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语教学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2016-01-26李婕昕,郭磊

关键词:双语教学现状改革

双语教学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李婕昕1,郭磊2

(1.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云南昆明650500;2.云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部,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目前,双语教学正在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在笔者看来,双语教学在给大学英语带来机遇和挑战的同时,更带来了反思。为了让双语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大学英语教学,本文从中国实情出发,以双语教学理念为依托,试图对中国的双语教学改革提出建议。

关键词:双语教学;现状;改革

一、引言

自20世纪以降,语言教学的思想和实践发生了重大转变,从语法—翻译法、到直接教学法、听说法、功能法、交际法,不一而足,最终交际性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简称CLT)成为主流,其衍生的教学模式更是不胜枚举,其中以内容为依托的外语教学模式(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简称CBI)和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最为外语从业者所熟知。70年代中后期,CLT已对美国语言学家Noam Chomsky提出的结构语言学理论形成巨大冲击,美国和英国语言学家也达成了共识,认为CLT是一种以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训练听、说、读、写四大语言四项技能,强调语言的意义和可理解性,是语法教学和功能教学的融合(Richards & Rodgers, 2008)。这样的理念迎合了中国对改变“哑巴英语”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基于此理念的英汉双语教学也不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可以说英汉双语教学方兴未艾,成为当前一大热门主题,尤其在一些处于改革前沿的大城市,很多小、中、大学纷纷开展双语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更甚者只为吸引眼球。本文拟结合大学公共英语施行英汉双语的教学现状,提出笔者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希望得到高教界同仁的指正。

二、高校双语教学的理念依据

(一)教学目的

“双语教学”这个提法是21世纪伊始才在中国流行的。教育部在2001年发布的《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为更好地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需要,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引进原版外语教材,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金融、法律等专业以及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由于英语是国际交往的共通语言,它具有其他语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地位,所以“双语教学”中的“双语”主要是指英语和汉语(俞理明等,2009)。

美国杜克大学Alice Kaplan对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两个根本问题作了回顾,她(1993)提出课堂教学要注重对学生愿望(Desire)和需要(Necessity)的驱使,移民的成功学习案例就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学。学生在课堂上对语言的接触就像是落水者一般,“浸入”到语言中。这种方法叫做“浸入式”(Immersion),它所涵盖的远远超过语言本身,还代表第二语言的文化。加拿大浸入式教育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原因就在于学生对第二语言的熟悉程度决定了他/她在浸泡之后是否能“游起来”。和加拿大浸入式教学一样,中国的双语教学也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语言的愿望和需求。

但是,中国和加拿大双语教学的不同在于Kaplan提到的第二点:文化教学。在加拿大,法语浸入式教育被看作促进民族融合的一种手段,而中国的双语教学则以提高语言水平为主要目的。但笔者认为,由于语言和文化存在着固有的联系,教语言的同时不可能完全撇开文化因素,因此文化教育和语言教学都应该引起教者的重视。然而反对双语教学的呼声在我国外语界却不绝于耳(胡壮麟,2004),主要原因就是文化“浸入”带来的负面作用。胡明杨(2002)认为,在高等院校用英语授课是国家主权和民族的问题。他甚至尖锐地指出:“解放后在五十年代我们已经彻底消除了高等院校用外语,主要是用英语或英语和汉语夹杂授课、用英语教材这种殖民地教育的残余现象,难道我们今天要恢复这种现象?”的确,文化因素会通过语言、教材、教法和教师传导给学生,影响学生对自身和祖国以及世界的定位和认识。尽管考虑到文化入侵和身份危机,尽管没有明确的文化目标,中国的双语教学仍然不该把语言和文化分离。毋庸置疑,同英语作为一门学科相比,双语教学应当以提高英语水平为主要目的,同时也体现文化教育。我们所要探讨的不是要不要文化,而是怎么通过课程设计和教材选择来教授多少文化和什么文化的问题。

(二)教学理论

虽然双语教学这一提法较为新颖,但早有各类二语习得理论作为其理论来源。可以说,这一理念有“旧瓶新酒”的意味。Snow和Brinton(1997)曾指出,双语教学的主要理论支持来自于四个方面:Krashen(1985)的“(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Swain(1985)的“输出假设(Output Hypothesis)”、Cummins(1984)的“语言能力框架(framework of language proficiency)”和O’Malley与Chamot(1990)的认知性学术语言学习方法(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或CALLA)。这几则理论长期以来被二语习得借鉴和引用。

