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2016-01-22杨红刘扬曹青日程亮游本刚
杨红 刘扬 曹青日 程亮 游本刚
【摘要】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学材、教学方案、教学程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应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交流与讨论中提升,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促进了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多元化模式 学材 教学方案 教学程序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054-02
《药剂学》作为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课程,是药学类本科生的重要专业课。但实际教学中往往反映出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多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除去学生自身原因外,该课程涉及基础学科众多,相关理论知识抽象,信息量大,内容繁杂、知识点琐碎而关联度差,难以掌握重点内容,加之传统教学推崇基于讲授的学习法(lecture-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教学组织形式较为单调而课堂氛围沉闷,教学评价过于集中简单,对学生课堂内外的学习体系建立缺乏引导,从而影响了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掌握。
我们基于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尝试从造就创新性和实践性专业人才出发,结合药剂学的专业知识和课程特点,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应用的基于案例的学习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基于提问的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等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从学材、教学方案、教学程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下面以药剂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固体制剂的片剂及其包衣”的教学为例,进行介绍。
一、设计新型学材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的基础、主要依据和媒介,片剂是最常用的剂型,它在现行规划教材《药剂学》中在“第二篇药物剂型概论”中介绍。片剂的制备前期,也是颗粒剂、胶囊剂等剂型的制备基础,它们的制备工艺中都有药粉的粉碎、混合、制粒、分剂量等过程,然而这些过程都涉及的粉体学理论,在“第一篇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中介绍,难免造成学生不易融会贯通,更因缺乏具体、直观的实例,而增加了对相关理论的理解难度。说明单纯依靠传统教材,从内容到结构都已经无法满足课程的教学需要。因此,有必要设计新型学习材料——学材,作为纽带,帮助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理解和掌握教材的知识,这在教学改革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我们以阿司匹林薄膜包衣片为例,将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串联起来,编写了教学辅助讲义“阿司匹林片是怎樣炼成的”作为学材,配合规划教材在教学中应用。在讲义编写中,注意以下几点:a.在非常扼要地梳理所涉及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其它专业课的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以介绍特定药物阿司匹林和特定制剂片剂为主线,串联与整合《药剂学》中“片剂及其包衣”教学内容的原理、理论和技能,形成连贯而系统的知识体系,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掌握和巩固;b.为便于预习、复习和记忆,增加关联各部分内容,体现知识框架、层次及顺序的流程图,将粉碎、筛分、混合、捏合、制粒、干燥、整粒、混合润滑剂、压片、片剂质量检查等知识串联贯通。接着结合流程图介绍制剂主药的要求、稀释剂、崩解剂、润湿剂、粘合剂、润滑剂等辅料知识;概略介绍普通片剂的不足及可达到特殊要求的片剂特点与应用,包衣的作用及方法、工艺等。
讲义与教材配合使用,弥补了传统教材的不足,而具有以下显著作用:
1.讲义中涉及相关前期基础课程、相关专业课程知识点的简明介绍,克服了各课程间的知识脱节,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形成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
2. 联系相关理论和实际剂型的知识学习,以具体药物阿司匹林为主线进行串联,加上流程图的引导,增强了知识的生动性和知识关联度,提升学习兴趣。
二、设计教与学的方案
为了让学生脱离教师一言堂的被动学习状态,设计教与学的方案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出发,有机地结合问题学习法和案例学习法,并将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结合起来,尝试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和交流提升。
为了保证方案的实施,我们作了以下准备:
在上节课内容上完后,利用下课前的一段时间,安排下堂课的教学任务“片剂及其包衣”。在简短介绍接下来的学习中的方法特点、相关文献查阅和PPT制作原则后,完成以下工作:
分组:将2012级药剂学课堂的全部58名学生按学号分为十组,每组5-6人,各组选一名组长。
