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承接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化扩张的问题研究

2016-01-22马飞峰

关键词:河南省

马飞峰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河南承接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化扩张的问题研究

马飞峰

(河南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1191)

摘要:目前,河南省生产者服务业总量不断提高,结构明显改善,但发展空间仍然很大。现代物流业对河南生产者服务业至关重要,河南承接生产者服务业的现实差距与挑战是总体规模小、均衡性比较差、经济外向度低、承接国内工业转移任务重、中部省区竞争激烈。河南省承接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化扩张的优势在于:国家政策环境有利、自身基础条件具备、资源优势明显、区位优势突出。

关键词:河南省;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化扩张

一、引言

生产者服务业指为保持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技术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的服务行业。它主要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服务业,是从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出来的新兴产业,其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提供独立的服务。它主要依附于生产企业而存在,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生产环节。在承接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化扩张的问题上,河南还没有提升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实践上也不够重视。充分认识生产者服务业全球化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发展速度的高低关系到经济转型的快慢,也关系到河南未来在我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高低,对其国际化扩张的趋势和形式要密切跟踪和研究,探寻承接的有效途径,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对河南经济发展有所帮助。

二、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华投资的变化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由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逐渐深入内地,领域在逐渐扩大,层次也在逐渐提高,由商品、要素市场逐步深入,外商投资也基本沿着这一轨迹发展。伴随着这一发展轨迹,我国经济发展结构也随之调整,同时,国家、地方的经济政策也相应调整,正是在外商投资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下,经济出现了长期高速增长,地区差距也越来越大,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则是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引进外资的政策。

笔者对2003—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对外经济项下的非金融领域外商直接投资部分进行分析、整理,得到表1。

表1 2003—2012年非金融领域外商直接投资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2003—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2003、2006、2009年外商直接投资含金融业,本表数据已剔除,以保证数据口径统一;2003、2006、2009年数据处理时用所有生产者服务业、非生产者服务业与2012年数据相比较;2002年以前统计公报中未统计外商直接投资,故2003年各项增长速度未计算。

从表1可以看到:首先,自2003至2012年,外商在非金融领域实际直接投资由532.8亿美元增加到1117.2亿美元,增长109.7%,其中非服务业由388.9亿美元增加到525.7亿美元,增长35.2%,服务业由143.9亿美元增加到591.5亿美元,增长311%,表明从2003至2012年,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中,服务业贡献越来越大;其次,外商在服务业和非服务业中的投资比例也在变化,与观察年份2003、2006、2009、2012相对应,非服务业在外商总投资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3.0%、68.7%、57.5%、47.1%,相应的,服务业所占比例分别为27.0%、31.3%、42.5%、52.9%,表明2012年前后外商投资的重点已转到服务业;再次,从外商在服务业投资的结构来看,在生产者服务业上的投资,自2003到2006、2009、2012年,金额由61.7亿美元增加到162.3亿美元、299.0亿美元、391.6亿美元,所占比例由11.6%增长到25.9%、33.4%、35.1%,说明外商在生产者服务业上的投资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外商在非生产者服务业上的投资,自2003到2006、2009、2012年,投资金额由82.2亿美元变化为33.9亿美元、81.7亿美元、199.9亿美元,占总投资比例由15.4%到5.4%、9.1%、17.8%,表明近十年外商对非生产者服务业的投资关注度不高。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对华投资以制造业、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为主。

三、河南省生产者服务业承接国际扩张的历史与现状

1.河南省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动态比较

对《河南统计年鉴—2013》[1]中有关综合、就业等项目进行整理,得到表2。

表2 河南省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法人单位数及从业人员的动态比较 单位:个、万人

①本行数据是带*部门的合计;表中带*号者为生产者服务业。

如表2所示,河南省服务业法人单位数由2008年的227660个增加到2012年的268065个,增长了17.67%,与河南省第一、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17.69%的增幅基本持平,但生产者服务业法人单位数的增幅为23.90%,高于服务业法人单位数的增幅,也高于河南省所有法人单位数的增幅,说明河南省生产者服务业的总体规模有相对增强的趋势。尤其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等法人单位数的增速都在全省平均数以上。从就业人数来看,2012年和2008年相比,河南省总就业人员增加7.75%,服务业增加22.18%,其中生产者服务业增加13.98%,表明2008—2012年间,服务业在解决河南省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表2还可以看到,在生产者服务业中,房地产业增加了124.7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了64.64%,分列第一、二位,这和该时期我国4万亿元刺激经济计划带来的全国性投资高潮相吻合。

从《河南统计年鉴—2013》[1]对外贸易和旅游项目可以看到,2012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资121.18亿美元,非服务业为88.92亿美元,仅制造业就达67.34亿美元,服务业共32.26亿美元,生产者服务业为25.05亿美元,其中房地产业为9.98亿美元,扣除房地产业仅剩15.07亿美元。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到,2012年,外商在豫投资中,服务业仅占26.62%,若扣除房地产业,外商在生产者服务业中投资仅占12.44%,说明外商在豫投资仍以一、二产业为主,同时也表明,该时期河南省服务业的发展主要是由国内投资带动。

