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空间联系研究
2016-01-19吴乐,霍丽
吴 乐, 霍 丽
(1.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7; 2.西北大学 学报编辑部,陕西 西安 710069)
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空间联系研究
吴乐1, 霍丽2
(1.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710127; 2.西北大学 学报编辑部,陕西 西安710069)
摘要:基于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这一重大战略布局,运用集聚—碎化指数、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功能测定模型,对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五省(区)的重要节点城市的产业发展均衡度、对外服务功能和产业异同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节点城市的经济集聚作用明显,但经济实力标准值与其城市流倾向度标准值不匹配,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同构化趋势明显,没有形成互补式发展格局。因此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城市在发展中应利用其地域的特殊优势,发展互补型产业,最终形成分工协作、多样化发展的格局。
关键词: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集聚;碎化;城市流;职能强度
习总书记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意味着我国将进一步放开向西开放的步伐。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主要依托的是经济带上各重要节点城市的协调发展及其带动辐射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中国范围内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北五省(区)和重庆、四川、云南、广西西南四省(市、区),经济带上各重要节点城市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经济带上交通、贸易、投资、金融互联互通的必要物理载体。因此有必要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之间的关系,以正确分析和判断其发展趋势,为优化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空间结构,推动丝绸之路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相关文献评述
进入21世纪,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的空间组织也经历着巨大变化,同时也产生了如城市空间结构“扁平化”“均等化”、区域发展失衡等一系列问题。袁志刚指出目前中国城市的产业发展具有同质性,城市功能划分不明显,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造成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并呈现出“扁平化”的发展特征[1]。王小鲁论述了城市结构体系的“扁平化”发展会引发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困难以及制造业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2]。朱希伟等通过国内外比较发现中国城市规模普遍偏小且“均等化”的现象明显[3]。方创琳指出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现状是相互竞争,重复建设,没有形成深度合作,出现徒有虚名的共同繁荣假象[4]。刘修岩通过研究发现经济活动的集聚在带来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造成地区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5]。基于对中国城市格局的现状判断,张伟、黄胜恩在差异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城市群差异化经营的发展理念[6]。赵勇等也指出应注重城市群的差异发展,通过协调城市间的职能定位,来实现城市群功能一体化和利益的协同化发展[7]。
对于城市空间联系的定量研究。夏显力等运用集聚—碎化指数测度的方法对区域内城市空间分布的均匀与分散状况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此来判断外围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合作与互补倾向[8]。城市的对外服务功能是城市区域内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王海江等认为城市流强度揭示了城市对外联系的强弱,是一个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的量化指标[9]。陈群元等通过研究环长株潭各城市之间的城市流来分析各城市对外空间联系的内容、广度和深度[10]。赵渺希从区位商、职能强度、产业异同性等方面对长三角区域的城市功能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动态分析,揭示了城市功能的演化特征[11]。
学术界高度关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广泛研究,形成比较统一的观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需要重视区域内城市一体化的发展。王保忠、何炼成等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就是要求经济带上各城市之间形成空间布局合理、产业协同发展、要素市场共享的多中心城市链[12]。程云洁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以各中心城市为发展节点,通过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在城市之间的自由流动来实现经济带上各城市的合作与共同发展[13]。由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政策红利,国内众多省份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展开了竞争。白永秀等认为西北五省(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应以西北五省(区)为建设重点,以此提高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水平[14]。
