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阳针刺法联合面瘫散治疗周围性面瘫70例

2016-01-27

中医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鼓腮鼻唇口角

姚 斌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针灸骨伤系,河南 南阳 473061)

·针灸经络·

阴阳针刺法联合面瘫散治疗周围性面瘫70例

姚 斌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针灸骨伤系,河南 南阳 473061)

目的:观察阴阳针刺法联合面瘫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给予阴阳针刺法(下关、迎香2穴连线为阴阳分界线,其上取攒竹、太阳、四白穴三穴为阳穴,其下取地仓、颊车、翳风三穴为阴穴)1 d 1次,7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间间隔3 d;联合面瘫散(老鹳草、麻黄、葛根、黄芪、防风、荆芥、当归、白附子、全蝎、僵蚕、蝉蜕、川芎、桂枝、赤芍、白芷)1 d 3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65例,好转5例,无效0例,痊愈率为92.86%。结论:阴阳针刺法联合面瘫散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阴阳针刺法/应用;面瘫散/治疗应用;周围性面瘫/中医药疗法;临床观察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炎,是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无法完成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周围性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女发病率相近,绝大多数为一侧性,双侧者甚少。其确切病因未明, 受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巨细胞病毒等)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均可引起面神经炎症而发病。2010年9月—2016年3月,笔者采用阴阳针刺法联合面瘫散治疗周围性面瘫7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河南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间门诊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70例,男28例,女42例;年龄最大59岁,最小12岁;病程最长者1个月,最短者2 d。

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按照《针灸学》[2]的诊断标准。①起病突然,春秋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②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不能闭合,口角向健侧牵拉。③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④肌电图可表现为异常。西医诊断标准按照《神经病学》[3]的诊断标准。 ①病史:起病急,常有受凉吹风史,或有病毒感染史。②表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病侧额纹消失,眼裂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吹口哨时漏气,食物易滞留于病侧齿颊间,可伴病侧舌前2/3味觉丧失,听觉过敏,多泪等。③脑CT、MRI检查正常。患者多为受凉、感冒后急性起病,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查体可见一侧面部额纹消失,睑裂变大,鼻唇沟变浅变平,病侧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做鼓腮和吹口哨动作时,患侧漏气。不能抬额、皱眉,眼睑闭合无力或闭合不全。颅脑CT排除中枢神经性因素。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周围性面瘫的诊断。②均为一侧发病。③病程在3个月内。

3.2 排除病例标准

需排除中枢性面瘫。中枢性面瘫由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脑桥、内囊等)受损引起,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部肿瘤、颈内动脉阻塞等。颜面下半部的肌肉受对侧大脑皮层所支配,面上部肌肉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所支配。中枢性面瘫出现时,眼睑以上面部表情肌未出现瘫痪,故患者闭眼、皱眉、扬眉动作均正常,且两侧的面额肌深度、眉毛高度、睑裂大小均无异常出现。病变对侧眼睑以下的表情肌出现瘫痪,即颊肌、口轮匝肌、上提唇肌等出现麻痹,患者该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做示齿动作时口角歪向健侧。一般无味觉、泪液、唾液分泌障碍,不伴有听力改变。面瘫同侧肢体出现瘫痪,常出现腱反射异常。脑CT、MRI可确诊。

4 治疗方法

给予针刺采用阴阳针刺取穴法,主穴:下关、迎香2穴连线为阴阳分界线,其上取攒竹、太阳、四白穴3穴为阳穴,其下取地仓、颊车、翳风3穴为阴穴。其中分界线2穴每次必取,阴穴、阳穴隔次交替取穴,均配合百会、太冲。阳穴针刺结束后点刺患侧眼睑10余次,阴穴针刺结束后用针灸针点刺患侧口唇10余次,以微出血为度[4]。1 d 1次,7次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间隔3 d。急性期宜浅刺弱刺激针刺及行针手法,其余期皆采用深刺强刺激手法,对顽固性患者必要时加用电针。联合自拟面瘫散,药物组成:老鹳草、麻黄、葛根各12 g,黄芪、防风、荆芥、当归各9 g、白附子、全蝎、僵蚕、蝉蜕、川芎、桂枝、赤芍、白芷各6 g。打粉装0号胶囊,1次10粒(即 5 g),1 d 3次。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①皱眉试验:检查额枕肌额腹的运动功能。重度患者额部平坦,皱纹一般消失或明显变浅,眉目外侧明显下垂。②闭目试验:闭眼时应注意患侧的口角有无提口角运动,患侧能否闭严,及闭合的程度。③皱鼻试验:观察压鼻肌是否有皱纹,两侧上唇运动幅度是否相同。④示齿试验:注意观察两侧口角运动幅度,口裂是否变形,上下牙齿暴露的数目及高度。⑤鼓腮试验:主要检查口轮匝肌的运动功能。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针灸学》[2]的标准。治愈:双侧额纹皱纹、鼻唇沟恢复对称,蹙眉与闭眼正常,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说话和笑时无口角歪斜,面部表情正常。好转:双侧额皱纹与鼻唇沟基本对称,眼闭合欠实,鼓腮时口角不漏气,进食时齿颊间不滞留食物残渣,笑时可见口角略不对称。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7 结 果

治愈65例,好转5例,无效0例,痊愈率为92.86%。

8 病案举例

患者,女,23岁,2015年4月8日初诊。主诉:右侧口眼歪斜1个月。现症见右侧头痛、头晕,右侧面部板滞,出现右侧口角向左侧歪斜、右眼睑闭合不全,说话漏风、喝水漏水、进食夹饭,舌淡苔白脉浮紧。辅助检查:颅脑CT未见异常。西医诊断:面神经麻痹。中医诊断:面瘫,证属风寒阻络。治宜祛风散寒、活血通络。给予阴阳针刺法联合面瘫散内服,方法同上文。治疗2个疗程后,症状体征完全消失,遂告愈,1个月后随访未复发。

9 讨 论

面瘫散以传统牵正散祛风化痰止痉为基础加味,其中老鹳草辛、苦、平,归肝、肾、脾经,祛风湿,舒筋活络,为治疗面瘫的特效药,临床不仅可以内服,还可以外用溻敷患侧;麻黄、葛根、荆芥、防风、桂枝、白芷解表祛风;黄芪、当归补气养血;川芎、赤芍行气活血。上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舒筋活络、补气活血的功效。

综上所述,阴阳针刺法联合面瘫散内服治疗周围性面瘫,内外兼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10 参考文献

[1]刘俊宏.面瘫的分期及针灸治疗[J].中医临床研究,2012,4(4):46-47.

[2]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8.

[3]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杜,2004:99-100.

[4]潘书林、潘明、孔早鸣.睑唇针刺法治疗面神经麻痹21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7):27.

[5]王亚玲.口眼歪斜针灸治疗的几大关键[J].针灸临床杂志,2000,16(12):37.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6)12-0054-03

R2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12.24

2016-04-15;

2016-10-11

猜你喜欢

鼓腮鼻唇口角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视角与口角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两代人的不同
老人常鼓腮有助消化
闭唇鼓腮防脸塌陷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容量提升理论指导下的鼻唇沟填充技术
常鼓腮 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