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闭塞性支气管炎16例临床分析

2016-01-27刘君辉,孟繁峥,张俐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闭塞性管腔支气管镜



儿童闭塞性支气管炎16例临床分析

刘君辉,孟繁峥*,张俐,梁航,王丽娜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 儿科,吉林 长春130021)

闭塞性支气管炎(Bronchitis obliterans)是一种与气道炎症损伤致中、小支气管纤维组织增生相关的慢性气流阻塞综合症,其临床表现随气道发生阻塞部位不同而不同。目前国内外对本病报道较少。故我们对2012年11月-2014年10月于我院诊断为闭塞性支气管炎的16例患儿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6例患儿中,男9例,女7例。年龄最小为12个月,最大为13岁,具体分布如下:婴幼儿6例,平均年龄(1.83±0.75)岁;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8例,平均年龄(6.75±2.55)岁;青春期儿童2例,平均年龄13岁。

1.2临床诊断标准

(1)主要标准:行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明确气管管腔闭塞。(2)次要标准: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或急性肺损伤后反复或者持续性喘息、气促或咳嗽、喘鸣、呼吸困难,对支气管扩张剂无效。②肺部CT提示通气不均、马赛克灌注征,支气管壁增厚,支气管扩张,肺不张。③肺功能提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④排除其他引起喘息的阻塞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囊性纤维性变、异物吸入、先天性发育异常、肺结核、艾滋病和其他免疫功能缺陷等[1-3]。

如果符合主要标准,并具备次要标准中第④项标准,可以作出闭塞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若符合次要标准①②③中任一项,即应行支气管镜检查进一步诊治。

1.3分析方法

对诊断闭塞性支气管炎的16例患儿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因学、肺部高分辨率CT、肺功能、气促评分、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及治疗转归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进一步分析闭塞性支气管炎临床特点、诊断依据、目前治疗方案及其疗效。

2结果

2.1临床特点及病因

16例闭塞性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症状多为反复咳嗽、喘息,气促及运动不耐受,其中反复咳嗽16例,占总例数100%、持续性喘息7例,占44%、运动不耐受13例,占82%,气促 16例,占100%;体格检查中三凹征阳性10例,占63%、反复肺部干湿啰音10例,占63%。病因学方面为重症肺炎后11例,占总例数68.8%,余5例患儿病因尚不明确。依据实验室检查结果,麻疹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各2例,EB病毒感染1例,肺炎链球菌感染1例,肺炎衣原体感染8例,16例患儿均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

2.2肺部影像学结果

16例患儿均行肺部高分辨率CT检查,结果提示均存在不同程度空气潴留,见马赛克灌注征8例,占总例数50%,合并双肺炎症实变者6例,占总例数37.5%,见部分肺不张6例,占37.5%,见肺内支气管管壁增厚2例,占12.5%。

2.3肺功能检查结果

16例患儿肺功能检查结果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0例,占总例数62.5%,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6例,占37.5%。

2.4气促评分结果

依据美国胸科协会气促评分标准评分[4]:对16例患儿行气促评分,其中2分(4例,25%);3分(7例,44%);4分(5例,31%),平均数为(3.1±0.8)。

2.5支气管镜检查结果

16例患儿行支气管镜检查中镜下均可见不同程度小支气管管腔阻塞、纤维板形成,管腔闭塞部位位于左肺下叶B8、B9亚段9例(56.3%)。

2.6随访结果

16例闭塞性支气管炎患儿半年后随访,随访内容为临床症状、气促评分、肺部CT、支气管镜检查.随访结果显示,16例患儿咳嗽、喘息症状均明显缓解、运动耐量增加,气促症状较前明显减轻;重新评估气促评分示有显著变化,评分分级平均减少(2.1±0.1);肺部CT示16例患儿复查肺部CT示较前好转,6例表现为肺不张患儿患肺复张。支气管镜检查,15例患儿镜下可见原经钬激光打通后的闭塞管腔基本通畅,1例患儿管腔闭塞较多且管腔形态迂曲,复查见多数闭塞管腔保持通畅,但左肺上叶管腔仍闭塞。无窒息、大出血、支气管壁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3讨论