通过上述文献可以发现,当前学术界对城市空间联系的研究相当广泛和深入,同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研究也比较丰富。但不足的是: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节点城市的空间联系研究,定性描述较多,定量分析较少。本文将运用集聚—碎化指数、城市流强度模型、职能地位测度和产业异同性测度等方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区的经济均匀程度、外向功能、职能分布和产业异同性进行定量分析,试图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经济带上节点城市的空间联系,并以此来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出现实判断。
二、城市空间联系的研究方法
(一)集聚—碎化指数测度法
为了深入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各节点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均匀度,运用集聚—碎化指数测度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空间格局。碎化指数是衡量城市区结构的比重值,而均匀指数则体现了城市区结构的均匀程度。本文借鉴夏显力关于碎化指数与均匀度指数的测度法[8],通过计算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碎化指数与均匀指数,来揭示节点城市内部的集聚与碎化态势。碎化指数计算方法:
(1)
(2)
I*越接近1,表示该城市区的整体经济活动越均匀。
(二)城市流强度模型
城市流强度是指城市功能向外扩散的作用值,其计算方法借鉴陈群元等[6]的城市流强度理论模型, 其计算公式为:
F=N·E
(3)
式中,F为城市流强度,N为城市外向功能的实际影响,E为城市外向功能量。考虑到指标选取的容易性,选择城市从业人员作为城市功能量的度量指标,因此计算公式为:
Ni=GDPi/Gi
(4)
Eij=Gij-Gi(Gj/G)
(5)
GDPi为i城市的国民生产总值,Gj为所在区域中j部门的从业人数,Gij为i城市j部门从业人员数,Gi为i 城市总从业人员数, G为城市所在区域总从业人员数。因此,i城市的城市流强度Fi为:
Fi=Ni·Ei=(GDPi/Gi)·Ei=GDPi·(Ei/Gi)=GDPi·Ki
(6)
(7)
(8)
式(7)和式(8)中:maxGDPi与maxKi分别为各城市国民生产总值与城市流倾向度的最大值。
(三)城市功能测定模型
城市功能的测定首先要对城市的产业专业化程度进行判定,按照孙红玲专业化系数的计算方法[15],某个城市中某部门的专业化水平为:
Cij=1-1/Lqij
(9)
Lqij为区位商,也就是要借助区位商来判断城市的专业化水平,当Cij>0时,表示i地区j 部门的产出既满足了本地区的需求,同时还有剩余并向外输送,说明其专业化程度高;当Cij≤0时,则表示i地区j部门的专业化水平低。
职能地位的测定借鉴了赵渺希通过区位商的简便算法[11]:
Tij=(Lqij-1)/2+|Lqij-1|/2
(10)
(11)
式中:Tij为i城市j行业的相对职能规模;Xij为i城市j行业职能地位,其值在0~1之间变化。
产业异同性的测定借鉴克鲁格曼(PaulR.Krugman)提出的专业化分工指数来衡量地区之间产业的异同性:
(14)
式中:Sik表示城市i与城市k之间的产业发展趋同状况。当Sik⟨0有着产业趋同的倾向,反之,则意味着两个城市的产业处于差异性的发展趋势。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各节点城市空间联系的测度
本研究以西北五省(区)的各省会城市为研究对象,包括西安、兰州、西宁、银川和乌鲁木齐,为了全面衡量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空间联系,本文依据《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的经济指标,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经济发展均衡度、外向辐射作用、外向联系、城市职能体现和产业差异化进行定量测度,以观测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发展空间格局。
(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各节点城市的集聚—碎化指数测度
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功能体现需要确定节点城市在其省份范围内的经济集聚程度以及各节点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选取的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2000—2013年第一产业总产值、第二产业总产值、第三产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财政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8个指标,根据公式(1)、公式(2)计算各节点城市的碎化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各节点城市的碎化指数与均匀度指数(2000—2013年)
注:西安包括西安市、铜川市、宝鸡市、咸阳市、渭南市、延安市、汉中市、榆林市、安康市、商洛市10市;兰州包括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平凉市、酒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12市;西宁包括西宁市、格尔木市、德令哈市3市;银川包括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固原市、中卫市5市;乌鲁木齐包括乌鲁木齐市和克拉玛依市2市。
总体而言,5个节点城市的变化很相似,都经历了一个集聚的过程,随后又转向碎化的发展趋势。单从碎化指数来看,经过十多年的发展,5个城市的格局并没有发生变化,依旧是兰州>西安>银川>西宁>乌鲁木齐,其中除了西宁与乌鲁木齐外,其他3个城市的2013年的碎化指数小于2000年的值,说明西宁与乌鲁木齐的集聚程度最明显。从均匀度指数来看,5个节点城市发生了一定调整,即从2000年的银川>西安>兰州>乌鲁木齐>西宁,变化为2013年的乌鲁木齐>兰州>银川>西安>西宁,虽然与前边的碎化指数所显示的格局变化不同,但从各个城市的均匀度指数变化方向来看,还是验证了碎化指数变化的趋势,即碎化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综合碎化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兰州在其所属的城市区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在空间结构上更为均匀;西宁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且其均匀度指数最低,其原因是与周边城市的经济基础、发展条件差距过大有关,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单向集聚,内部发展极不均衡;西安的均匀度指数仅高于西宁,与其自身相比,均匀度也小于2000年的数据,说明西安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注重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到目前为止,银川在经济带的位置最为稳定,指数变化幅度也最小,但还是有一定的集聚趋势;与乌鲁木齐碎化指数最低相反,乌鲁木齐的均匀度指数最高,说明其城市的集聚作用虽然较为明显,但内部的发展均匀性也好,与其他城市发展水平相当,形成了以乌鲁木齐与克拉玛依为两个增长极的城市结构。这种先集聚后碎化的发展趋势与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路径相符,从最开始生产要素向中心城市的集聚,到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扩散效应的产生,最终形成“中心—外围”一体化发展的空间结构。
