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课程实施的“预设与生成”

2016-01-22曹贝贝张书海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预设与生成课程实施预设

曹贝贝+++张书海

【摘要】拉尔夫·W·泰勒,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他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构建了课程理论的一座丰碑,被认为是西方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石。泰勒原理提出了有关课程实施预设与生成的相关理论,对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指导性意义,分析泰勒原理及预设与生成问题,为课改中出现及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泰勒原理  课程实施  预设  生成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24-02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从四个问题入手,事实上,任何课程的设计,都不得不直面四个“泰勒问题”,这是课程开发中必须面临的四个阶段。[1]作为课程实施关键的“预设与生成”,也一直是课程改革关注与探讨的焦点。

一、《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泰勒原理

1.泰勒与《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泰勒受到博比特、查特斯等诸多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理论影响,撰写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 ,被认为是课程研究的经典著作。他提出的课程编制的原理,成为课程研究领域的“泰勒原理”。该书被称之为现代课程论的经典,课程研究者必读的教科书,甚至也有人把它看作是达到课程编制纪元顶点的著作,泰勒也被称作“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2.泰勒原理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通过四个问题进行阐述。首先,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泰勒认为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听取课程专家建议,并以教育哲学和相应理论为筛子,建立教育目标。[2]其次,提供哪些经验实现这些目标。泰勒认为要选择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技能、获得信息、形成社会态度、培养学生兴趣的学习经验。再次,怎样有效组织经验。泰勒认为应遵循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原则。连续性是纵向组织因素,顺序性是对内容做深入探讨,整合性指课程的横向关系。[3]最后,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实现。评价要从目标入手,确定课程与教学的实际达标程度。

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因教育阶段、学校性质等的不同而不同。泰勒的四个问题,给予了课程研究者和操作者积极的启发。无论是新课程改革中的课程编定,还是学科领域的课程建设,亦或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都受到泰勒原理的启发和指导。

二、从泰勒原理谈课程实施中的“预设”与“生成”

1.课程实施中的预设与生成

课程实施中的预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学活动的预先设想和整体设计。泰勒强调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出发,教师须在课前对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重视预设。课程实施中的生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思维活动闪光点作为教学资源,运用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思路,把学习活动引向更高层次的行动策略。另一种是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关键点的把握,引导学生在仔细阅读和感受的基础上,对精彩之处生发感受。

泰勒指出,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实际课堂中,难免会有诸多意外,要灵活应对而不是拘泥于课前的教案。泰勒原理指出:在选择和组织学习经验时,要恰当抓住生成时机和资源,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预设立足于教学的静态设计,生成则立足于动态实施;预设体现教师教学的整体思路,生成侧重体现教学的临场智慧。

在泰勒看来,预设和生成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没有预设就难有精彩的生成,生成需要有效预设的引导。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开放性和对学生的尊重。泰勒原理强调,教学既要重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课堂教学实际上是在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教师要时刻捕捉有价值的契机加以引导,使课堂产生思维碰撞,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

三、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泰勒原理对美国乃至世界的课程与教学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们应认真对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育从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以改变当前的教育现状。

1.当前对待“预设”与“生成”的主要错误倾向

传统的教学一切都是预设好的。如有教学目标,每个教学环节需几分钟,突破和解决重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要几个学生回答,学生答不上来如何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这种教学形式都是围绕如何教展开的,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由于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性,使教学变成知识灌输的过程。虽然教学中教师也可能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但教师是学生发言绝对的评判者,学生常常不是通过自己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而是在猜测老师想要的答案。长此以往,学生问题意识显得比较淡薄。

另一个极端是:片面强调课堂的生成,忽视预设的作用。如有人提出的“非指示性教学”,甚至主张事先不需要设计固定目标,而应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目标。在对泰勒原理研读的过程中发现,泰勒提出了学生主体性,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我们大力强调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到现在还在努力转变师生关系和地位,实质意义上的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2.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

为了实现课程改革目标,解决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弊端,应改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4]在预设的总体架构下,应以预设为主,生成为辅。若不能正确坚持预设为主,所谓的生成必将流于形式,生成也就失去了基础。

课堂教学是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学中如果完全按照预设进行,将忽视学生的自主性,课堂将变得机械、呆板;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会因缺乏有效引导,出现放而失度的现象。因此,我们要理性看待预设和生成,预设要有弹性和留白的空间,以便在目标实施中有效纳入生成。对学生积极的生成要鼓励;对价值低的生成要采取机智的方法,使其回到预设的教学上。课堂教学因预设而有序,因生成而精彩。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泰勒原理作为一面镜子,来反观我国的课程设计和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2]拉尔夫·W·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3]艾伦·奥恩斯坦.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王爱松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EB/OL].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ptp://www.deu.cn/20010926/3002911_2.shtml.

猜你喜欢

预设与生成课程实施预设
从高考化学分析高中化学课程实施理念的研究
高中政治综合探究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微视频实施与探索
“热工理论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科学课堂教学设计的预设与生成
“剪纸教学”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探讨
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