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民间服饰刺绣图案的意匠美
2016-01-22常卓
常 卓
(河南工程学院 服装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论中国传统民间服饰刺绣图案的意匠美
常卓
(河南工程学院 服装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摘要:中国传统民间服饰刺绣图案首先以构图、造型、色彩方面的形式美取胜,其次不少形式美的图案也都体现了“画中有戏、百看不腻、内容吉利、合人心意”的内容美,寄托了老百姓趋吉避祸的心理需求和对幸福生活的祈盼。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完美统一构成了中国传统民间服饰刺绣图案的意匠美。
关键词:中国传统民间服饰;刺绣图案;形式美;内容美;意匠美
刺绣对我国传统民间服饰来说是锦上添花的装点,正是精美的刺绣才使得服装由单纯的实用品升华成高雅的艺术品,服饰文化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才愈加重要。
中国传统民间服饰刺绣是女性群体生命情感的象征,是充满女性理想色彩和吉祥美好祈愿的生存艺术[1]。女子们银针飞舞、彩线流动,勾勒出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同时也将人间至美至真的情感凝固在方寸服饰之上,充分体现了意匠美。意匠美既是设计制作本身的合宜巧美,即“巧而得宜,精而合宜”,又包含了作品内容所流露的情态之美,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丰富的创造力和人生智慧。
一、中国传统民间服饰刺绣图案之匠心独运
1.图案饱满、中心突出
中国传统民间服饰刺绣多选用主题式、边缘式或对称式的构图。衣身前后片可刺绣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一般面积较大,在装饰空间内作均衡有序的布局安排,边缘式图案则集中在衣服的门襟、底摆、袖口等边缘部位。服饰品中的配饰包括帽饰、眉勒、荷包、香囊、扇套、钱包、帕袋、钱褡、绣鞋等,常用对称式表达一种中规中矩、均衡对称的美感。
服饰刺绣题材一般是多个形象的组合,在充分显示自身的形态与动态的同时,很好地布局在装饰空间之中。布局上十分注意形与形之间的主次、聚散、疏密、动静的关系,使得图案饱满、中心突出,又符合多样统一、对称呼应、对比调和、节奏韵律等基本形式美法则。例如传统服饰刺绣作品“凤戏牡丹”(见图1),一只小巧玲珑、婀娜多姿的凤凰环绕着一朵盛开的牡丹,创作者夸张了牡丹的饱满丰硕,突出了凤凰的华丽多姿,形象对比鲜明,一大一小,一静一动,强调了一个“戏”字。花丛中的枝叶、花苞与牡丹花相呼应,穿插于装饰空间之中。整体构图饱满,主体夺人眼球。
2.造型生动、随物赋形
图1 凤戏牡丹荷包
创作者针对所要表现对象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随物赋形,并进行适度的艺术加工。例如对原型进行夸张、变形、提炼概括,使描绘对象的形态趋向于艺术化和情趣化,形式感更加完美统一。
夸张变形是我国传统民间服饰刺绣图案的一个重要的造型特征,夸张是在不脱离现实形象的基础上,运用想象和变形,抓住对象的某种特点加以夸大或强调,通过夸张使对象的特征更鲜明,个性更突出,动态更优美。一方面,夸张变形是为了更好地适合装饰空间,另一方面,夸张变形也能够突出形象特征,使图案更具艺术感染力。在我国传统民间服饰刺绣中,想象多于写实,变形多于本貌,奇诡多于自然,在具象再现中充满创作者的想象和抽象意味。如有的绣品动物身上没有斑纹,满是花、果等图案,这是合乎情理的艺术概括与夸张;又譬如娃娃头鱼身的服饰刺绣品(见图2),娃娃头,鱼身子,鱼鳍夸张成翅膀形状。是胖娃娃?是鱼还是鸟?什么都像,又什么都不像,稚拙天成,这是民间独创的“美人鱼”形象,是对夸张变形的极好诠释,寓意着年年有余,又隐含鲤鱼跳龙门(科举高中、飞黄腾达)之意。