(二)丝绸之路经济带各节点城市对外服务功能的强度
城市的外向功能也就是城市对外服务的能力,为了综合考量丝绸之路经济带各节点城市的外向程度,本文利用城市流强度模型计算各城市的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等,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各节点城市的城市流强度与倾向度
从表2可看出,所有被研究城市的外向功能量差距都较大,外向功能量最大的城市西安的值有15.7326,因此,西安属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外向作用最为明显;乌鲁木齐的外向功能量居其次,其值接近10;西宁的外向功能量最差,仅为2.6166,说明西宁在经济带上属于最为封闭的城市。
根据公式(3)求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各节点城市的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娱乐用房屋,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20个主要外向行业的区位熵,发现没有一个城市的所有外向行业的区位熵均大于1。西安、兰州、西宁有7个行业的区位熵大于1,银川为9个,乌鲁木齐为12个。
就节点城市各行业的外向功能量Eij而言,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起点城市,只有7个行业外向功能量大于1,其中制造业的外向功能量最大,为7.1019,同时还存在采矿业、电力燃气、金融业和商业服务业等13个行业的外向功能量为0,表明其工业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不足,金融业和公共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其特大级城市地位不相称,严重影响了其核心城市的集聚和辐射作用的发挥,表现出典型的工业城市的单一功能,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而近邻西安的兰州和西宁的外向功能量,仅有7个行业的外向功能量大于0,其中包含采矿业、建筑业、金融业等;从西安、兰州和西宁的横向比较来看,除了第一产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外,其余产业在3个城市间形成了互补关系。虽然西宁的总外向功能量仅为2.6166,但是在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3个产业在3个城市间具有绝对优势;银川有9个外向功能量大于0的行业;乌鲁木齐最多,拥有12个外向功能量大于0的行业,但是其总外向功能量并不是最大的城市,说明乌鲁木齐的所有行业发展最均衡,也印证了之前对于乌鲁木齐城市经济的均匀程度最高的检验。
依据城市流强度值,可以将城市带各城市分为三类:高城市流强度值城市——西安、乌鲁木齐;中城市流强度值城市——兰州、银川;低城市流强度值城市——西宁。从功能效率来说,5个城市的差距不大,但是从城市流强度来看,5个城市的差距却十分明显,除乌鲁木齐与西宁外,其他城市的功能效率值均与其城市流强度不匹配。整体来看,西安的经济实力最强、城市流强度最高,且远远高于其他城市,但其功能效率和倾向度却仅高于西宁市,位列第四,说明虽然西安市的综合外向服务能力不强,但其在制造业、信息传输业、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和其他服务业拥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兰州和乌鲁木齐一样,各项指标均属稳定,但是乌鲁木齐拥有最多的外向功能行业,综合外向能力最强;银川凭借其电力、燃气业的绝对优势,成为城市功能效率和倾向度最大的城市,但是总外向功能量却仅高于西宁,说明银川的经济结构极其不合理,对外的依附性太强,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各节点城市的职能分布与产业异同性演化
应用公式(9)计算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的专业化系数得出,经济带上5个节点城市中专业化系数小于0的行业占有较高比例,说明这5个城市中各部门的专业化水平处于较低层次,其中专业化系数大于0.5的专业化部门只有兰州的采矿业(0.5163)、银川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6937)和乌鲁木齐的农、林、牧、渔业(0.6787)以及采矿业(0.6098)。专业化系数大于0.33的主导专业化部门有西安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0.3831)和居民服务、修理及其他服务业(0.3646),兰州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0.3592),西宁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3818),银川的金融业(0.369)和租赁、商业服务业(0.438),乌鲁木齐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4193)和租赁、商业服务业(0.3447),这说明每个城市都有其明显的专业化部门,但专业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平。
就各节点城市的专业化系数而言,西安虽然没有专业化程度很高的部门,但相较于其他城市,其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这些行业都具有专业化优势;兰州在教育行业具有绝对优势;西宁的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具有相对优势;银川的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具有一定的优势;乌鲁木齐的农、林、牧、渔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优势明显。
城市职能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也是对各节点城市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承担不同的城市职能使各节点城市之间在保持良性互动的同时,又不会相互干扰。城市专业化程度高的部门就承担了这个区域的主要职能,城市职能可以是单项,也可以是多项。利用公式(10)和(11)计算西安、兰州、西宁、银川、乌鲁木齐的城市职能得出表3。
