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视角下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研究 ——以宁波大学为例

2016-01-22郑建岳,王进

浙江体育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新途径社会转型普通高校

·学校体育学·

社会转型视角下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新途径研究
——以宁波大学为例

郑建岳,王进

(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运动训练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教练员和专项体育教师的重任。现阶段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体育竞赛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单独招生的特殊性,为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办学带来了大量新的挑战与机遇。通过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大背景及当前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在总结国内外有关高校运动训练运动队培养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体育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充分利用文献资料,通过对宁波大学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成功经验的个案分析,提出了社会转型时期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人才培养的方案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探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普通高校运动训练改革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对社会转型时期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专业进行改造的一些设想,为我国高校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校高水平运动训练专业人才的办学效率和效益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会转型;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人才;新途径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规划课题阶段成果(12JCWH19YB);学校科研基金(文)项目阶段成果(XKW14D2029);基地校级研究项目阶段成果(TY2013Y03)

收稿日期:2015-09-15

作者简介:郑建岳(1963-),男,宁波慈溪人,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管理.

文章编号:1004-3624(2015)06-0041-05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sports training has bee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majors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of common university, which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coaches and sports teachers. Recently, the sports training major in university were facing large amounts of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uniqueness of student recruit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ing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nd thorough reformation of sports athletic policy. Through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sports training major under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summarizing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domestic and abroad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integrated knowledge of sports scienc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with literature and proposed the plan for sports training expertise and efficient measuremen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the case study of the cultivation mode and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Ningbo university. It was intended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formation direction of sports training major in university during social transformation of China and bring forward assumption for the reformation of sports training major in university, aim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how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benefit of training professional high-leveled sports training expertise in unversity.

Research on the New Cultivation Methods of Professional Sports Training

Expertise in Common University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based on Ningbo University

ZHENG Jian-yue,WANG Jin

(PE College,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

Key words:social transformation; common university; sports training expertise; new approach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生产力水平的飞速提高以及体育竞赛制度改革的深入,我国体育和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20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体育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培养,高校运动训练则肩负着培养教练员和专项体育教师的重任。因此,高校运动训练人才的培养将成为体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工作者们关注和深入研究的热点。

运动训练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57年首设于北京体育学院(当时称为“运动系”)。最初只有北京体育学院一所学校招生,至今,我国高校创办运动训练专业已经过51年的发展,无论是运动队的数量,还是运动员的人数,均已达到相当规模。培养高水平的运动员和教练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行业之间联系日益密切,社会分工日趋精细,当前的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主要表现在:由于扩招各学校的教学设施及师资力量难以跟上扩招的速度,造成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长期以来, 我国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主要通过“金字塔型”和“大厦型”两种方式,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行业之间联系日益密切,社会分工日趋精细,这两种运动员培养方式已逐渐显露出运动员培养效率和效益不足的缺陷,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出现了许多与竞技体育有关的行业,迫切需要相关的人才。

根据社会转型视角下的社会化发展的大背景及当前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高校运动训练运动队培养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体育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采用文献资料法以及通过对宁波大学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成功经验的个案分析,提出了社会转型期我国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人才培养的方案及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探讨我国普通高校运动训练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社会转型视角下的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造设想,为我国高校如何进一步提高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的办学效率和效益提供参考。

1社会转型视角下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人才培养理念

1.1建立人本理念,创建名牌效应

人本理念是指在管理中把人当作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一切管理工作都要服务和服从于人的积极性的发挥,并以此作为衡量管理工作优劣的标准。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管理中坚持人本理念中的“人”是指与建设高水平运动队有关的所有成员,包括校领导、体育学院的管理人员、教练员和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员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员,没有运动员,也就不能称其为运动队了。因此,应把管理工作重点放在运动员身上,了解其心理、掌握其学习训练情况、解决其所遇的多种困难、关心其身体和生活,有的放矢地进行管理和训练,让运动员时刻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面对艰苦的训练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竞技状态。人本理念不仅要求领导要有良好的管理素质,教练员要有良好的训练素质,而且还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的教书育人,教练员的训练育人,行政干部的管理育人和相关部门的服务育人的积极作用,为运动员提供和创造良好的学习、训练和生活环境。人本理念是建设好高水平运动队的主要指导思想,是高校办学理念在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管理中的贯彻落实。

1.2确立了“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

在总结本校“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确立了“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设计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见图1)。

