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民俗习惯与苗医药养生保健的关系△
2016-01-27尚文豪
尚文豪 朱 星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养生与保健
苗族民俗习惯与苗医药养生保健的关系△
尚文豪 朱 星*
(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苗医药养生保健和苗族风俗习惯关系密切。苗医养生保健产生于民俗之中,后者又反过来促进了苗医养生保健的发展,最终两者在不断地影响、融合之后共同促进了彼此的发展。
养生保健;民俗习惯;影响
苗医作为一门独特的民族医学,自古以来深受苗族人民的推崇与喜爱。因为苗医药相传都是以口授相传的形式,所以没有形成系统的医药理论,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在这种形势下, 许多民族医药活动便找到了一种载体——民俗,于是苗医药便借助民俗这种表现形式在民间广泛传播。另一方面,在民俗逐渐演化的过程中也渗透了许多民族医药知识,二者共同促进了民俗习惯的发展。
民俗是伴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被广大民众所认可的一种行为方式。“民俗一旦形成, 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 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1]”。例如在苗族历史上一直崇拜鬼神,故对于巫医十分推崇,形成了苗族历史上独特的巫医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他们一旦遇到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就认为是鬼神作祟。于是当他们得了自己无法医治的疾病的时候,往往就请当地医术水平较差的巫医运用一定的仪式进行医治,或者祈求于神灵为自己消灾祈福。
苗医养生保健是人们在行医和治病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其来源与当地民俗习惯有着很大关系。其中有关苗医药养生保健与民俗习惯方面的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苗医养生保健产生于民俗之中
1.1 在疾病预防方面:“躲摆子”是苗族人民防止疟疾发生的一种民俗习惯。每当有人感染上疟疾的时候,苗族人民就习惯性的采用“躲”的方式,将此人挪到通风较好的高处,或是每天傍晚家中用芳香性草药黄荆、辣廖和香茅草烧熏房间, 达到驱赶蚊子的目的[2]。这样就成功降低了交叉感染的几率,大大提高了苗族人民的生存率。
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随着苗族人民医药知识的积累和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渐渐意识到了通风可以明显降低疟疾发生率和传统苗药对于治疗疟疾的独特功效,于是人们懂得了在疟疾高发时候及时通风和使用药物熏蒸房间的保健方法。这种独特的养生保健方法完全来源于人民的生活实践。
欢兜是苗族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欢兜尚赤是指:人们在欢兜时代用朱砂消除瘟疫,用来防治疾病。欢兜族人在舞蹈中用赤土涂脸,在生活中将朱砂撒在室外防灾辟邪,甚至在墓葬时, 人们往棺内撒些朱砂末能起到很好的防虫防腐的作用。这些习俗后来在苗族流传了下来,人们也懂得了朱砂有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并开始大范围的被人们所接受。这些记载开创了苗族预防医学的先河,也为民族预防医学做出了卓越贡献。
1.2 在疾病治疗方面:苗医师在给病人治病时候都习惯性的连续操作3次,因为苗族崇尚“三”,以“三”为本,这是他们对宇宙本源和自然界万事万物最根本的认识;苗族民间普遍有服用“断根药”的习俗,在病人接受治疗基本痊愈之后,他们寄希望于医术水平很好的苗医师能够给出最后具有决定性作用的药物,服用之后希望永不复发。于是医师将一小部分“断根药”在病人服用之前掩埋于地下,表示用药压住了病根,从此此病永不复发[4]。
2 民俗促进了苗族养生保健的发展
2.1 在运动养生方面:苗族历史上属于好战的民族,作为蚩尤的后裔在战败后开始四处迁徙,期间又形成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氏族群体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他们隐居到了更深处的大山并长期定居于此。苗族也是中国历史上遭受苦难最深重一个民族,在历朝历代都遭受过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为了摆脱任人剥削的处境,苗族人民养成了强身健体的习惯,他们研制的武术套路有数十种之多,武术在促进苗族人民养生保健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2.2 在药物养生方面:苗药熏浴是黔东南苗侗人民流传下来的古老的养生保健方法,是一种黔东南地区独特的风俗习惯。它利用的是苗药所挥发出的蒸汽来熏蒸人体,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苗药熏浴既吸收了传统的优势,又结合了技术的创新,使其真正具有了药到病除,无与伦比的优势。“它的作用机理是将药物布施于皮肤、孔窍等部位通过渗透作用直达病所,故能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药物的使用效率”[3]。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懂得了养生的重要性。于是具有苗族特色的养生会馆——苗蒸堂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标志着苗医熏蒸疗法从理论渐渐走向成熟。
3 民俗与养生保健互相渗透、互为补充
在药膳养生方面:药膳是民俗与养生保健互相结合后的产物。酸汤是智慧的古代苗族人民在极度缺盐的情况下创制出来的调味品,它极大的缓解了人们食之无味的尴尬处境,为苗族群众的身体健康做出了贡献。酸汤本身就具有生津止渴、开胃健脾的功效,但为了提高其养生保健的作用,人们加入了木姜子、鲜鱼香菜、生姜一并发酵,发酵后不但味道更加鲜美而且营养价值丰富。比如远近闻名的“酸汤鱼”就是在此基础上创制的,从而形成了贵州独特的酸汤文化。
酒是苗族人民必备的待客用品,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制米酒。由于贵州是全国“四大药材”产地之一,药物资源种类繁多,因此为人们创制许多风味独特的药酒创造了条件。比如刺梨酒、杨梅酒、天麻酒和杜仲酒等。因刺梨中所含维生素含量极高,被誉为“维C之王”,而又以贵州所产刺梨品质最高,配优质白糯米所酿的刺梨酒,具有补益脾胃、助消化的功效。天麻是中药里面治疗肝阳上亢一类疾病的药物,所以用天麻酿制的酒具有很好的治疗眩晕的作用[5]。这是饮酒习俗与养生保健理念相结合的产物,两者的共同融合形成了贵州特有的酒文化。
4 总结
以上列举的风俗习惯只是苗族民俗中的一个缩影,苗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许多多的民俗,并且这些民俗中很多都与养生保健有着联系。但是两者在契合度方面又存在着某些不足,比如在民族民间医药知识挖掘方面。深入的挖掘民族民间医药知识对于苗族人民养生保健意义重大:一方面,它可以使苗族人民懂得存在于身边的医药常识从而更好地为自己的身体健康服务;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民间医药知识对于民俗活动也提供了一份理论指导,人们可以在民俗活动中轻松体验到民间医药知识带给自己的好处从而更好地传播有益的民俗活动。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苗医药逐渐渗透到民俗之中,同时民俗对于苗医药的广泛传播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比如在贵州当地一直有着“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之说,家家户户都有在自家院落前种植苗药的习惯。民俗与民族医药两者互相渗透,在长期发展中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彼此的协调发展。
[1]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1-7.
[2]韦波,赵能武.谈苗族医学预防学的萌芽[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11):44-45
[3]杨汉梅.苗药熏浴对“治未病”的作用[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8):57-58
[4]杜江,张景梅.苗医基础[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286-288
[5]许桂香,浅谈贵州苗族饮食文化[J].凯里学院学报,2009,27(5),8-11
2016年7月10日收稿
贵州省重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黔科合J重大字[2015]2002)
尚文豪,男,贵阳中医学院2015级医史文献专业研究生,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南明区市东路50号 电话:15285158687 邮箱:985906788@qq.com
R291.6
B
1006-6810(2016)10-0075-02
*通讯作者:朱星,男,贵阳中医学院教授,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文献学、民族医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