保证在6 h之内进行检测,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若不能及时检测,则需要做血细胞图片,进行显微观察[3]。综上,若要保证血常规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要排除外在因素的影响,避免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检验人员应该严格要求的去过,只有这样才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利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束翠娟.影响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因素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3(13):44-45.
[2] 段玖翠.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重要性探析[J].医学信息,2014,27(35):365-365.
[3] 郭雯.血常规检验临床观察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 (16):2207.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6-029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