课程体系进一步突出了通识教育、实践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的专业方向模块教育,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按学科类别(专业)招生,前一年按大类培养(运动训练所开设的课程与体教一致),后期根据“志愿+考核”的原则自主选择专业与专业方向,给学生更大的选择权,给学生自我设计与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图1 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学生多层次选择

图2 运动训练专业建设思路框架图

2社会转型视角下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人才培养目标及思路

2.1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地方性、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特点和“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构建本专业学生“就读与就业并举,职前与职后联动”的办学模式,以人才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为出发点,以人才适应社会需求为落脚点,构建“三突出”的培养模式,即突出运动技能教育、突出教学能力培养,突出创新素质培养。开展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的研究;宽基础高运动技能培养模式研究;高运动技能强教学能力的培养模式研究,以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和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及知识宽厚扎实的研究型创新人才。

2.2建设思路

以社会用人单位需求为向导,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培养学生质量为专业建设的出发点与归宿,通过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践环节的改革等途径,构建具有体育专业特色、符合社会需求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思路见图2。

3社会转型视角下普通高校运动训练人才培养新途径的具体措施

3.1创新“教体结合”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的自身优势

所谓“教体结合”,即指教育系统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和竞技、学习俱佳的大学生运动员,使教育系统和体育系统都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达到“双赢”。具体作法如下:

3.1.1疏通招生渠道。教育部和体育局必须把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视为我国竞技体育事业的一项重大国策,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积极支持具有较高竞技水平退役的适龄运动员进入高校,为其他基层运动员提高竞技素质发挥示范作用,以大学为龙头,形成大学——中学——小学一条龙的竞技体育发展规划,确保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生源的可持续发展,按运动成绩的优势来制定文化成绩录取标准,文化成绩标准不要过低,杜绝不正之风,营造公平公正的人才选拔环境。

3.1.2多专业合作培养,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竞技体育人才。在培养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方式上,采用与其他专业(商学院和法学院)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不但把其培养成具有很高的竞技水平,而且还要把其培养成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向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德才兼备,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和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管理学及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素质高,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行政需要,能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社区等从事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秘书等工作的具有法学学士学位的专门人才。使其真正成为一名当代的“复合型”的高水平人才。

3.2采用“参与式”管理模式

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每一个环节或步骤都影响比赛的胜负。训练和比赛前的计划、战术、战略的制定是取得最佳成绩的重要保证。“参与式”管理模式,即指运动员参与运动队平时的训练和比赛的计划、战术、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这样做既体现了民主,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使运动员感到自己有责任、有信心来制定计划。另一方面教练员也可以根据运动员自己提出的战略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做到区别对待,进而更加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成绩。

3.3“学训”矛盾的处理

学训矛盾是目前大多数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大学生运动员的身份是双重的,既要完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又要追求竞技水平的提高,因此,处理好学习与训练这两方面的矛盾是影响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宁波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学习训练时间安排见表1。

表1 本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学习训练时间安排

我们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我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采用:①延长运动员的学习年限,以确保其达到国家规定学习的标准,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毕业后能胜任工作。②发放奖学金,用学习成绩限定资格通过这种激励与制约的关系来调动运动员学习的热情,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③把限制竞赛资格与提供奖励,合理地引入激励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机制,缓解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中运动员存在的学训矛盾。④对我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采用与其他专业融合,这样使得他们能有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⑤采用每天7、8节为固定的训练课时间(其他时间学习理论课),必修共30学分,每学期5个学分,要求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在3年内分6个学期来完成。⑥运动员参与运动队平时的训练和比赛的计划、战术、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3.4文化课成绩与竞赛成绩(获奖情况)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考虑到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特殊性,05级开始不单独组班学习,不单独命题考试。与一本学生完全融合起来,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运动成绩。 如属于课程成绩挂钩的省级及以上统考课程成绩,乘以1.5系数记载,其余课程考核如与学校其他班级统一命题、统一考试者,其成绩乘以1.2系数记载。

通过采用以上的教学改革方案,我校已毕业的运动训练专业学生无论是在文化课,还是专业课上都基本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就业率达到了90%,而且通过到就业单位调查得知,他们都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3.5注重科学训练,完善“产——学——研”一体化

