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报告
2016-01-27徐建平
徐建平
(新疆建设兵团第二师畜牧兽医工作站 841023)
仔猪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报告
徐建平
(新疆建设兵团第二师畜牧兽医工作站 841023)
初春4月后,某团养殖户本批次饲养分娩母猪25头,养至3日龄时,其中19窝仔猪突然拉水样腹泻,发病7日龄后全部死亡,直接损失仔猪190只,占本批次生产仔猪的76%,且治疗效果不明显。针对这一现象迅速展开调查并进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仔猪精神沉郁,严重腹泻,粪便呈水样,其中混有黏液,迅速消瘦,经用抗生素治疗,体温稍降低,腹泻未见减轻,不食、喝少量水,日渐衰弱,不愿走动,至7日龄仔猪全部发病仔猪死亡。
2 剖检
尸体消瘦,肺局部小叶充血;心肌松软,表面粗糙;肠充血、潮红。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肝瘀血肿大,个别针尖灰白色坏死灶。
3 实验室诊断
无菌操作取仔猪肝、脾、肠系膜淋巴结于麦康凯琼脂平皿,37℃培养24h,长出两种不同颜色的菌落。一种为透明无色、露珠状小菌落;另一种为红色中等大小的菌落。无色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中等偏小的短杆菌,接种于三糖铁琼脂斜面并穿刺,37℃培养24h,培养基斜面仍为红色,底部穿刺线周围产生黑色的硫化亚铁沉淀。经生化试验,该菌分解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不分解乳糖,不产生靛基质,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确定该菌为沙门氏菌。红色菌落涂片、染色、镜检,为革兰氏阴性、均匀、中等大小的杆菌,接种于三糖铁琼脂斜面并穿刺,37℃培养24h,培养基全部变黄。经生化试验,该菌分解葡萄糖、乳糖、甘露醇、麦芽糖,产生靛基质,M·R试验阳性,V·P试验阴性,不产生硫化氢,不能利用枸橼酸盐,确定该菌为大肠杆菌。
依据发病日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验结果诊断为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
4 综合防治措施
4.1 猪大肠杆菌病的防制措施
(1)对妊娠后期的母猪接种大肠杆菌油苗,以提高初乳中的母源抗体水平。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母猪产房的清洁干燥,注意消毒;并用0.1%高锰酸钾擦洗母猪乳头和乳房,减少母猪乳头的带菌数,并使仔猪尽早吃上初乳。
(3)搞好仔猪的饲养管理,提早补料;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对猪的刺激。
(4)做好防寒防暑工作。
(5)及时清理粪便,料槽、饮水槽要经常刷洗。
(6)药物治疗,筛选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好的抗生素。
4.2 猪副伤寒病的防制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原因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坚持 “预防为主”的方针。
(2)改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消除发病诱因,增强仔猪的抵抗力。
(3)当发生该病时立即对猪只进行隔离消毒,对病猪尸体应深埋,以防止病菌散布和人食入后中毒。
(4)仔猪出生后,用药物口服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