胼胝体梗死22例临床分析
2016-01-27邱茜茜王芸芝孙巧丽范波胜
邱茜茜 王芸芝 孙巧丽 范波胜
河南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 焦作 454150
胼胝体梗死22例临床分析
邱茜茜王芸芝孙巧丽范波胜
河南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焦作454150
【关键词】胼胝体梗死;临床表现;影响像学检查
胼胝体位于双侧大脑半球底部的连接处,是最大的联络纤维,其血液供应较为丰富,发生梗死的几率较低,且胼胝体功能较多,梗死导致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容易造成漏诊或误诊。近年来,随着脑部MRI在基层医院的普及,本病的诊断率也越来越高,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22例胼胝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患者中,男15例,女7例,年龄52~88岁,平均70岁。入院时均经脑部MRI检查证实为胼胝体梗死,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所制定的诊断标准[1]。
1.2高危因素分析既往有高血压史者16例,血脂升高11例,高半胱氨酸血症9例,糖尿病史8例,短暂脑缺血发作和(或)脑梗死史7例,冠心病史6例,吸烟史15例,嗜酒史5例,同时具有上述高危因素中的2项或2项以上患者16例。
1.3临床表现精神智能障碍12例,偏瘫10例,失用8例,中枢性面瘫9例,构音障碍8例,感觉障碍7例,失语6例,尿便障碍4例,视野缺损4例,意识障碍3例。
1.4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扫描检查,使用GE公司的1.5T磁共振成像仪,常规SE序列扫描,包括T1WI和T2WI轴位、矢状位,Flair轴位和冠状位,DWI轴位。胼胝体梗死在MRI图像上表现为类圆形或条索状异常信号,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在Flair像呈高信号,DWI像急性期呈高信号。梗死灶位于膝部4例,体部6例,压部4例,膝部+体部3例,体部+压部4例,膝部+体部+压部1例。梗死灶局限于胼胝体2例,其余20例均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合并基底节区梗死8例,额叶4例,顶叶2例,颞叶1例,枕叶2例,半卵圆3例。
1.5血管检查本组22例患者均行脑部MRA和(或)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15例,颅内动脉动脉硬化狭窄18例:其中单纯大脑前动脉1例,大脑中动脉4例,椎基底动脉2例,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3例,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5例,大脑中动脉+椎基底动脉3例。
1.6治疗及预后所有患者入院后即严格按照《2010年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1],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调控血压、控制血脂、血糖及半胱氨酸、抗自由基、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等药物治疗,最终痊愈8例,好转12例,无好转2例,无死亡病例。
2讨论
人类的胼胝体形成于胚胎时期,位于双侧大脑纵裂底部,是联系左右两侧大脑半球的最大白质纤维束,从前至后分为嘴、膝、体和压部,其中膝部连接双侧额叶前部,构成侧脑室额角的前壁,体部连接额叶后部和顶叶,构成侧脑室的顶部,压部连接双侧颞叶和枕叶,主要功能是承担双侧大脑半球的认知桥梁。
2.1梗死原因胼胝体的血液供应较为丰富,来源于3个供血系统,即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其前4/5由大脑前动脉和前交通动脉供血,后1/5由大脑后动脉供血,由于供血较为充沛,较少发生梗死,同时由于其血供来源于双侧血管,故而单纯胼胝体部位梗死少见,多合并其他部位的梗死,同一般脑梗死的病因一样,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之上,血管痉挛和(或)血流缓慢致血栓形成,主要危险因素仍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半胱氨酸血症及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等[2]。本组资料中高血压史16例,血脂升高11例,高半胱氨酸血症9例,糖尿病史8例,短暂脑缺血发作和(或)脑梗死史7例,冠心病史6例,吸烟史15例,嗜酒史5例,同时具有上述高危因素中的2项或2项以上16例,与相关报道一致。
2.2临床表现由于胼胝体主要连接双侧大脑的运动中枢、语言中枢和视听中枢,其不同部位梗死会出现不同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不典型。一般认为,前1/3梗死出现情感障碍、语言障碍和左手失用,如情感淡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中1/3梗死出现失用、偏瘫、共济失调和假性延髓麻痹等;而后1/3梗死出现偏盲和听力障碍等症状。另外,由于梗死灶或水肿累及邻近部位,可导致其他临床症状,如累及额叶,可导致智能障碍;累及中央旁小叶可导致大小便障碍[3]。而异己手综合征为胼胝体梗死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是一侧上肢或手不能控制的、无目的性运动,而患者却对自己受累肢体的漠不关心[4]。本组22例患者中,表现为精神智能障碍12例,偏瘫10例,失用8例,中枢性面瘫9例,构音障碍8例,感觉障碍7例,失语6例,尿便障碍4例,视野缺损4例,意识障碍3例。总体而言,胼胝体梗死缺乏特异性,临床定位诊断困难,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
2.3影像学表现由于脑部MRI在基层医院的普及,可有效发现胼胝体及其相关部位的梗死灶,使得诊断率得到明显提高。胼胝体梗死在MRI图像上表现为类圆形或条索状异常信号,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Flair像呈高信号,DWI像急性期呈明显高信号[5]。
2.4治疗及预后胼胝体梗死的治疗与一般脑梗死的治疗相同,按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给予溶栓、抗血小板聚集、调控血压、控制血脂、血糖以及半胱氨酸、抗自由基、改善脑循环、营养脑细胞等综合治疗,目前,普遍认为胼胝体梗死的预后良好,分析原因主要是血液供应较丰富,并且是白质缺血脱髓鞘,无神经元的变性坏死。本组患者中痊愈8例,好转12例,无好转2例,无死亡病例。
综上所述,胼胝体梗死临床上较为少见,且因临床表现多样、不典型,容易导致漏诊、误诊发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时行头部MRI检查能有效提高诊断率,本病病因同一般脑梗死,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之上,血管痉挛和或血流缓慢致血栓形成,经积极救治,大多预后良好。
3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2]杨丽丽,崔志堂,吴英,等.急性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4):56-57.
[3]王峰.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9):54-55.
[4]王博,范佳,郝清波,等.胼胝体脑梗死致异己手综合征2例报道[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4,31(7):648-649.
[5]邵祥忠,秦延昆,黄晓勇.胼胝体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8(23):111-112.
(收稿2016-01-10)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5110(2016)13-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