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2016-01-20罗文
罗文
摘 要:本文通过分发问卷,以及回收问卷对问卷进行分析统计等研究方法,并以贵州拳击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拳击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展开研究。对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基本特征、运动员赛前对自己能力信赖程度等进行了分析。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方面的问题。最后根据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变化的特点,提出了拳击运动员目标设置训练、心态调控训练、比赛动机训练等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 拳击运动员; 赛前心理;心理训练
1 前言
心理状态是在一定时间内,人的心理活动相对稳定的状态,表现出人在当时内外条件作用下的心理活动特征,心理状态一经形成,就会影响到活动的进行,所以运动员在场上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面貌与他是否能够取得优异成绩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运动技术手段、方法日益科学化,运动员之间的技术水平差距也越来越小,另外拳击本身所决定的两人直接徒手对抗的特点,使比赛竞争的程度越来越紧张、激烈。决定胜负的因素除了运动员的技、战术及身体素质外,临场竞技的心理状态对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一般认为,每个人都存在一部分潜在的能量,在某一特定的时刻,通过外界条件刺激会突然爆发出来。所以心理状态的稳定与否就成为影响运动员正常发挥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决定运动员能否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成功的赛前心理训练对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在比赛中获得最佳竞技状态和发挥最大运动潜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结果与分析
2.1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分析
2.1.1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查结果
表 1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调查结果(N=20)
[赛前心理状态 最佳竞技状态 激动状态 淡漠状态 合计\&人数 12 5 3 20
% 60 25 15 100\&]
从表1可以看出,处于最佳竞技状态(战斗准备状态)的人数占60%,处于这种心理状态的运动员能使自己有良好的自信心,积极参加竞赛。处于激动状态(即起赛热症)的运动员约占 25%,这是赛前最适当的情绪出现在了不适当的时间消除,适宜的兴奋情绪尚未到来处于淡漠状态人较少占全体的 15%,赛前淡漠状态的出现,一种原因是赛前训练引起过度疲劳尚未消除,适宜的兴奋情绪尚未到来。
2.1.2 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基本特征
表2运动员赛前应激状态的心理特征(N=20)
[要素特征 所占比率(%)\&情绪过于紧张 86.7
身体不适 80.8
肌肉紧张 78.9
紧张消化不良 75.2
对环境不适应 70.3
食欲不正常 69.6
紧张性发烧或腹泻 34.2\&]
根据表 2 的调查结果显示,拳击运动员赛前应激状态的心理特征中最大的特征是情绪过于紧张占调查总数的86.7%,其次是感觉身体不适,占调查总数的80.8%,都是躯体感觉上不适,但是紧张性发烧或腹泻出现的最少,占调查总数的 34.2%。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比赛时,应该从运动员的这些方面观察运动员的躯体表现,从而能够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调整,使运动员取得好成绩。
2.1.3 运动员赛前对自己能力信赖程度的分析
表 3 运动员对自己能力的信赖程度(N=20)
[信赖程度 完全信赖 有点信赖 不信赖 合计\&人数 10 7 3 20
% 50 35 15 100\&]
根据表3 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贵州的拳击运动员对自己的信赖程度为完全信赖的占总数的50%,有点信赖的占总数的35%,不信赖的占 15%。从整体来看,对自己能力信赖程度较高的运动员占绝大多数,可见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绝大多数是在教练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刻苦训练的,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从而相信自己的能力。但还有一小部分的运动员对自己的能力信赖程度不高,这些人可能平时训练的不刻苦或者心理调节能力差。因此,这就要求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不但进行严格的体能训练,而且还要注重心理训练
2.2 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影响因素
2.2.1 内部因素
2.2.1.1 内环境压力
队友之间的竞争;过高地估计对手的实力;过分看重比赛结果的重要性常常会给运动员带来内在压力。
3.2.1.2个人因素
运动员的年龄、心理素质、文化修养等方面的不同,其抗压能力也有差异。一般来说,年龄大、经验丰富、文化水平高、运动技术水平高的成熟运动员,对自身运动技术水平的阶段性回落,能够正确认识,不会因为一时的成绩下降而丧失继续训练的信心,他们会通过自我调整,在教练员的帮助下,走出低谷,重新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2.2.1.3个性特征对运动员心理的影响