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训练工作是高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运动训练的发展与先进的科学方法是分不开的,使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保证训练质量,提高运动技能和竞技水平是关系到我国大学竞技运动发展的生命力关键。因此,要根据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特点,遵循教育性原则、差异性原则、阶段性原则,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新型训练体系。在训练中,体能训练是基础,技能训练是升华,既要训练技能,又要强化体能。为提高竞技水平还要:

3.5.1科学分配训练时间、合理安排训练密度。高校的训练有别于专业队,由于高校体育训练的课余性,决定了训练时间的有限性;另外,高校运动员除运动训练外都有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其他活动,过重的压力和负担使系统训练出现间断的现象。从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训练角度来说,只有进行循序渐进的不间断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相结合的训练,才能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因此,必须不断探索高校训练的规律,合理的安排训练时间,提高训练密度,缩短间歇时间,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进行科学的训练,在提高训练效益上下功夫,课余训练同样也能取得专业训练的成绩。目前我院有一流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设施和科研队伍,进行运动技术诊断和机能评价,提高运动训练的科学化水平。我校培养出的第一个“三级跳远运动健将”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3.5.2保证训练质量,提高训练强度。没有质量和强度作为保障的训练,所有练习密度的增加都是徒劳。质量与强度的保障源于教练员的严格要求,在严格要求的同时,应针对高校高水平运动队运动员接受高等教育的这一特点,循循善诱,形成自觉训练的习惯。

3.5.3利用寒暑假保持不间断训练。繁重的学习任务,较少的训练时间使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中的绝大部分运动专项成绩下降,利用不间断训练来挖掘运动员技术与体能的潜力,使其在某个训练阶段达到个体最高竞技水平,以保持运动员训练的系统性。

3.5.4科学合理地增加比赛时间。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不仅依靠日常训练,而且还要通过参加不同规模的比赛来提高竞技水平。高校运动员每年参加正规比赛的机会少,不利于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因此针对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运动员参加一些专业体育院校的测验或进行校际间的比赛交流,来丰富运动员的参赛经验。

3.6打造教练队伍,提高训练水平

中国的一句古话叫做: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现代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教练员是运动队的组织者、管理者,教练员能力的高低对运动队的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支专业的、有水准的教练员队伍将是竞技体育攀登运动技术高峰的重要保证。本校运动队现有教练员12名(见表2)。

表2 本校教练员配置情况

本校培养教练员的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应从管理模式入手,今后选拔教练员应采用聘任制,扩大招聘范围。创造优良的训练硬件环境,提高教练员的工资待遇和生活水平,并制定一整套检查、考核和评估办法,明确目标与职责,优胜劣汰,加大奖惩制度,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伍的教练员行列中来,促进学校竞技体育训练水平的提高。

其次,由于高校的体育教师大都具备学历较高、科研水平也相对较强的优势,更应在竞争的大环境下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水准。另外学校的领导要重视教练员的进修和知识更新,采取请近来走出去的办法,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报告和讨论,聘请国内外著名的教练员和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安排教练员到国外或专业队学习和进修,逐步培养和形成一支具有高度科技专业知识的学者型教练员队伍。

4结论与建议

高校运动训练,在我国竞技体育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创办运动训练专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因此,各级政府教育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学校各级领导以及全社会都应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支持,特别是当前高校运动训练的发展问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高校运动训练专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疏通招生渠道,建立高校运动训练人才培养调控机制;处理好学生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运动训练的关系,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质;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和提高教练员队伍的综合能力;加强科学化训练,增加科技含量,完善科研体系;拓宽经费渠道,加快高校运动训练人才社会化进程;建立科学、民主的管理和决策制度;从而促进我国高校运动训练人才队伍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做好2007高校招收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07]20号.2007-03-01.

[2]勾凤云.高校运动训练发展现状与趋势[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112-113.

[3]石红霞.运动训练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路径与策略谋划的审思——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11(3):97-100.

[4]宋信勇.对我国省属高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审视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11):86-89.

[5]李海滨.我国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改革:以首都体育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6(5):432-436.

[6]王红雨,张庆文.我国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建议[J].体育科研,2007,28(6):85-87.

[7]郑振国.我国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5.

[8]辛松和.我国高校体育院(系)运动训练专业人才培养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

猜你喜欢

新途径社会转型普通高校
减肥和改善代谢性疾病或有新途径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立法联系点:群众爹与立法新途径
林下种植三叶青 增收致富新途径
社会转型时期破解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的路径研究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双城记》
战后台湾如何从农业社会转型工业社会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