闭塞性支气管炎(Bronchitis obliterans)是反复感染致炎症反应,引起气管黏膜下或者外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等不可逆的病理改变,使管腔狭窄、气流受限的一种慢性气流阻塞综合症。本组资料中该病临床表现可为反复咳嗽、喘息、气促,或者呼吸困难,间断发热等。当闭塞性支气管炎病变部位为细支气管时,可为反复咳嗽、喘息、气促,可见三凹征阳性,呼吸频率增快,双肺听诊可闻及喘鸣音及湿啰音。当病变累及中、小气道时,通常多表现为单侧肺不张,存在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体格检查可示气管移向患侧,患侧胸廓塌陷,双肺听诊可闻及管状呼吸音,健侧胸廓饱满,叩诊呈过清音[1-3,5,6]。

本资料中11例患儿为重症肺炎感染后并发闭塞性支气管炎,占总例数的68.8%,提示重症肺炎感染后患儿应常规行支气管镜检查,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并发症、积极治疗、改善预后。病原学方面,依据实验室检查结果,麻疹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各2例,EB病毒感染1例,肺炎链球菌感染1例,16例患儿均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重症肺炎易合并闭塞性支气管炎。

常规支气管镜可窥及儿童0-5级支气管,超细支气管镜可窥及6-7级支气管,于镜下可直观确认是否存在管腔闭塞,明确闭塞部位及数量、判断病情严重程度,且与肺部CT、肺部三维成像、肺部灌注显像相比,支气管镜检查具有准确性高,直观,无创,无副作用,可重复等诸多优点,故支气管镜检查镜下见管腔闭塞为诊断闭塞性支气管炎金标准。

该病预后主要与潜在的病因和对肺最初的损伤程度相关,故一般认为早期阶段是临床治疗的关键时期,可阻断或延缓疾病的进程;一旦发生不可逆的纤维化及气道阻塞,药物治疗预后不佳,因此应及早行支气管镜检查,及早发现、治疗。

本组资料中16例患儿临床诊断闭塞性支气管炎后给予规律口服醋酸泼尼松、小剂量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及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疗程6个月或更长,同时于镇静、局部麻醉状态下行经支气管镜钬激光治疗,试图应用钬激光使原闭塞支气管畅通,部分患儿仅中小支气管局部闭塞,下段支气管管腔通畅,通过增加肺通气量、减小生理无效腔,可改善肺通气功能;增加呼吸膜扩散面积、使气体扩散速率增加,可改善肺换气功能,进而有效缓解喘息、气促等症状,术后予以小剂量红霉素或阿奇霉素,辅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剂治疗,可减少长期应用激素副作用,减轻患儿及家庭心理负担。Reed E[7]研究表明钬激光(holmium:YAG laser,Ho:YAG)对组织黏膜损伤深度仅仅为0.4 mm,具有组织穿透度浅、对周围组织损伤小、非组织选择性、可精准汽化、切割组织,也可凝固止血等优越性。16例闭塞性支气管炎患儿激光治疗术后均未出现窒息、大出血、支气管壁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可见其安全性好。

总之,儿童闭塞性支气管炎多见于重症肺部感染后,其诊断依据包括特征性临床症状、影像学、肺功能及支气管镜下表现,其中支气管镜下明确见管腔闭塞为诊断金标准。该病目前无法治愈,但药物联合介入治疗短期疗效显著,使症状缓解期延长;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本组患儿进一步随访观察尚处于进行中。

参考文献:

[1]王静,杨燕,赵顺英.闭塞性支气管炎二例及文献复习[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0):764.

[2]郦琳琳,赵德育,王全,等.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28例[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3,28:1231.

[3]陈德晖,林育能,蓝淑玲,等.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26例临床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2):98.

[4]Stulbarg MS,Adams L.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M].Philadelphia:Saunders.1994:511-512.

[5]Moonnumakal SP,Fan LL,et al.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in children[J].Curr Opin Pediatr,2008,20:272.

[6]Govaere E,Raemdonck DV,Devlieger H,et al.Massive lung collapse with partial resolution after several years:a case report[J].BMC Pediatrics,2005,5:39.

[7]Reed E.Holmium-YAG lasers expend surgical scope[J].IEEE Circuits and Devices Mag,1993,9(3):43.

(收稿日期:2015-02-21)

文章编号:1007-4287(2016)02-0238-02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闭塞性管腔支气管镜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好发于吸烟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间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
利多卡因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