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

2016-01-29陈学云周凤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医学科沈阳110021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脑性肌张力脑瘫

陈学云 周凤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医学科,沈阳110021)

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

陈学云 周凤华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康复医学科,沈阳110021)

本文介绍脑性瘫痪的诊断和康复治疗。

脑性瘫痪;诊断;康复治疗

1 概述

小儿脑性瘫痪是指小儿从出生前至出生后12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和姿势异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言语功能障碍、癫痫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多种障碍。

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分型如下。①痉挛型四肢瘫:以锥体系受损为主,包括皮质运动区损伤。牵张反射亢进是本型的特征,表现为四肢肌张力增高,上肢背伸、内收、内旋,拇指内收,躯干前屈,下肢内收、内旋、交叉、膝关节屈曲、剪刀步、尖足、足内外翻,拱背坐,腱反射亢进、踝阵挛、折刀征和锥体束征等。②痉挛型双瘫:症状同痉挛型四肢瘫,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痉挛及功能障碍重于双上肢。③痉挛型偏瘫:症状同痉挛型四肢瘫,表现在一侧肢体。④不随意运动型:以锥体外系受损为主,主要包括舞蹈性手足徐动和肌张力障碍;该型最明显特征是非对称性姿势,头部和四肢出现不随意运动,即进行某种动作时常夹杂许多多余动作,四肢、头部不停地晃动,难以自我控制。该型肌张力可高可低,可随年龄改变。腱反射正常,锥体外系征TLR(+)、ATNR(+)。静止时肌张力低下,随意运动时增强,对刺激敏感,表情奇特,挤眉弄眼,颈部不稳定,构音与发音障碍,流涎、摄食困难,婴儿期多表现为肌张力低下。⑤共济失调型(ataxia):以小脑受损为主,以及锥体系、锥体外系损伤。主要特点是由于运动感觉和平衡感觉障碍造成不协调运动。为获得平衡,两脚左右分离较远,步态蹒跚,方向性差。运动笨拙、不协调,可有意向性震颤及眼球震颤,平衡障碍、站立时重心在足跟部、基底宽、醉汉步态、身体僵硬。肌张力可偏低、运动速度慢、头部活动少、分离动作差。闭目难立征(+)、指鼻试验(+)、腱反射正常。⑥混合型:具有两型以上的特点。

2 脑性瘫痪的诊断

2.1 必备条件 ①中枢性运动障碍持续存在:婴幼儿脑发育早期(不成熟期)发生抬头、翻身、坐、爬、站和走等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障碍,或显著发育落后。功能障碍是持久性、非进行性,但并非一成不变,轻症可逐渐缓解,重症可逐渐加重,最后可致肌肉、关节的继发性损伤。②运动和姿势发育异常:包括动态和静态(俯卧位、仰卧位、坐位和立位)时的姿势异常,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姿势发育而判断。运动时出现运动模式的异常。③反射发育异常:主要表现有原始反射延缓消失和立直反射(如保护性伸展反射)及平衡反应的延迟出现或不出现,可有病理反射阳性。④肌张力及肌力异常:大多数脑瘫患儿的肌力是降低的;痉挛型脑瘫肌张力增高、不随意运动型脑瘫肌张力变化(在兴奋或运动时增高,安静时减低)。可通过检查腱反射、静止性肌张力、姿势性肌张力和运动性肌张力来判断。主要通过检查肌肉硬度、手掌屈角、双下肢股角、腘窝角、肢体运动幅度、关节伸展度、足背屈角、围巾征和跟耳试验等确定。

2.2 参考条件 ①有引起脑瘫的病因学依据;②可有头颅影像学佐证(52%~92%)。

脑性瘫痪的诊断应当具备上述4项必备条件,参考条件帮助寻找病因。

3 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

早期干预、综合治疗、长期坚持是脑瘫患儿康复的最有效途径。对于脑瘫的康复技术, 在功能训练方面强调运动特异性原则、遵循运动技能学习过程的特点进行训练,从神经支配、肌肉收缩、软组织柔韧性、骨关节活动范围及心肺功能等多系统角度分析和解决运动功能问题,针对异常表现进行个体化训练、反复强化训练、肌张力调整的同

时注意必要的肌力训练及体能训练,突出家长参与指导的作用。

脑性瘫痪的康复治疗方法如下。①运动疗法:应用Bobath法、Vojtal法、Rood法及本体感觉神经促进法等,通过降低肌张力,扩大关节活动度,抑制原始反射和异常姿势,诱发、建立生理反射,纠正病理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模式的建立。②作业治疗:与日常活动密切相关。③物理因子疗法,如水疗法。④药物治疗:改善脑功能的药物有脑苷肌肽、维生素B1、维生素B12及乙酰谷酰胺及脑蛋白水解物等;降低肌张力的药物有肉毒毒素A(BTX-A)及巴氯酚。⑤手术及介入治疗: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SRP)手术可有效降低肌张力,改善下肢痉挛状态;颈动脉鞘交感神经网剥离手术可改善脑循环、提高脑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阈,从而进一步降低患肢肌张力。介入治疗:应用神经消融技术对严重、广泛痉挛的脑瘫进行选择性的神经背根破坏,可改善患儿坐位、转动头颈、吞咽功能和下肢的自主运动。⑥计算机辅助的娱乐训练:虚拟现实技术可有效改善患儿手的功能和前臂骨骼的骨密度。⑦感觉统合训练: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听、味、触、前庭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进行加工处理(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及统一等),并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给患儿提供前庭、本体和触觉刺激的活动。

R49

A

1672-7185(2016)11-0006-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6.11.005

2016-03-02)

猜你喜欢

脑性肌张力脑瘫
对脑性瘫痪言语功能障碍患儿实施补肾健脑针法结合ST训练治疗的效果分析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体外循环术后肌张力增高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
肉毒杆菌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型手震颤
肌张力障碍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小儿脑性瘫痪早期康复与治疗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18例经基因确诊的DYT1型肌张力障碍临床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