众所周知,双语教学是将语言教学建于某个学科或某种主题内容的教学之上,把语言学习与学科知识学习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学科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同时,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袁平华,2006),它强调语言和意义的之间的联系。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设”正是注重学习者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可以说,该假设对双语教学的影响最为广泛和长远。Swain提出的“输出假设”同样重视语言的产出,它让对语言和内容的讲授得到了平衡。将语言能力和学术成就联系起来,为双语教学中倡导的专门用途英语和学术英语提供理论支持。“CALLA”与“语言能力框架”有异曲同工之处,从认知方面涉及到学生的学术语言能力,极大地丰富了双语教学的理论根基。

三、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启示

早期的双语教学项目在中国推行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80年,当时只在少数研究中心和3所大学内试行,中国国籍的合格双语教师寥寥无几(Brinton et al.,1989),教材的选用也让人困惑。直到21世纪后,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和政策的扶持,双语教学才有了迅速的发展。笔者将从教材和教师两方面来分析当前我国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

(一)双语教材

毋庸置疑,教材的选择对于教学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中国的双语教学课程来说,一直以来主要有三种类型的教材被采用:直译版、改编版和引进版,其具体使用目的和范围如下:

(引自都建颖,2011,P120)

由上表可见,直译版教材的教学重点仍然是语言而不是学科内容,那就偏离了双语教学的初衷,引进版教材显然对学生和教师都有更高的语言和能力要求,而改编版教材则满足了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笔者看来,它不仅能达到取精华去糟粕的效果,还能借鉴新颖性和增加实用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文章取舍和编写的过程中,编者要同时顾及语言输入质量,知识信息和学生个体差异。因为阅读的目的不只是放在提高语言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收了语言(王海华&王同顺,2003)。因此,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控制生词量,注重信息量,让学生在吸收专业知识的同时又增加对语言的兴趣和自信,最终达到专业知识扩展和语言水平提升的双丰收。

(二)双语师资

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样是保证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目前中国的双语教师主要是由外籍教师和海归人员组成,而本土培养的教师较少。存在这样的师资结构不平衡一方面是由于“双师型”教师的高素质要求不易被达到,另一方面是系统的师资培养机制尚未建立。面对师资的稀缺和教师对自身深造的渴望,培养在职教师便成为当务之急。

吴平等(2010)对135所普通本科院校关于双语教师培养意向的调查显示,大部分学校和教师都赞成选送专业教师进修英语而不是英语教师学习专业来达到向“双师型”教师转变的目标。笔者认为,两类教师都应该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权利,甚至大学英语教师更能达到双语教学要求。实际上,中国的英汉双语教学主要是为了解决英语学习费时低效的困局,是为改变英语为教学目的而融入专业知识。这些需求让双语教学偏向于学术英语而不是专业英语。如果我们注重的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而非专业内容教学的话,那大学英语教师则更能胜任。

然而,语言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变也并非易事。一些专业课程如法律、数学、计算机等科目将成为英语教师难以迈过的“鸿沟”。为解决这一难题,办学机构可尝试调整专业预期。换句话说,如果专业内容难度不高,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学术口语和书面表达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术研究打基础的话,相信很多大学英语老师都能在系统的培训后成功“转型”。

总之,中国的双语教学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本地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教材选择,重视师资培养。笔者相信只有通过走属于中国自己的创新型的双语模式,双语教学才能在“中国梦”的建设中真正发挥作用。作为教学一线的实践者,笔者也将不遗余力的为这一目标而奋斗,期望看到未来的中国涌现一代又一代具有强大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Brinton, D. M.,Snow, M, A.& Wesche, M. B. Content -Based Second Language Instruction. New York: Newury House,1989.

[2]Richards, J. C & Rodgers,T. S.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8.

[3]Kaplan, A. French Lessons: A Memoir.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4]Snow, M. A. & Briton, D.M. The Content-based Classroom: Perspectives on Integration of Language and Content Instruction.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97,(10):227-240.

[5]都建颖.以内容为依托的英语教学法[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

[6]俞理明,Yeoman,E.,韩建侠.双语教育论——加拿大浸入式教育对我国高校双语教育的启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7]胡明杨.外语学习和教学往事谈[J].外国语,2002,(5).

[8]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2004,(2).

[9]王海华,王同顺.双语教学与公共英语教学的接口问题[J].外语界,2003,(1).

[10]吴平,王树根,等.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现状研究和实践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1]袁平华.依托课程内容进行外语教学之理据及教学元模式探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3).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现状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