简练概括是服饰刺绣图案在造型上另一重要的特征。人们承认传统民间服饰刺绣的艺术价值,关键就在于它不是简单、刻板地模拟对象、照搬生活,而在于它对艺术的追求、提炼和升华,这便是它的魅力之所在。服饰有限的装饰空间和刺绣的制作工艺决定了造型上需要省略细节,将自然形象概括提炼,造型平面剪影化,如对动物的表现多为动物侧面形象,轮廓鲜明清晰,省略繁复的结构、细节,突出动物的形态与动态,简化的同时又特征鲜明。
图2 娃娃头鱼身刺绣服饰品
造型的概括还体现为将形象概括为简洁的点、线、面元素,点、线、面的有机组合使得刺绣图案具有较强的符号化特点。如衣身边缘折线、曲线、圆点、变形文字、块面构成的有机组合,简洁凝练的图案形式感极强。
3.色彩丰富、配色大胆
服饰刺绣既是一种造型艺术,又是一种环境艺术。[2]不同地区的服饰刺绣色彩受当地的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取向和风格。譬如中原地区民间服饰刺绣的色彩一般鲜艳浓烈,多运用高纯度和高明度的鲜亮色,显得率真、纯朴、热烈、狂野;江南传统民间服饰刺绣色彩以清雅见长,以中高明度的灰调为主,结合高低长调的对比,色调明丽,显得清新、洒脱、温润动人。
总体来说,我国传统民间服饰刺绣喜用高纯度色彩进行对比,形成绚丽多彩、鲜艳夺目的装饰艺术效果。如同民间艺人中流传的配色口诀:“红靠黄,亮晃晃;红间绿,花簇簇;粉笼黄,胜增光……”[3]红、黄、蓝等原色搭配极为常见,红上叠绿、黄中有紫、蓝橙交错,强有力的互补色搭配明快绚丽,充满着热情、喜庆之气,既有多元色相的映衬益彰,亦有同一色相的渐变退晕,整体色彩在统一中求对比,在对比中求和谐。
另外,根据创作需要,传统民间服饰刺绣常采用夸张与变异的色彩装饰手法,即对物象的固有色上进行大胆的改变、迁移,红花可以变成绿花,绿叶可以变成红叶。自然界中的色彩信手拈来,不拘一格,不求相似,只重神采,如传统民间服饰刺绣局部“葡萄多子”(见图3),葡萄的果实由蓝与绿、蓝与紫、紫与绿色构成,叶子由不同纯度的绿、蓝、紫、黑等色块构成,用色大胆,富有创意,平面装饰效果极强。
图3 传统民间服饰刺绣局部——葡萄多子
二、中国传统民间服饰刺绣图案之寓意深远
首先,传统民间服饰刺绣是以构图、造型、色彩等形式美感取胜,在创作中汲取了大量民间艺术的营养,如借鉴石雕、剪纸、泥塑、年画等不同门类艺术的造型准则和艺术语言等。
其次,中国传统民间服饰刺绣图案要求形式美与内容美相统一,它不要求真实地模拟客观事物,而是在材料、工艺的制约下,通过人们的喜好、情趣、传统习俗,揭示现实中美的事物或事物中美的方面,表现美好的愿望。
刺绣本身的内容、形式在总体上和当地的各类喜庆活动、民俗风情相呼应,不少形式美的图案也都体现“画中有戏、百看不腻、内容吉利、合人心意”[4]的民族化、大众化的内容美。
所以说,传统民间服饰刺绣本身既是物质生产,又是精神创造,可谓是针针线线都抒情寄意。在封建社会,社会的阶级政治意识、伦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价值取向,都与刺绣纹样的形象与题材结合起来,表现某种特定的含义,刺绣图案绝不仅仅是美化和装饰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其象征意义,几乎是“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刺绣图案利用象征、联想、假托、比拟、夸张、类比、对比、谐音、谐意等艺术手段表达它的思想内涵,寄托了老百姓趋吉避祸的心理需求和对吉祥平安幸福生活的祈盼,也承载着“厚人伦,美教化”的精神追求。同时,把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用一种无声的语言传递给人们,[5]寓情于景,寓教于乐。
“福、禄、寿、喜、财”是我国民间亘古不变的吉祥题材,分别代表了老百姓对幸福、升官、长寿、喜庆、发财五个方面的人生愿望。总体来说,可归为祈富求名情结、祈福益寿情结、趋吉避凶情结、生殖崇拜情结。[5]我国传统民间服饰刺绣图案一般用以下三种形式来表达吉祥的寓意:
第一种是以图案形象来表示,如:龙、凤代表着皇权;牡丹以其雍容华贵的形象,被公认为 “花中富贵”“国色天香”,故象征富贵荣华;金锭银锭代表财富;古松、仙鹤、寿桃、灵芝自古以来就是长寿的象征,表现着世人祈福益寿的情结;鸳鸯表示婚姻爱情;葫芦、石榴、葡萄等由于籽实多,都寓意多子多福;瓜瓞藤蔓绵延、不断开花结果的植物,象征长盛不衰等,是传统民间生殖崇拜的体现。相关例子不胜枚举。
第二种是以名称谐音来表示,即语意双关,如:猫和蝶,谐音耄耋,寓意长寿;蜻蜓和白菜,谐音清白,象征清清白白做人;绣荷花与莲藕,因荷得藕,谐音“因何得偶”,寓意佳偶如意;蝈蝈立于菊花上,蝈与官音近,菊与居谐音,寓意身居官位;一只螃蟹寓意一甲高中,两只螃蟹和芦苇象征二甲传胪、金榜高中等,印证了人们祈富求名的情结。
第三种是用直观的文字来表达,如 “宜子孙大吉祥,大官责亦寿考”等绣文,非常直白地表明了世俗的趋吉避凶情结。
在实际中一般会将以上三种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如传统民间服饰品肚兜(见图4),胸口部位绣一硕大的寿桃,寿桃上绣着“长生不老”四个字。在民间传统文化中,想达到长生不老,就要“积德行善”,因而衣身右侧绣一莲花,莲花在佛教与道教中被视为圣花,是“美”与“善”的象征。同时,绣于肚兜中下方的“爱心”二字亦代表着 “德”“善”,这样就可以使生命长存的价值无限延伸和增值。肚兜下方的“缠枝牡丹”构成“富贵万代”,蝴蝶舞动其中,“蝶恋花”的形象象征爱情美满,“蝴蝶”与“福迭”谐音,寓意福运迭至 ……
图4 传统民间服饰品——肚兜
三、结语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灵莺下柳条。”[6]中国传统民间服饰刺绣以丰富奇诡的想象、结构饱满的构图、感情浓烈的色彩,极尽铺陈世间美景,讴歌劳动创造、生命繁衍、爱情、亲情等与民俗、情感密切相关的主题。在那琳琅满目五彩斑斓的形象系列中,由普普通通的造物过程而创造的现实、神话之混合,饱含强烈的生活气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对人生、对世界的独特见解和审美观念,也使服饰刺绣本身意境顿生,倍添韵致。这种形神兼备、美善交融的深远审美意境构成了我国传统民间服饰刺绣的意匠美,具有典型的美学价值和文化符号意义,彰显着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
[参 考 文 献]
[1]潘建华.女红:中国女性闺房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59.
[2]民间刺绣[EB/OL].(2011-04-13)[2014-05-20].http://baike.sogou.com/v9014.htm?ch=ch.bk.innerlink.
[3]张繁荣.浓艳热烈的纯色装饰——山西民间服饰刺绣色彩艺术的基本特征[J].装饰,2011(11):116-117.
[4]张道一.考工记注译[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26.
[5]崔荣荣,梁惠娥.服饰刺绣与民俗情感语言表达[J].纺织学报,2008(12):78-82.
[6]中华书局编辑部.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2008.
中图分类号:TS941.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18(2015)01-0086-03
作者简介:常卓(1988- ),女,河南洛阳人,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服饰文化和服装设计理论。
收稿日期:2014-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