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药治疗萨病80例的临床观察
2016-01-27玉山海霞
玉 山 海 霞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蒙医药治疗萨病80例的临床观察
玉 山 海 霞
(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萨病;五疗;珍宝丸;蒙医治疗
1 萨病的概念
萨病,现代医学属脑卒中范畴,是指由于各种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障碍所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征象。
萨病是众多外因所致体内气血运行、流通障碍,三根(赫依、希日、巴达干)失调,赫依与琪素相搏及运行失调而损伤脑部的黑脉继而引起白脉之海—脑之受损而致病,病症以猝然昏扑、跌倒、不省人事、半身瘫痪、失语、口眼歪斜等症状为主。
基证分型诊断:
赫依(气)型:病情不稳定,反复发作,偏瘫肢体常见痉挛、抽搐,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言语不利,睡眠异常,多梦心悸,血压不稳、变异性大,脉象虚缓,舌苔薄白,尿色发白而泡沫多。
希日(火)型:起病突然,病情较重,发展较快,偏瘫肢体疼痛、发热,血压较高,体温升高,面色潮红,头疼,失语,意识障碍,脉象洪大,舌苔黄厚,尿黄味大。
巴达干(水)型:发病迟缓,转归较慢,身体肥胖,肤色苍白,病侧发凉,表情迟钝,动作笨拙,记忆减退,头晕嗜睡,患侧多呈弛缓性偏瘫,脉象迟缓,舌质肥大、苔少色白,尿清如水、气少味淡。
琪素(空间)型:,起病急骤,病情危重,预后较差,右侧偏瘫居多,面色赤紫,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鼻衄吐血,发热、头疼,血压生高,失语、昏迷,脉象大,尿赤黄。
希拉乌素(土)型:发病平缓,症状较轻,预后良好,瘫痪肢体肿胀、疼痛,周身瘙痒、,偶有斑疹,肌肉酸痛,患肢发凉,脉象滑弱,尿色微黄、气味较大。
2 临床资料
病例均为我科住院患者,符合萨病诊断标准的随机抽取80例,其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40~90岁,平均年龄为65岁。
3 疗效标准
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疗效评定标准:
3.1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值的减少(功能改善)临床疗效判定分级: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0%~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89%,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在18%以内;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加在18%以上。
3.2 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评定时的病残程度):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1级:生活自理,能独立生活,部分工作。2级: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帮助。3级:部分生活活动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帮助。4级:可站立步行,但需人随时照料。5级: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人照料。6级: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7级:植物状态。
4 治疗方法
4.1 应急治疗:中风病(萨病)急性期出现神志不清或严重并发症时,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救治。
4.1.1 病人处于昏迷时,采取内外兼顾之法。即外用熏药,取单味黑芸香或黑芸香六味散(黑芸香、拉查、草乌、石菖蒲、侧柏叶、大蒜等分),点燃以烟熏鼻,同时内服缬草三味汤(缬草、侧柏叶、石菖蒲各等分,共研末煎汤)或广枣—15味等,选人中、百会、涌泉等穴位针刺外,刺十手指尖微量放血。
4.1.2 解毒散结、改善预后,取等量白芸香、黑芸香、甘草、白花龙胆花配伍内服,每次3g,日2~3次。
4.1.3 痰多咳出不利者,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沙棘-5味散,每次3g,日2~3次,口服或鼻饲。
4.1.4 大便秘结者,服大黄-3味或希吉德-6味,每次3g,日2~3次,口服或鼻饲。
4.1.5 呕血、便血者,予止血红花-8味或止血牛黄-13味,每次3g,日2-3次,口服或鼻饲。
4.1.6 高热不退者,予冰片-3、冰片-5、冰片-7味等,每次1.5~3g,日2~3次,口服或鼻饲。
4.1.7 呃逆频繁者,予菖蒲-4味,每次3g,日2~3次,口服或鼻饲。
4.2 辨证施治:治疗中风病(萨病)实行辨证论治的方法,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进行分型治疗,采用内服蒙药为主,内外治疗法相结合。治疗初期宜以解毒、醒脑为主,后期宜以舒筋活脉、行通血气为主,在用药上采用主方药(君药)施加辅药(臣药)对不同分型萨病(中风病)进行辨证施治。主方药有:额尔敦乌日勒(珍珠丸、珍宝丸)、嘎日迪-13味(扎冲-13味)、萨乌日勒(治瘫丸)等。
4.3 五疗疗术治疗
4.3.1 针刺治疗:一般在中风病(萨病)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后,针对适宜针刺的患者,可由疗术专业医师实施。
头部取顶集穴(百会),顶前、顶后、顶左、顶右穴(四神聪)、运动区。上肢取肩凹穴(肩髃)、肩前穴、肩中穴、肩后穴、臂臑、肘外穴(曲池)、外关、合谷、内关等。
下肢取穴——髋穴(环跳)、承扶、大腿穴(风市)、足三里、血海、腘穴(委中)、阳陵泉、太冲等。
吞咽障碍加风池、完骨、天主。语言不利加廉泉、金津、玉液、哑门。手指握固加八邪、后溪。足内翻加丘墟、照海。
4.3.2 火灸治疗:火灸系利用火或热源直接或间接灸热人体表面的固定或非固定穴位而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有艾蒿灸、木灸、卫生香灸及火炬灸之分,艾蒿灸是蒙医传统主要灸法,现临床多行艾蒿灸法。
取穴:头部取顶集穴(百会)、顶前、顶后、顶左、顶右穴(四神聪)、运动区。上肢取肩凹穴(肩髃)、肩前穴、肩中穴、肩后穴、臂臑、肘外穴(曲池)、外关、合谷、内关等。下肢取髋穴(环跳)、承扶、大腿穴(风市)、足三里、血海、腘穴(委中)、阳陵泉、太冲等。
