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初探
2016-10-12欧睿
欧睿
摘 要: 自主学习,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主动通过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或猜想,经过调查、实验,搜集资料,建立模型,通过分析、思考、表达与交流、批判、反思等活动。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学习过程。帮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是目前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合作交流 自主探索
新时期教学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做数学学习的主人。面对这一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动脑筋、下工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钻研、理解、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开始,恰当选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帮助,从而引起学生探究兴趣。
比如,学习相似三角形和函数等知识后,测量树的高度。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怎样测量一棵树的高度?试针对各种不同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测量方法。这样学生积极性很高,想到许多老师不曾想到的问题:如树不高用竹竿直接测量;树高可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天气好可利用影子长与树高的关系计算;部分影子被房屋挡住怎么办?没太阳光树的顶部或底部又不能直接到达,咋办?这样学生就复习运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关系及三角函数的计算等方法。
学生通过亲自参加探究性实践,在“观察”、“做”、“思考”中体验、经历、感受,形成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付出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水平,克服众多实际困难,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方案,这样就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大大提高,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师应树立“教学活动”观念,围绕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设计教学、开放教学,切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数学教学中常常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待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设置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有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如果将它连续对折20次,会有多厚?请估算一下。如果将它连续对折30次,会有多厚?只要学了今天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方,你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重视培养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自主学习必须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作保障。面对既定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缺少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即使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可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
(一)教学生学会质疑。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明智的老师不但要把“释疑”作为天职,在学生质疑过程中发挥好主导作用,更要鼓励学生大胆就学习上不懂的问题提问,以求弄懂。如何激发学生质疑兴趣,质疑信心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至关重要。因此,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阔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学贵有疑,质疑是深入思考的结果,也是自主学习的表现。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对所学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并发挥自主意识,在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感悟。
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可以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思维定势,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索者,充分挖掘学习潜力和动力,唤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充满“奇思异想”,在教师看来有些甚至是荒谬的,但请注意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不妨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讨论获得最后的结论比教师简单肯定或否定有价值得多。尽管充分让孩子质疑问难给课堂调控带来一定的困难,但明智的教师应该明白,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他们的每一次质疑都闪烁着思维的光芒,包含在学习旅途上创新追求的努力,教师应正确诱导,及时调节,科学控制,练就“掌舵艺术”,在扑朔迷离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于创新,到达胜利的彼岸。
(二)教学生学会确定学习目标。
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确定学习目标是十分重要的。学习目标对于学习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但传统教学目标多数不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来的,而是教师提出来的,所以往往不被学生认同。让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是其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评价,尤其自我评价是对自己的认识,是对自己的反馈,是自我调控的前提。自我评价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还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对此,教师必须给予积极引导。
三、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自主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是主动快乐的学习,教会学生如何去观察、如何去思考、提出问题、解释、合作交流、如何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探究教学中,创设多元、动态、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唤醒、发掘和提升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有利于形成现代人终身需要及全面发展应具有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和技能等方面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关注学生生活世界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一线教师不断研究自主学习,把握教学规律,创造新形式、新方法,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缴建国.浅谈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能力[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07期.
[2]张新梅.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J].青年文学家,2015年01期.
[3]陈敏.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自主探索学习[J].新课程(教师版),2013年03期.
[4]丛兰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