2.河南省三次产业、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横向比较

为了解河南省生产者服务业的水平,笔者把反映第三产业、生产者服务业的有关指标与中部其他五省及全国平均水平进行对比。表3是2012年的相关资料,除发展速度外,其余各指标都是按现价计算,对同期各省来说有可比性。

表3 河南省第三产业有关指标与中部其他五省及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2012年)

资料来源: 数据由上述六省2012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而来。

表3表明,2012年,河南省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中部六省垫底,比最高的湖南低8个百分点,与国家平均水平相差13.6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来看,河南仅比山西、江西略高0.7个百分点;再看第三产业贡献率,河南仅29.2个百分点,在中部六省最低,与最高水平相差13.2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7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拉动率、生产者服务业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来看,情况大致一样。总体来说,河南省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贡献率、产业拉动率、生产者服务业状况的各项指标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中部其他各省。这说明河南省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在发展第三产业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发展生产者服务业的空间更大。

四、河南承接生产者服务业国际扩张的现实差距及原因

从上述对服务业的动态分析、横向比较可以看到,在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的宏观背景下,河南省在承接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化扩张的战略机遇期与中部其他五省存在着一定差距。笔者从2008至2012年河南与全国吸引外资的数量对比入手,来分析外商投资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河南吸引外资具有如下特征:

1.起点低、基础差

从表4可以看到,2008年,外商在河南投资为40.33亿美元,占全国的4.36%,以后逐年上升到5.33%、5.91%、8.69%、10.86%、11.44%,而河南人口大致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左右,如果把吸引外资数和各省、市、自治区的人口数相比,河南省自1978年起到2011年,在人均利用外资上才达到全国的平均数,这是河南省经济发展较慢、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表4 河南省实际利用外资与同期全国

资料来源:表4中河南省数据来源于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ha.stats.gov.cn);全国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stats.gov.cn)。

2.均衡性较差

首先,以2012年为例,河南实际利用外资121.18亿美元,其中我国香港地区、我国台湾地区、日本、新加坡、韩国89.24亿美元,[1]占73.7%,表明外资来源地单一,主要来自亚洲国家和地区,来自欧美发达国家的很少。若再细分,来自我国香港地区的达76.7亿美元,占比63.3%。其次,按行业来分析外资投向,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合计达84.9亿美元,占比为70.1%,其中制造业为67.34亿美元,占比为55.6%,而交通运输、技术服务等生产者服务业等吸引外资9.0亿美元,仅占7.4%左右,明显偏少。再次,分布不平衡,郑州、洛阳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地。2012年,外商在郑州、洛阳分别投资34.3亿美元、19.9亿美元,两市占河南吸引外资的44.7%,然后是三门峡、新乡、漯河、焦作等省辖市,分别为7.47亿美元、6.36亿美元、6.21亿美元、5.95亿美元,上述四省辖市合计25.99亿美元,[1]占比25.99%。其余地区比较少。

3.经济外向度低

2012年,全国GDP为51.93万亿元,进出口总额为38667.6亿美元,[1]942,947外贸依存度为47%。同年,河南省GDP为2.96万亿元,进出口总额为517.5亿美元,[1]按统一口径的汇率6.3120计算,河南省的外贸依存度为11%,与全国外贸依存度平均47%的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这表明河南对外经济发展水平低,开放带动的能力亟待提升。

4.承接国内工业转移的情况复杂

目前,粤沪等面临产业升级,区域内处于底部的产业向外转移。河南在加工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具有比较优势,正好顺势承接这些产业,并在这种承接中发展国内、国际的生产者服务业。[2]但目前的土地财政和高房价相结合,推高了生活成本、劳动力成本,降低了我国吸引外资的竞争力,而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出台了更优惠的措施吸引外资,我国吸引外资的速度在减缓,个别年份还在下降,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时必须考虑这一国际背景。

5.中部省区的竞争

对河南省承接生产者国际化扩张的研究应建立在对河南省情、周边竞争伙伴的了解,以及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为了全面、准确分析河南省承接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化扩张的地位,笔者把中部六省涉及经济发展的宏观因素列表(详见表5)对比进行分析。

表5 中部六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态势对比

从表5可知,中部六省区位相近,各有所长。第一,资源禀赋相似,自然资源都比较丰富;第二,都不是经济中心,政策环境相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第三,加快发展的愿望都很迫切,愿意承接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并融入相近的区域经济中。但六省区也有差异,山西、江西、安徽、湖南矿产资源丰富,山西、河南是重要的能源基地,湖北虽然矿产资源较贫乏,但工业基础较雄厚。湖北、河南都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河南应根据自身优势制定正确的承接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化扩张战略。