灸法:灸时根据病情每个部位用1~3艾堆,间接灸时5~15分钟;若将艾蒿叶与草乌、石菖蒲、黑芸香等混用使用更为合适。
4.3.3 推拿治疗;按摩手法常用揉、捏法,亦可用配合其他手法。避免对痉挛组肌肉群的强刺激,是偏瘫按摩中应注意的问题。根据中风病(萨病)患者的特点可分为3个阶段进行治疗。
迟缓期:头面部手法以点按、扫散法、指揉法、鱼际揉法为主;肢体按摩法要略重,可采用点按、弹拨、拿法、指啄法、指揉法等,循经推拿。
痉挛期:轻柔、和缓,避免强刺激,以点按、一指弹、指振法为主,同时对关节要进行缓慢、有节律的关节被动活动;对其拮抗肌采用较重的手法如:滚法、点按、弹拨、拿法等,以促进肌力恢复。
恢复期:在穴位按摩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患者患侧肢体的主动运动,如上肢以伸展关节训练、下肢以屈曲关节训练为主,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4.3.4 放血治疗:利用专制放血针,通过针刺人体某个部位可刺静脉的定点穴位,放出坏血(病血)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传统外治方法。
希日(火)型和琪素(空间)型中风病(萨病)患者若体质允许可行放血疗法。放血学前用草乌、麝香、红花、黑种草子等泡过的药酒涂于待刺血管局部上肢取如通脉和(或)诺的嘎脉,下肢取金顺脉和(或)龙子脉微量放血。不能说话者则取舌脉、上唇窝、十指尖微量放血。
4.3.5 药浴治疗:系嘱患者入药水,通过浸泡一定程度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传统疗法。
常行5种药物浴:各取杜鹃叶、刺柏1份,水柏枝、麻黄2份,小白蒿3分,每份1kg或1kg以上,加白芸香、决明子、朱砂、黑芸香、文官木各15g,再加麝粪或兔粪20g(可用羊粪和碱代替)等制成的浴水做坐浴,21天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行2~3个疗程。
5 结果
基本痊愈的51%,显著进步的23%,进步的16%,无效的7%,恶化的3%。
6 讨论
蒙医学历史悠久,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是我国传统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医对中风病(萨病)的认识和治疗历史久远,蒙医药治疗中风病(萨病)疗效可靠并有其独到之处,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蒙医药在治疗中风病(萨病)上具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病死率、减轻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
但临床中在中风病(萨病)病程的某些时段采用单一蒙医药治疗和中医治疗及其他传统医学一样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中部分有代表性且有望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如下:
6.1 针对萨病(中风病)造成的偏瘫肢体关节强直及痉挛,采用单一蒙医药治疗仍存在一定的困难。而采用康复训练与蒙药浴浸泡、针灸结合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本诊疗方案中的康复训练与蒙药浴浸泡、针灸结合的方法可作为本专病治疗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制定并优化诊疗方案、规范临床治疗常规、制定完善疗效评价标准体系。
6.2 言语障碍、吞咽障碍是中风病(萨病)的常见临床症状,一直是本病临床治疗的难点,采用单一的蒙药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采用蒙药结合放血疗法、针灸、康复训练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本方案的放血疗法有着独特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系利用专制放血针,通过针刺人体某个部位可刺静脉的定点穴位,放出坏血(病血)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传统外治方法。放血疗法具有开窍、改善气血转运、镇痛、降温、解毒之功效,故处理中风病(萨病)的应激情况及希日(火)型和琪素(空间)型中风病(萨病)患者时结合传统放血疗法往往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有助于促进中风病(萨病)患者的语言功能的改善和其他神经功能缺损的尽早恢复。舌下静脉放血(舌脉、上唇窝、十指尖微量放血)疗法治疗萨病失语有着很好的确切疗效,能够明显改善语言及吞咽功能,可作为本专病治疗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制定并优化诊疗方案、规范临床治疗常规、制定完善疗效评价标准体系。
6.3 萨病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会并发严重的褥疮症状,对褥疮合并感染,单一的常规蒙药内服治疗存在一定的困难。临床中使用蒙药嘎木珠尔散涂抹于患处结合外治熏蒸、照射治疗,对褥疮愈合效果肯定。
[1]乌兰.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88
[2]蒙医治疗萨病135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2,18(1):14-15.
[3]蒙医治疗120例萨病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3,19(2):16-20.
[4]白清云.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学[M].赤峰:内蒙古科技出版社,1987,49.
[5]蒙古学百科全书-医学卷[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6]苏荣扎布,等.蒙医内科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6.
[7]金玉.蒙医疗术学[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5,8.
2016年8月17日收稿
R291.2
B
1006-6810(2016)12-00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