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的艺术
2016-01-22岳雪芹
岳雪芹
【摘要】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过程,将教师主导的单一课堂模式转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多元模式,为学生提供开放的富有个性特征的学习空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反思 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78-01
我们知道:“机会”“机遇”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至关重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学生能解决的尽量放手让学生解决,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结论让学生自己得,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成功的教师把成功的机会留给学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出于着急,越俎代庖,包办代替,不懂得停的艺术,错失了很多机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效果不佳。
一、停下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下面现象:出示完例题后,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学生正在调动思维,思考处理办法,有的学生甚至还没有弄清题意,教师就急于分析,提出深层次问题,学生当然是满头雾水,不知所措。教师为了赶进度,索性自己讲了起来,导致课堂低效。对于出示的例题,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审题、寻找等量关系等,停下来,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大多数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去学习知识。这样处理,不仅符合新课程倡导的让学生自主探索的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低起点、小步子、差异化的成功,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这是停的艺术。在小威廉姆斯E·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多尔探讨了教学目标生成的問题,他认为教材知识体系只是提供了一个跑道,不能看作是目标,真正的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在跑道上奔跑形成的,也就是说,目标要在教学过程中产生。这种观点和新课标中对过程与方法的强调不谋而合,甚至比新课标的提法还要前卫,但却值得深思。
二、停下来,给学生交流的机会
在一些课堂上,教师为了追求改变,有一些问题,也大胆地放给学生通过讨论方式来完成。但其中不乏一些“为了讨论而讨论”的做作或是走过场行为,学生仅讨论一分钟,就戛然而止,或为一些不值得讨论的问题而纠缠。没有给学生真正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教师就公布答案。实际上,真正的有效交流应该建立在合作学习基础上,得给他时间让他们的小组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带动全体成员达到学习目标,然后让各小组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修正错误思维,分享成功体验,这也是停的艺术。但是要注意一个合作交流学习常见的误区,以为合作交流了就忽略了个体在某一个问题方面独立、深入的思考,我们在课堂上经常发现这种现象,老师一布置完讨论任务,教室里立刻人声鼎沸,这是令人怀疑的。一个问题,讨论的前提是我有一个想法,你有一个想法,我们才有交流的可能,连自己的想法都没有廓清就忙于讨论只能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这一点要建立在前面说过的第一点的基础上。
三、停下来,给学生反思的余地
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总担心学生吃不饱,设计的教学容量太满,导致学生忙于笔记、解题,思考的时间较少,一节课下来,师生都感到疲惫,但实效性却不高。一堂课适当的减少一个例题或少一种变式,腾出点时间给学生多一些消化和感悟,给学困生多一点个别辅导,可能效果会更好,不是吗?课堂结束前留点时间,请学生提出自己的所想、所疑、所惑,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憧憬和挑战,走出课堂,不是一件很美的事吗?这种留有余地、布设空白的设计,不仅给紧张、动态的课堂平添一份宁静、和谐,还实现了教学功能向课外延伸,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意识,这也是停的艺术。这种反思的时间和空间甚至可以拉得更长更大些,那就是在课后甚至本节内容业已结束之后,这个反思仍然可以较长时间进行。因为有一些能力需要在时间中发酵,就像发明家常讲的一样,冥思苦想而没有结果,忽然间在一觉醒来时收获了灵感,其实那一觉仍然是潜意识在反思的过程。
四、停下来,给学生评价的权利
课堂的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设计,过程和结论尽可能让学生探索,而且对、错、好、差都可让学生自己评价。好的课堂评价应该是师生的最佳融合。当学生出错时,停下来,让学生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解题思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和点拨下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处,这样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不足,认清自己出错的原因,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适当的停下来,给学生评价的权利,这还是停的艺术。
停并不意味着松懈和放弃,停是静心反思,是自我调整,是美丽感悟,停是给学生成长的机会,停是一种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1]人教版《数学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