五、河南省承接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化扩张的比较优势与潜力

1.国家政策、环境有利

一是国家财税体制的改革对河南是一机遇。在新的财税体制中,国家财政将由地区优惠政策转向产业发展优惠政策,以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这虽然存在起点不同的问题,但减少了早期照顾沿海、忽视内地的不得已的财政政策,使内陆各省在制度和政策上与沿海大致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对河南省来讲是一利好。二是沿海产业转移挺进中原,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显著。从表4可以看到,2010年,河南吸引外资62.47亿美元,2011、2012、2013年分别比上年增长61.4%、20.2%、11.0%。2010年全国吸引外资共1057亿美元,2011、2012、2013年分别比上年增长9.7%、-3.7%、5.3%。与全国相比,河南省自2010年后吸引外资的速度加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数倍,尤其是在全国吸引外资下降3.7%的2012年,河南仍然增长20.2%。这表明在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河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上具有一定优势。

2.自身基础条件具备

一是河南基础设施比较完备,交通运输、能源电力等先行经济指标具有比较优势。二是地处全国交通中心,商务成本优势突出。三是产业承接的环境不断改善,一大批产业集聚区先后建成,条件保障齐全。

3.资源优势明显

河南人口规模近亿,居全国第三位。充裕的劳动力特别适宜承接产业转移;农业资源丰富,粮、棉、油、肉类产量均全国领先,具备良好的食品工业发展基础;工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承接先进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基础较完备。

4.区位优势突出

河南地处中原,区位条件得天独厚,是东部产业转移和西部资源输出的重要枢纽。随着高速铁路、公路网的建成,河南的枢纽地位将进一步凸显,为吸引产业转移项目增添优势。

六、河南省承接生产者服务业国际化扩张的政策研究

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分工细化的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传统意义上的工厂概念正在改变,生产的许多环节逐渐独立出来。在许多发达国家,生产者服务业已经相当成熟,从简单的存货、财务管理,到物流、金融服务,再到信息服务、设计、供应链管理,其发展过程都建立在市场基础上。我国也不例外。以上海为例,2013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167.8亿美元,其中第三产业实际到位135.67亿美元,占比达80.9%。再以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为例,2013年全年生产者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234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1%,远高于同期上海GDP增长速度。[3]2012年,我国GDP增长7.8%,第三产业增长8.1%,新增就业人员1266万人;[4]2013年,我国GDP增长7.7%,第三产业增长8.3%,新增就业人员1310万人。[5]这表明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情况下,由于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加快,因而新增就业人数增加,说明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更强。

河南省在新一轮产业升级竞争中,能否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能否在中部六省抢占先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吸引外资的政策,尤其是吸引外资的结构。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先后上升为国家战略,反映了河南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也是河南经济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发展方向。河南作为粮食主产区,对国家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战略必须服从大局,但政策如何制定有许多文章可做。

笔者认为,首先,以工业化的思维来发展河南的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结合新的户籍管理制度,促使人口合理流动到省内大中城市,发挥河南大平原的优势,使土地自然集中,实现土地集约经营,在此基础上,减少对外资在种子培育、农业生产技术合作、农业信息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方面的限制,提高河南涉农行业的工业化水平。其次,充分发挥河南省文化、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努力推进科技、产品、产业、市场创新。以郑州商品交易所为龙头,大力发展商品交易市场,培养多种形式的新兴商品交易市场,同时加快建设多层次的要素市场,尽早建成现代市场体系。再次,要认真研究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规律,结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在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引进国外、省外资金,重点引进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外资、外智,占领信息社会发展的制高点。克服河南不靠海、不沿边、不通航的短板,利用郑州地处全国中部中心的地理优势,抓住我国大力发展高速铁路的契机,把郑州建成铁路、公路、航空中心,在此基础上建成全国的物流中心,加速河南省产业结构的升级。

总之,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理论,财税体制、户籍制度改革措施相继出台,目的都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开放、合理的经济制度,河南省应扬长避短,制定出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在新一轮吸引外资、产业结构升级中抢得先机,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河南统计年鉴—2013[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王耀中,贺辉.基于中心地理论的服务业空间布局研究新进展[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4(4):124-132.

[3]上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3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2014-02-26)[2014-08-20].http://www.stats-sh.gov.cn/sjfb/201402/267416.html.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2年国民经济发展稳中有进[EB/OL].(2013-01-18)[2014-08-20].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1/18/c_124248419.htm.

[5]国家统计局.2013年中国GDP同比增长7.7%[EB/OL].(2014-01-20)[2014-08-20].http://www.hq.xinhuanet.com/finance/2014-01/20/c_119044238.htm.

中图分类号:F1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318(2015)01-0005-05

作者简介:马飞峰(1964-),男,河南南阳人,河南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管理。

收稿日期:2014-12-20

猜你喜欢

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