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致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因素探讨

2016-01-28申海龙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3期
关键词:尿常规检验科尿液

申海龙

(鞍山市中医院检验科,辽宁 鞍山 114004)

导致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因素探讨

申海龙

(鞍山市中医院检验科,辽宁 鞍山 114004)

目的探究导致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检验科内568例尿液样本以及同等数量的粪便标本资料为研究对象,不合格尿液样本数量为29例,不合格粪便样本36例,对不合格样本进行全面分析。结果不合格尿、粪便常规检验样本总量为65例,其中标本量不足为38例。占总数的58.46%;标识错误为12例,占总数的18.46%;容器错误4例,占总数的6.15%。送检超时者1例,占总例数的1.54%。样本量不足和样本污染是导致尿、粪便常规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次为标识错误,容器错误与超时送检。结论提升院内相关人员样本知识的知晓率,在收集样本之前对患者进行必要指导,严格实行对查制度,注意样本量,容器选择和收集方法的情况,全面保证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的合格情况。

尿常规;便常规;不合格原因;检验;解决举措

尿常规与粪便常规检验结果的公允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诊断结果的公允情况,保证检验结果公允准确的前提是检验人员素质过硬,检验设备精准先进。值得说明的是,整个检验过程的质控工作也极为重要。相关临床实验指出,标本采集失误与样本处理不正确是导致尿、粪便常规检查结果失真的主要原因,另外,检验人员没有对相关工作给予必要的重视,也会导致结果失真。为了探析导致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相关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本文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检验科内568例尿液样本以及同等数量的粪便标本资料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检验科内568例尿液样本以及同等数量的粪便标本资料为研究对象,不合格尿液样本数量为29例,占总数的5.11%;不合格粪便样本36例,占总数的6.34%。

1.2 方法:本实验依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相关规定,对收集的尿液和粪便样本进行全面审核,复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包含:申请单位的一般情况,检验标本的总例数,样本性状等等,完成复核工作之后,指派专门的人员,对不合格样本进行分类和统计。

1.3 统计学原理:本实验利用SPSS20.0专业统计学软件,对数据中的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的方式进行计算,并利用%进行表示。

2 结 果

本实验中,不合格尿、粪便常规检验样本总量为65例,其中标本量不足为38例。占总数的58.46%;标识错误为12例,占总数的18.46%;容器错误4例,占总数的6.15%。送检超时者1例,占总例数的1.54%。

3 讨 论

3.1 尿、粪便常规标本不合格的相关因素:在本实验相关统计结果中我们能够看出,标本量不足为38例。占总数的58.46%,排在第二位的是标识错误12例,占总数的18.46%。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为:护理人员在是收集样本的时候。没有依照正确的收集方式指导患者或者不到位,取样方式比较随意,因此造成了取样不足的现象发生,在尿液样本采集原则方面,应该收集中段尿液,而尿液样本之所以受到污染,主要原因是女性经血和白带混入尿液而引起。其余不合格原因分别是标识,容器错误与超时送检。因为以上三种原因所导致样本不合格的根本因素在于相关人员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检验与样本知识,对样本收集的运送的标准知之甚少。造成不良现象发生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护工或护士在收集样本的过程中没有执行对查制度,缺少职业素养所导致,对于已经收集上来的相关样本没有仔细核查,进而造成样本放错容器和贴错标签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护士错误执行医嘱也是导致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之一。

3.2 减少临床尿、粪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相关举措:对于以上尿、粪便样本不合格的原因,本文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3.2.1 院方要强化护士或护工检验知识把培训工作,全面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对样本检验知识的知晓程度[1]。

3.2.2 在收集样本前,护理人员应该严格遵循医嘱,对样本采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规范,其中包含:样本采集方式[2],样本采集量,检验前叮嘱患者不能服用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与食物等等。告知患者使用检验科统一指派容器的重要性,全面确保尿、粪便样本的合格率,对于女性患者,如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要尽量避免在经期收集,在收集样本之前,告诉有条件的患者清洗外阴,以防止白带混入样本中,进而对尿检结果造成污染。

3.2.3 全面规范检验单和医嘱的书写格式,并在收集样本后120 min内送到检验科,经专人验收后确认无误才能签收,第一时间退回不合格样本,并告知患者重新采样[3]。

尿常规与粪便常规检验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式检验设备也在不断投入到临床应用中,和以往相比,检验结果的公允性和质量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所以,在检验前的质量工作,也就成了现如今影响检验结果的极重要因素。有文献表明,在临床检验中,之所以发生检验不合格现象,与护理工作人员自身态度端正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其中超过半数的原因和护士相关,在症状不符合与临床反馈不一致上,50%检验结果与标本不合格情况有关。上述内容能够全面说明,护士自身工作质量和态度与标本质控工作是导致检验结果精确与否的两个重大因素,为了全面提升检验水平质量,降低标本不合格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化对院内护工或护士的检验知识培训工作,只有提升相关人员知识知晓程度,才能够令其正确的指导患者进行样本收集工作,在收集完样本之后,对样本进行对查,并在第一时间将检验结果送到相关科室中去,另外,院内的检验科也要规范自身的管理工作,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样本采集和操作流程,全面减少样本不合格率,保证检验结果的精确性和公允性。

[1] 龙雨.临床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改进措施分析[J].现代养生,2015,12:281.

[2] 吴凤良.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12(18):60-61.

[3] 李海仙,王艳华,郑丽娅.临床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与改进措施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3):46-47.

R446

B

1671-8194(2016)33-0047-02

猜你喜欢

尿常规检验科尿液
没听错吧?用污泥和尿液制水泥
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
尿液检测可能会发现侵袭性前列腺癌
尿常规与尿沉渣对尿液检验的影响及分析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尿液是健康的“放大镜”
跟踪导练(三)
强化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检验科专业组管理模式的建立
尿常规干化学检测结果准确性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