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望月》教学设计及评析

2016-01-20刘芬芬

关键词:望月

刘芬芬

摘 要:本文以《望月》一课教学为例,指导学生体会描写月光的句子,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关注作者的表达顺序和方法,初步感受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关键词:散文品读;形散神聚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24-103-1

一、复习导入

1.今天这节课,让我们继续美好的《望月》之旅。一起读课题。(轻轻地)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这篇文章里,望月望的月亮不是一个,而是三个。它们在哪里?【板书:江中月 诗中月 心中月】

二、品悟“江中月”

过渡:让我们跟着作者先来欣赏那一轮江中月。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

1.谁来读一读这江中月色?(指名读)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月夜?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2.交流

评价:一个“镀”字恰到好处地写出了月光的特点,而且让作者的感情跃然纸上。这就是作者用词的精妙啊!【板书:用词妙】

3.谁能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设计意图】通过读文本,先整体感知月夜的美妙,再抓住具体的词句与文本对话,进一步感悟月夜的静谧、朦胧、神秘之美,体会用词的精妙。层层深入,引发思维的碰撞。

4.月光照水,水波映月。赶快到文中找找和江有关的词语。找到一个圈画一个。

5.你圈出了哪些带江的词?

6.小结:作者就是按“由近及远”的顺序来描摹他所看到的江中月。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描写,文章就更加有条理。【板书:有顺序】

7.【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不仅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更要关注的是其表达形式,即写作方法。在这里,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顺序。

三、品读“诗中月”

1.这是一轮美轮美奂的江中月,诗中月在哪里呢?(随学生交流映示6句诗)

这是小外甥和舅舅对诗。你们想不想来对一对?(指名对诗,相机指导)咱们男女生来对一对。师生对诗、小组PK对诗。

2.孩子们,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诗人望月的心情不同,感受也不相同。所以在诗句中不仅有月景,还有作者心中的一片情思。【板书:一片情思】

3.在这样的月夜,诵诗,赏景,月诗和月景也已经融为了一体。难怪作者说——“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4.这一刻:我们醉了,醉在这清幽的月色中,醉在这旷远的诗句里。再读。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初步感受月亮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诗人心中成为了寄托情感的象征。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学生欣赏着月景,吟诵着月诗,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诗句,感受到中国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领略了月光中的诗情之美。

四、品析“心中月”

过渡:那么,在小外甥心中,月亮又是什么呢?浏览第14~20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

1.在爱幻想的小外甥心中,月亮像什么呢?(“像眼睛,天的眼睛。”)我们通常会把月亮比做什么?而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了天的眼睛,你觉得怎么样?

2.在小外甥的眼里这是什么样的眼睛呢?

出示:“这是明亮的眼睛……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1)你能理解小外甥说的这段话吗?(指名说)

(2)(出示月相图,讲解)

(3)你读懂了小外甥的心中月了吗?出示填空。

3.瞧,小外甥的想象多么奇特!你们看,月亮闭上了眼睛,我们就看不见它了;它偷偷睁开,我们就看见了“露似珍珠月似弓”,再睁大一点,我们就看见了“峨眉山月半轮秋”;它圆圆地睁大一次,我们就“呼作白玉盘”。月满月亏,在一般人眼里不过是自然现象,可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眼里,这分明是——【板书:一个童话】

【设计意图】加入这个引读诗句的环节,让学生感受月亮一个月的变化形态;同时也使“心中月”和“诗中月”能巧妙融合起来。

4.小外甥是怎么讲述这个童话的?

5.【播放音乐】创设情境,展开幻想,写一写: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

交流,评价。

6.听出来了,月亮在大家的心中,分明是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是一首趣味盎然的儿童诗呀……!【板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幻想,让他们去表达,培养他们对文章意蕴的领悟、体味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唤醒沉睡在学生心田中的与之相似相通的生活经历、经验和感受,从而萌发一吐为快的表达欲望。

7.不知不觉中,天边那些淡淡的云絮慢慢聚拢起来,月光被云层封锁了。看到此情此景,小外甥怎么说的?

8.“前后呼应”的写法在文章中还有,赶快到文中找一找。(指名说)一头一尾,我们称之为“首尾呼应”。正因为前后呼应、首尾呼应,文章才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

1.一轮月亮,在作者眼里展现的是一幅美景;在诗人眼里,寄托的是一片情思;在小外甥心中,引发的是一个童话。同是天上的一轮明月,为什么到了不同人的眼里、笔下,就变得不一样了?

(每个人的心情不一样,望见的月亮就不一样了。)

2.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这就是“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心中有情,月亮才分外美丽。让我们再次用心地望一望这轮明月,齐读课题。

六、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第二自然段,写一处景物,注意观察顺序和准确用词。

猜你喜欢

望月
月到中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清供、望月
望月
品诗赏词
品诗赏词
灵龟望月
天狗望月
望月怀远
初冬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