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符号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教学实践——以美术片中动画造型设计为例

2016-01-28武立杰吉林动画学院130012

大众文艺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化符号教学实践

郑 迪 武立杰 (吉林动画学院 130012)



文化符号在动画造型设计中的教学实践——以美术片中动画造型设计为例

郑迪武立杰(吉林动画学院130012)

摘要:文化符号这一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扩展。作为电影四大片种之一的美术片,承载了和老一辈动画艺术家探索民族风格动画积累的中国文化符号与动画造型有关的艺术见解。本文以此为契机探讨如何将美术片这一艺术形式所传承的文化符号与诸多艺术特点融合在动画造型设计教学实践中,使这一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在传承中创造出更多承载着时代感的艺术精品。

关键词:美术片;文化符号;动画造型设计;教学实践

本文为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项目题目《中国本土视觉元素在动画造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1301

符号是影片的表意元素,富有表现力的符号性会使源于现实的影像产生丰富的内涵,所以说人类创造的电影是典型的文化符号。动画片亦是如此,动画片中的文化符号包含造型符号、动作符号、表情符号、象征符号、意境符号、音乐符号等。而作为动画片核心的角色形象——动画造型即是造型符号。动画造型是文化符号体现的载体,起着传承文化符号的作用。文化符号以某种文化内涵附着在动画造型之上,间接传播着所属的文化特质。中国的美术片1所突出的“美术形式”,具有文化符号的特性,是中国文化符号的载体。美术片中更重要的就是动画造型设计,通过该造型符号讲述着故事内容,诠释了中国的民族文化。尤其是上个世纪60-80年代中国所制作的美术片,每一部作品中的动画造型设计都堪称完美,每一部作品都可称为是美术片中的艺术精品,其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中国民族特色,被誉为“中国学派”。“中国学派”即是中国的文化符号,是对中国的民族文化的再现与传承。美术片便是这一文化符号的有效载体,其中的造型符号更是直接再现与传承了中国的文化符号。

一、文化符号与动画造型之间的关系

文化符号与动画造型之间是一种符号的关系。动画造型总是符号的存在,动画造型也是符号的集合。卡西尔在《符号形式的哲学》中指出,人类文化是各种符号现象,作为特殊动画语言创作艺术门类的动画也是一种符号集合。动画作为视听语言之一,其视听觉艺术的文化元素也是通过动画造型的形象符号来表现。动画造型是通过想象设计、绘制或制作,是虚拟的形象,同时具有一种有意味的艺术形式的视觉符号,它折射了角色的性格、民族的审美文化。它的形象和个性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态度和对理想的追求。

动画造型设计同样是符号化提炼后的产物,每当我们提到一些脍炙人口的动画作品时,我们总是能想起其中一些鲜活的动画形象,能毫不犹豫地说出一些自己所喜爱的动画角色。说到大白,我们就能想到兼具呆萌和善良的体型胖胖的充气机器人,想到美国迪斯尼;说到叮当猫,我们就能记起一只蓝色的猫型机器人,想到日本的同名连载漫画和动画片《哆啦A梦》;而说到葫芦娃,我们就能联想到本领超群的7兄弟,为营救亲人与妖精斗智斗勇,想到艺术感很强的国产动画。这些动画造型就是不同文化符号的集成与体现,此时的动画造型则是整个动画片的中心符号,代表了整个动画的精髓与灵魂。动画片中的角色相当于一部影片中的“演员”,而这些“演员”就是通过动画师创造的虚拟形象表现出来的,并且拥有独特的性格魅力。动画形象“符号化”的提炼是否准确贴切,是否拥有独特性格魅力,决定着其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由动画造型衍生的产品蕴含着更大的文化与商业价值。动画造型有其意指功能,代表了某一时期、某一动画机构甚至是某一个国家的文化。动画的角色形象具有文化价值与符号化的特点,因此动画造型是动画片与观众之间沟通的纽带,是动画形式与内容的构成主体,是决定一部动画片优秀与否的关键元素之一。

二、美术片中的造型符号有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

动画造型这一文化符号所代表或传承的文化、艺术、价值观等都会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存在着,进而影响着观看者的思想、价值观的确立。我们在观看迪斯尼动画片时,能够感觉到不论是木兰、阿拉丁,还是海格力斯、小宏,其中的故事题材、角色形象虽然各异,但是造型符号所传承的仍然是美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迪斯尼作为美国的文化符号代表之一,制作的动画片中也经常可以看到造型符号的传承,最著名的米老鼠、唐老鸭等早期的动画角色随着时代的变迁,技术的更新,自身也在不断地吸收流行的时尚元素,彰显其青春活力。而隐含的动画造型符号如《狮子王》中的刀疤这一造型符号,在该片中曾有一个镜头木法沙和沙祖对于怎样对待刀疤的问题探讨,沙祖建议将刀疤变为地毯,木法沙则说是自己的弟弟而不可以。但在《大力士》中海格力斯出名后,披着一张狮子毛皮的斗篷让画师画像的镜头,该狮子皮就是《狮子王》中刀疤的造型符号,是刀疤这一形象特征生命力的延续,同时也是邪恶终将被审判的美国主流文化价值的延续。还有《小美人鱼》中的音乐大臣红蟹塞巴斯汀出现在《阿拉丁》中等。