性格是个性特征的核心,也是决定运动员心理水平的重要方面。一般认为高水平运动员必须具备的个性特征是情感的高度稳定性、坚强性、自信心、勇敢和主动性。个性特征主要是培养运动员的气质、性格、兴趣和能力,是要在长期的心理训练中,使运动员在意识的控制下把肌肉运动感觉的心理因素和个人的情绪、情感联系起来。柔道运动员具备了这种心理品质,才能在竞赛中发挥自身技术特点,使得技术动作敏捷、流畅、实效,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2.2外部因素
2.2.2.1 外环境压力
领导、教练和亲朋好友的期盼;冠军指标;各种环境的适应等因素都可能对运动员带来外界压力。
2.2.2.2 对手实力不同对运动员心理的影响
除了运动员自身的条件外,还有许多因素影响着胜负,如对手、裁判、同伴、观众、教练以及气候、场地、器材等,这些客观原因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应激的内因是运动员强烈的动机,在高水平运动中,运动员都有强烈的取胜愿望和成就需要,只是在竞赛中有发挥的好坏之分。运动员往往表现为对比赛有盲目自信的情绪,看似信心很足,但认真分析其内心,就会发现对比赛认识不足,对自己估计过高,有轻敌思想,因而注意力不集中;打胜不打败,一旦处于劣势就会出现大的波动,技术动作变形,节奏紊乱,不能有效的进攻,对对手束手无策,导致失败。
2.2.2.3比赛的规模、性质对运动员心理的影响
比赛的规模越大,赛事越重要时,人们对赛事结果的期望值也越高。而此时运动员对取胜把握不大时就会过多考虑赛事本身,并盲目产生各种幻想,容易在赛前出现失眠、食欲下降(或旺盛)以及躁动不安的心理状态,在临场也会出现过度兴奋、心理淡漠等特征。
2.3拳击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方法举例
2.3.1 比赛动机训练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内因,端正比赛动机对于拳击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佳绩非常重要。教练员要在比赛前将每名运动员的任务和目标交待清楚,这样运动员就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比赛。在对运动员进行动机教育中,教练员要将参加比赛与集体荣誉和国家荣誉联系起来,帮助运动员树立崇高的事业心;要对全队及每名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然后提出具体的任务和措施,让运动员做好技战术、体力以及心理上的各种准备;要与运动员进行充分沟通,了解运动员的真实想法,引导运动员形成有助于成功的比赛动机,形成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
2.3.2 树立信心训练
自信心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能力的评价所表现出来的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的信念程度。拳击运动员要在比赛前树立自信心,一是采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建立起自信心,消除“对手比我强”、“我没有天赋”、“场地不好”等多种消极思想。二是结合运动技术建立起自信心。教练员在比赛前要合理地安排训练难度,为运动员选择的对手应有强有弱,比赛的结果应有胜有负,胜多负少,从而鼓舞运动员的斗志,增强运动员的自信心。三是通过气势表现建立自信心。运动员进入赛区后,可以刻意表现出情绪饱满、信心十足、斗志昂扬的神情,这不仅有利于自己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应有水平,而且还营造了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气势,能使对手摸不着头脑,思想上产生顾虑,从而使自己形成一种无形的战斗力。
2.3.3 放松训练法
“放松”是一项最基本的心理技术,是其它各种心理训练的基础。通过放松训练,不仅可以消除运动员赛前的身心紧张状态,而且还能消除训练和比赛的疲劳。运动员放松训练主要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美国哈佛大学哈·本森博士提出的沉思放松法,其方法是选择一处安静的环境,采用一种舒适的身体姿势,反复默念一个词或短语,排除各种杂念,这样训练20分钟,便可使人进入一种非常放松的境界;另一种是以美国芝加哥心理学家杰科布逊为代表提出的解紧法,也称为渐进放松法,其主要思想是运动员从头到脚依次收缩肌肉,这样保持高度紧张之后,再尽快地放松,这样肌肉就会比平时更放松。
4 结论
4.1当前贵州省拳击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教育并不完善,赛前心理状态能够达到最佳心理状态的仅占12%教练员在实际心理训练过程中,忽视了赛前心里状态的训练。
4.2从整体来看,对自己能力信赖程度较高的运动员占绝大多数。可见运动员在平时训练中绝大多数是在教练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刻苦训练的,具有扎实的基本功,从而相信自己的能力。
4.3 运动员赛前心理应激状态的特征为情绪过于紧张,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过度兴奋、失眠过度的兴奋会使运动员消耗大量的能量,最后使运动员到比赛时体力不支。运动员赛前紧张的主观原因主要是想赢怕输的心理过重,同时也与运动员的个性敏感有关,客观原因主要是比赛的重要性给运动员造成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 张晓静.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探讨[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4(3):45-48.
[2] 郑巧玲.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训练[J].兰州大学学报,2001(S1):227-229.
[3] 汪一含.运动员赛前心理训练与调整方法初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4,18(4):81-83.
[4] 季浏、符民秋.当代运动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