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邵氏“五针法”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34例*

2017-01-12王培育秦小永邵素菊

中医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邵氏风门变应性

王培育,陈 晨,张 君,秦小永,冯 罡,任 重,邵素菊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8; 2.洛阳正骨医院,河南 郑州 471002;3.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3; 4.鹤壁京立肿瘤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针灸经络·

邵氏“五针法”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34例*

王培育1,陈 晨2,张 君1,秦小永3,冯 罡4,任 重1,邵素菊1

(1.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450008; 2.洛阳正骨医院,河南 郑州 471002;3.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3; 4.鹤壁京立肿瘤医院,河南 鹤壁 458030)

目的:观察邵氏“五针法”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组给予邵氏“五针法”[肺俞(双)、大椎、风门(双)五穴为主]加减。两组均 1 d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52.90%;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26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23.53%。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邵氏“五针法”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确切。

过敏性鼻炎/针灸疗法;邵氏“五针法”;临床观察

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0%~25%,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为其主要特点[1]。病程长者可引起支气管哮喘、慢性鼻-鼻窦炎、变应性结膜炎、分泌性中耳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2]。目前临床首选治疗策略是药物治疗。而研究[3]表明:40%患者对药物疗效不满意,因此探索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非常重要。2014年5月—2015年10月,笔者采用邵氏“五针法”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34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针灸科及五官科门诊收治的过敏性鼻炎患者70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4例,女21例;年龄平均(34.83±8.52)岁;病程平均(2.41±4.03) a。对照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平均(32.91±6.74)岁;病程平均(3.68±5.25) a。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的标准。①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②鼻黏膜常见水肿、苍白,伴有水样分泌物;③皮肤点刺试验;④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作为变应性鼻炎诊断的实验室指标之一。确诊变应性鼻炎需临床表现与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 IgE 检测结果相符。

2.2 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学》[4]的标准。①发作时主要表现为鼻痒、喷嚏频频、清涕如水、鼻塞,呈阵发性,具有突然发作和反复发作的特点;②伴随症状有畏风怕冷,白汗,咳嗽痰稀,食少纳呆,四肢困倦,少气懒言,腹胀便溏,舌淡或淡胖或边有齿痕,脉虚弱。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 ②符合中医辨证分型标准;③能够正确表达本人意愿,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年龄在 18 ~ 65 周岁之间。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鼻中隔弯曲者,或合并有鼻窦炎、鼻内肿物、或其他鼻内黏膜病变者;④严重身体疾患或精神病患者;⑤确有或怀疑有药物滥用病史者;⑥施针部位有溃疡、感染、伤痕而不适合采取措施者。

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手法,主穴:上迎香(双)、印堂、风门(双)、足三里(双)。足三里直刺进针20~30 mm,行提插捻转相结合手法。其他穴位操作同治疗组。起针后在两侧风门穴各拔1个火罐,留罐 10 min。治疗组给予邵氏“五针法”为主,主穴:肺俞(双)、大椎、风门(双)。次穴:印堂、上迎香(双)、合谷(双)。操作方法:大椎直刺进针20~30 mm,肺俞、风门直刺进针12.5~20 mm,提插捻转相结合手法;印堂、上迎香向下平刺进针 12.5~20 mm,捻转行针;合谷直刺进针 12.5~20 mm,捻转为主提插为辅手法。

两组均1 d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5 观测指标及方法

5.1 症状评分标准

按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的标准见表1。

表1 症状评分标准分

5.2 体征评分标准

下鼻甲轻度肿胀,可见鼻中隔和中鼻甲,计1分;下鼻甲紧靠鼻中隔或鼻底部,仍有小缝隙,计2分;下鼻甲紧贴鼻底和鼻中隔,中鼻甲不可见,计3分。

6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的标准。显效:临床体征、症状证候记分减少≥66%。有效:临床体征、症状证候积分减少>26%。无效:临床体征、症状证候积分减少≤25%。

7 统计学方法

8 结 果

8.1 病例完成情况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0例。治疗组入选35例,脱落1例,合格34例;对照组入选35例,脱落1例,合格34例。两组共完成病例68例,共脱落2例,脱落原因都为缺乏疗效,患者提出退出。

8.2 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2。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48,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疗效对比

8.3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评分对比

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症状评分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8.4 治疗前后两组体征评分对比

见表4。

表3 治疗前后两组体征评分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9 讨 论

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学“鼻鼽”范畴,多因肺、脾、肾虚损,感受风寒、异气,若肺气不足,卫表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肺气失宣,鼻窍不利引起。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黏膜慢性炎症和机体自身高反应性等密切相关,主要治疗方法为全身与局部双途径抗变态反应和抗炎治疗,既要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又要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中医学认为“肺开窍于鼻”,故“河南邵氏针灸流派”邵经明教授提出“从肺论治”,采用邵氏“五针法”配合局部腧穴治疗过敏性鼻炎。其中肺俞能治疗肺系内伤外感诸疾,大椎宣阳、解表、散寒,风门疏风、调理肺气,二者合用既可宣通肺气,又可扶助正气,调节肺功能,增强抗病能力,预防疾病发作[5];印堂、上迎香、合谷具有开窍通经、固卫止鼽之功。研究[6]表明:针刺病变部位腧穴能疏经通络,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改善病变鼻腔内毛细血管和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炎症渗出,减少组织胺的形成和释放。

邵氏“五针法”配合局部腧穴治疗过敏性鼻炎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局部与整体结合,标本同治,不仅可直达病所,改善鼻部症状;还能帮助患者增强体质、固本培元,降低患者自身的过敏情况,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无副作用的外治疗法。

10 参考文献

[1]田勇泉.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60.

[2]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 40(3):166-167.

[3]Baroody FM,Brown D,Gavanescu L,et al.0xymelazoline adds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flutiecasone furoate in the treatment of 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 [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1,127 (4):927-934.

[4]王士贞.中医耳鼻喉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24-130.

[5]邵素菊,权春分,邵素霞,等.“邵氏五针法”治疗急性发作期哮病: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3,33(9):774-778.

[6]何天有,李惠琴,赵耀东,等.透刺为主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J].中国针灸,2006,26(2):110-112.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6)12-0052-03

R765.21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6.12.23

邵素菊,教授,shaosuju@163.com

河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4A360018)

2016-09-12;

2016-11-16

猜你喜欢

邵氏风门变应性
支气管镜下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1例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邵氏组方配伍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观察
邵氏“五针法”联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灌水取球
双柳煤矿新型风门闭锁装置应用及改进
风门联锁装置在矿井生产中的改进与应用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
双向减压风门在圪堆煤业的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