在《超级肥皂》中打破了时空概念,出现了《三个和尚》中那三位和尚的造型符号,甚至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同时出现在一个环境里,通过造型符号的客串使得影片更有趣味性。影片展现了商人灵活的头脑及无处不商机,而消费者缺乏判断随波逐流,对新事物好奇尝鲜心理特性,也讽刺了人们盲目消费的特点,时至今日,这类现象依然盛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孙悟空的造型颠覆了人们对以往的孙悟空造型——具有大眼睛、双眼皮,很漂亮的美猴王外形的认识。片中呈现的是田晓鹏导演心目中的孙悟空的形象——一位相貌普通的中年大叔形象,并具有桀骜不驯、侠气风范的英雄角色形象。影片中孙悟空的造型符号也随着时代的进步,逐渐退去了原著作中的妖怪形象,被创作者赋予了中国人性格的内敛含蓄的特性,塑造出具有厚重的人性的形象。该造型符号传承了以往的关于孙悟空的形象特征,也兼具有打动观众眼球的现代视听技术的3D视觉元素,成为令观众回味的造型符号。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艺术和众多的多民族文化艺术,只要动画创作者愿意发掘表现,将会有着永无止尽的生命力。例如,剪纸动画《渔童》选择的是皮影、窗花、剪纸等中国民间艺术精华为题材进行的造型风格设计;偶动画《阿凡提的系列故事》选取新疆维吾尔民间传奇人物阿凡提为主角,采用了漫画式的夸张造型设计,人物性格鲜明,充满着趣味性和幽默感;剪纸动画《巧在七中》则通过现代元素七巧板,展现了中国古代寓言《守株待兔》这一故事。所有这些都是通过美术片这一文化符号,尤其是独特的造型符号对传统的文化元素的一种再现与传承,美术片这一文化符号体现出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有着十足的中国味。

三、动画造型设计在教学中传承着文化符号

我们现在所讲授动画知识,更多的是迪斯尼的动画大师们在动画创作中不断积累的经验规律,一些动画原理更多的只能从美式动画规律中发现。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对某一事物的动作阐释也不尽相同,一味照搬有时候反而感觉到动画造型设计非中非美,既不能体现出中国特色,又不是美国的风格。美式动画设计中的角色、动作、表演体现的是美国人善用的肢体动作,丰富夸张而又细腻,从而形成了美式动画以动作见长的风格特色。我们要发展自己的动画产业和弘扬民族文化,则需要通过在动画教学中传承并发扬我们老一辈动画艺术家们在工作实践中所积累的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符号的经验规律。尤其是将中国美术片中的实例结合动画造型、运动规律、原画设计、动画表演、动画小品创作等理论进行具体的分析讲解,在具体的实践中来传承中国美术片中所承载的文化符号与艺术特色。

比如在讲解动画造型设计教学时,将《大闹天宫》中的巨灵神与孙悟空的造型符号作为范例,为了体现巨灵神形体巨大笨重,动作迟钝的个性特点,将身躯夸张为巨大的倒三角添加上相对细小的四肢和头部。同时在巨灵神动作行为上运用了极度夸张的手法,使得孙悟空的小而强的形象与巨灵神的大而笨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样的艺术处理手法,不仅传承了原著的故事情节,还增强了故事的叙事性和感染力,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大闹天宫》中各个角色造型之间在形体特征、性格和神态设计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也正是这些差异才使角色之间产生出了丰富的变化,表现出了原著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又如在《三个和尚》中,由著名漫画家韩羽所设计的和尚造型符号,造型生动有趣、色彩简洁,所有的线条极其简练,没有多余,将三个和尚的性格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背景借用了中国画的留白处理,使得有限的笔墨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全片所创造出简约的艺术风格,传达出了“人心齐,泰山移”这一深刻的哲理,使得中国的民间谚语这一文化符号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再如《骄傲的将军》中,动画设计师为了创造真实感,在角色的造型、动作与语言中借鉴了京剧的许多艺术元素,将军的大花脸、食客的白鼻子等造型设计就传承了京剧的脸谱文化符号。该片是中国美术片走民族化开端的一部影片,传承了中国文化符号的夸张性、装饰性和强烈对比、浓重色彩等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号称“中国学派”的开山之作。其他的动画知识讲授都可以结合美术片,融合中国文化符号。尽可能的将原动画知识的讲授和美术片中的具体设计运用结合起来,更好地传承老一辈动画家们的心作。通过对美术片中的具体角色造型设计的实例分析来讲动画造型设计课程,对学生而言印象更深刻,更容易理解。要让学生树立对中国美术片这样具有文化内涵及这一文化符号传承的艺术价值的认同感,乐于去研究中国的文化符号,并在实践中能使文化符号焕发新的活力。