分工:依据规划教材的内容顺序,将刚讲完需要作复习总结的章节分为两部分,把将要讲授需要作自学交流的新课内容分作八份,分别安排给各个小组准备。
要求:各小组课后自行分工到每一个同学,全组共同完成本组任务。同学们先各自分头自学教材和讲义,尝试学习带着问题查阅参考资料补充,将相关内容制作PPT,再按顺序合并全组的PPT,小组集中交流讨论,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三、设计授课程序与意义
由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团队中学习,授之以渔,我们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课内时间,个人独立学习、小组交流讨论、班级交流、课后总结并交流,并设计授课程序如下:
(1)课外准备:按照分工独立复习上一讲的内容、独立学习这一讲需要学的内容,制作PPT,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后修改,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
(2)课堂交流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汇总的PPT,同学们依次上台讲解自己负责的学习内容,自我展示。在别的同学介绍时,认真听讲、笔记。
(3)课后总结讨论:小组集体学习,对所学知识内容进行温习、讨论、总结,促进知识的掌握和升華,再比较各组同学的优缺点,发现自己和本小组的不足,做好记录并准备PPT。
(4)课堂交流总结:各组长汇报本组学习体会、经验总结、努力方向及对其他各组的评价。
老师对于课堂内外的学习予以引导、点评和总结。
四、设计多角度评价体系
依据课堂内外各阶段的学习和交流情况,建立以下几个角度的评价体系:
(1)课外预习:课前预习、复习后的讨论和归纳,在小组会上的表现;
(2)课堂交流学习:在课堂进行交流的表现;
(3)课后总结讨论:课后在小组讨论、总结中的表现;
(4)课堂交流总结:组长在课堂的总结,点评各小组和典型同学的表现
全班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及其组员有九个小组及老师对其打分,以总分最高的依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小组和个人,最后全班推举一名各方面表现都很突出的同学作为特等奖获得者,进行表彰和鼓励。并以此作为学期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配合课堂书面练习,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另外70%为30%实验课和40%期末考试,大大降低了期末考试的比重,评价体系更为客观合理。
由上可知,我们经过从学材、教学方案、教学程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构建了药剂学教学的多元化模式,编写了配合现有规划教材、引导案例式学习的讲义作为学材,并引导学生在自学中结合提问式学习法,减弱依赖心理,成为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独立思索、自我管理,养成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的学习习惯;进而以讨论和演讲交流,畅所欲言、展示自我,提升归纳总结,逻辑推理、口头表达能力,并创造了团结协作、畅通专业交流的良好氛围。而且,通过讨论、争辩有助于对分歧建立正确的认识。增加了课堂参与度与实践性,建立起课堂内外的学习体系。
尽管学习同样内容所花费时间增加,但调动了学生课后的时间,培养了独立学习能力,有利于提升学习兴趣,掌握知识全面、稳固,促进了知识的提炼和升华,而且,课堂时数基本不变。并且,由于师生角色与传统课堂不同,需多角度探求未知,生动而不枯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由于喜欢而愿意花时间钻研,在自主学习和发散性思维中,汇集灵感的源泉,为发掘创造能力奠定了基础。又在学生的共同学习中提高了对微小事物的辨析能力,建立神经系统相应机制,促进大脑思维能力的敏捷,想象力的丰富,激发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在教与学中,教师以主讲的灌输教育,改为引导、把握总体方向,在全面把握教材和学材内容和知识点间的关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课下学习和讨论,课上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并组织讨论,并就学生的演讲、讨论和提问,提供启发、反馈和协调作用,全面整合知识并给出讨论的思路和学习的结果。这样的方法从教师一言堂教学,转化为学生主讲,师生共同探索新知,学生作为主动参与者,课堂内外师生共同开发、创造和相互交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回归。
因此,本文从渔胜于鱼出发,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中,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探索求知精神,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在讨论中展示自我、发现真理,训练归纳总结和反思的能力,学会批判与自我批判,也在与同学相互学习中,共同提高,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更为科学,并促进了课堂内外学习体系的建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王青梅、赵革 国内外案例教学综述 [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0:7-11;
[2] 马少华、应治国 PBL、TBL、CBL三种教学法的比较研究 [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10):109-110.
本文受到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苏州大学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No.30132019)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