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面特殊的“锦旗”

2016-01-24杨俊杰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3期
关键词:桂兰锦旗急诊科

文/杨俊杰



一面特殊的“锦旗”

2015 年7 月13 日下午18 时42 分,我院门诊急诊科收到了65 岁的患者廖桂兰老人送来的一面特殊的“锦旗”。看到笔者的到来,廖桂兰老人同笔者讲起自己看病的事情……

一张“价值”400 元的接诊记录

65 岁的廖桂兰老人,是黄土镇东月村7 组的村民,在晚上出门散步时,不慎被邻居的大狼狗咬伤了左小腿,当即血流不止,在邻居的陪同下来到我院就诊。对急诊科来说,这样的情况已是家常便饭。值班医师立即给老人紧急清创及止血处理,建议老人住院进一步治疗。在护士的陪护下,老人来到了收费窗口前,却迟迟不肯交费,只是低着头盯着接诊单上的预交金一栏,并慢慢开始抽噎起来。“护士小姐,我……我还是不住院了……”值班护士看出了老人的顾虑,急忙解释道:“大妈,预交金不要紧,我们先住院治病,住院费后面补上就行了。”可是廖大妈却始终没有点头。

原来,老大妈是村子里的低保户,年收入也不过万元,家中只有老伴一人,子女都外出工去了,常年不在身边。这400元的住院金对老人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这才有了上面出现的那一幕。

“时间就是生命,呼救就是命令”

对于急诊科来说,生命重于一切。值班医师当机立断,第一时间内向门诊部王逸涛主任请示报告,最终决定让老人在急诊科留观治疗,尽最大努力减免老人治疗费用。虽然廖大妈始终抱有疑虑,但在医护人员的极力劝说下终于同意留院治疗。“三天的治疗费用才300 多块?”大妈至今不肯相信自己的眼睛。按照三级乙等医院收费标准,在没有减免的情况下,3 天的手术、治疗、处置、检查、西药、材料等费用至少1000 元,经科室领导同意,对于老人的特殊情况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减免,仅收取必要的药品及材料等费用共计310.44 元,为老人省下了大部分的治疗费用。“为人民服务可不是一句空话,治病救人是我们医护人员的天职,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而已……”门诊部王逸涛主任对笔者平静地说道。

用心的服务,胜似“家”的温暖

“我活了这么把年纪,家里一直都是孤零零的两个人,每当看到邻居家里热闹的场景,我跟老伴都只能默默长叹……”老人继续说着。

特殊的“锦旗”献给“最亲爱的人”

三天过去了,笔者终于见到了廖大妈的老伴——罗玉华老人。刚进急诊科大门,罗玉华老人听老伴讲述了这几日的经历,立即向医护人员们表示感谢:“谢谢你们,你们都是我们全家的救命恩人,谢谢你们……”老人随即将一袋红苹果硬塞到值班护士的手中,值班医师再三谢,老人却说道:“我们是农村人,家里没什么钱,字也不识几个,买不起锦旗和礼物,也写不来感谢信,只能摘几个家里的苹果,你们千万不要嫌弃啊……”

多年来,像廖桂兰老人这样的患者已不是第一个,可像这样特殊的“锦旗”却是第一次收到。临行时,笔者再一次见到准备离院的廖桂兰老人正与急诊科的医护人员告别。当护士长把苹果退还到老人手中的时候,两位老人再一次流下了感激的泪水。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 医院

猜你喜欢

桂兰锦旗急诊科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巧解含三角函数的导数问题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锦旗送代表 深情系群众
不可不知地64条“象棋军规”
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六面锦旗的故事
锦旗献给查网吧的“五老”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