四、动画造型设计在实践中创新着文化符号

动画造型设计实践中,不仅要注重与国际接轨的动画制作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理念,更要重视创作精神,特别是传统文化继承的培养。在实践中探索出本土文化的内涵信息外化的视觉元素符号,寻找出传统文化与时代和世界先进科技的结合点。让传统文化与动画造型设计教学实践形成完美的统一,使动画造型形成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风格,这也是动画造型设计本土化视觉表现的关键所在。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吉林动画学院结合具体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每学期最后几周(2-4周)时间来制作一部动画小品作业,时长在30秒至1分钟的微型动画短片。该设计融合本学期所学的动画创意与策划、动画视听语言、动画造型设计、动画原理等专业知识内容,为最终的动画小品创作服务,突出学以致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注重统筹所学的专业知识,并不断地开拓学生的创作思维和提高动手能力。该教学设计在潜意识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而为学生大学毕业时的动画短片创作提供更多的实践经验。这种培养方式和国家所提倡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不谋而合,实现了专业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与生产过程有效对接的探索。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动画造型设计实践就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比如2008级衍生产品班焦敏同学在动画短片《肥猫恋爱了》造型设计中对造型符号进行了实践运用,该同学通过对动画艺术语言的把握将“肥猫”这一符号的运动特点表现的比较到位,并从中对文化符号与动画造型之间的关系有了全新的体会与认识。2009级原画3班管亭亭同学在动画短片《戒》——酒保造型设计中,通过发型这一符号形象对其性格的表现进行了实践运用,并通过角色生活的环境的历史风貌、职业特征以及角色自身的形象特点较详细的进行了论证与体验。2011级二维后期3班贾紫娇同学对定格动画短片《等待》场景道具设计中,从道具的视觉符号性、实用性和装饰性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学生从文化符号中汲取灵感而创作的动画造型就是对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因为动画造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但也未脱离原来的文化背景,这就具有了文化创新的内涵。文化创新离不开动画造型设计的作用,动画造型设计是教学实践和文化符号创新的主体,离开动画造型设计的教学实践,文化符号的传承与创新将缺乏生命力。立足于实践教学,是动画造型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实践教学中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实践创作时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总之,对于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讲,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人文素养,要有超越专业之外的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思考及领悟能力。要探索发掘中国文化符号在动画造型设计教学与实践中传承经典再现辉煌,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实践,个人觉得首先应该注重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发掘整理,同时注重和国内外同类院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从中汲取动画前沿资讯和科技知识。其次是加强对美术片中所积累的宝贵资源的整理,并探索如何将这些宝贵资源融合在动画教学的每一个需要的环节中,更好的发扬美术片中所承载的中国文化符号的精髓。再次是提倡学生原创性实验动画短片的探索制作,包括短片的选题、美术风格、制作材料、科技手段等,从而追求一部符合每个学生理想的艺术作品。将这些根植于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选取搬到银幕上和当前的动画教育相结合,既做到教学实践根植于传统文化,又使得美术片这一符号所承载的中国文化符号得以传承和创新。

注释:

1.这里选择“美术片”这一概念,是因为中国对Animation的翻译及突出其“美术形式”使然,是一个广义的名称。参见:许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辞典[Z].修订版.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441.

参考文献:

[1]聂欣如.动画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31.

[2]严定宪,林文肖.动画技法[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102.

[3]鲍济贵.中国动画电影通史[M].连环画出版社,2010:72,73,111,118.

郑迪,吉林动画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动画设计制作与原动画基础教学研究。

武立杰,吉林动画学院副教授,本科,主要从事动画角色造型与动画场景造型研究。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文化符号教学实践
以中国服饰文化为设计元素的生活创意品研究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民俗美
文化学视野下象形武术的“动态”文化符号
涂鸦艺术在服饰设计中的运用
《冰雪奇缘》:重塑经典与动画的文化本性
巴蜀地域文化视角下的餐饮空间设计研究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