表3 各节点城市的职能地位
通过表3可以看出,在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城市的专业化系数越高,其职能强度越高。当然也存在例外,如采矿业方面,虽然从上一节的专业化系数来看乌鲁木齐最高(0.60975),然而兰州的职能强度却最高(0.18734),说明一个城市所担当的职能并不一定是其专业化系数高的行业,在5个节点城市中,兰州在采矿业方面拥有中心职能地位,银川的批发和零售业专业系数最大,然而西宁的城市职能强度值更大。
本研究还尝试以克鲁格曼分工指数进行城市间产业异同性分析。由于本文主要是从演化的角度来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现状,因此异同性分析从2002年、2012年两个断面的城市功能进行分析考察。
表4节 各节点城市的产业异同性
从表4可以看出,在2002年除兰州、西宁外,其余节点城市之间的产业相似性并不突出,经过10年的发展,产业异同性指数普遍减小,表明5个节点城市之间的产业差异性总体上是减弱的,只有西宁和西安、西宁和兰州这两组城市的产业结构有着差异化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说,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各节点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同构化趋势明显,城市间还未形成互补式的发展格局,从长期来看,这种趋势将会制约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持续发展。
四、结论
通过实证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互补式发展格局尚未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一,丝绸之路经济带处于多中心发展状态,节点城市也由集聚状态转为均匀化发展趋势。经济的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这种生产要素的高度集中也与城市内部空间多元化、均匀化、一体化的发展相矛盾。此外,虽然每个城市都有均匀化发展的趋势,但仅仅通过均匀度指数,很难判断城市是否有“碎片化”发展的趋势。因此要从政策措施等方面,缩小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差距,避免经济发展的碎片化,通过经济集聚的扩散效应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经济发展格局,提高城市的组织化程度,从而促进城市的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实现城市内部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向西开放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各节点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倾向度等的对比分析发现,西安的整体经济实力高于其他4个城市,然而城市流倾向度却不是最高,仅仅高于西宁,说明西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其综合对外服务功能的提升;其他城市的城市流倾向度也与其经济实力并不相符,因此提高各城市的经济总量也是当务之急。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各节点城市目前仍处于工业经济的增长阶段,要想提高其外向功能,仍要以提高其工业化水平为基础,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各城市已初步形成的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的有利条件,在提高节点城市在本省区域内的辐射作用的基础上,还要加强与其他节点城市之间的产业联系,形成网络式发展的产业关联协作关系,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城市集群效应。
第三,从总体上来看,各节点城市职能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不存在单一职能的城市。经济带上节点城市的产业异同性演化趋势也是朝着同质化的方向发展,不利于城市间的分工合作。但这种产业的同构是经济发展中的趋势,可以用集聚的扩散效应来解释,因此今后各节点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在调整上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西安作为向西开放的新起点,起到承东部地区接西部地区的纽带作用,需通过架通物流枢纽和国际商品物流集散中心的建设来实现这一目标,利用其在制造、教育、科技和信息服务方面的优势,在经济带建设中起到辐射、带动、服务和支撑的作用。宁夏自古便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与沿线众多穆斯林国家文化相同,有着经济、贸易方面的独特优势,应在能源燃气、金融以及文化旅游等领域成为中国与阿拉伯世界国家以及穆斯林地区合作的承接区。甘肃应利用其采矿业、教育资源和建筑行业突出的优势,加强配套服务业的发展,通过能源基地的建设提高其综合对外服务水平。青海是我国西部交通的战略枢纽,因此西宁要加强交通运输、仓储和物流业等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口岸开放,争取更多的国际项目,不断完善丝绸之路战略通道。新疆是我国西部开放的重要门户,应结合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同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旅游合作,培育以乌鲁木齐为核心的新疆—欧亚旅游商贸圈,推动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文化旅游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志刚,绍挺.土地制度与中国城市结构、产业结构选择[J].经济学动态,2010,(12).
[2] 王小鲁,夏小林.优化城市规模 推动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9).
[3] 朱希伟,陶永亮.经济集聚与区域协调[J].世界经济文汇,2011,(3).
[4] 方创琳,王德利.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的综合测度与提升路径[J].地理研究,2011,(11).
[5] 刘修岩.空间效率与区域平衡:对中国省级层面集聚效应的检验[J].世界经济,2014,(1).
[6] 张伟,黄胜恩.中原城市群的差异化经营策略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
[7] 赵勇,白永秀.中国城市群功能分工测度与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2,(11).
[8] 夏显力,赵凯,马健梅.陕西关中城镇集聚碎化指数测度及其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9] 王海江,苗长虹,郝成元.中国城市群对外服务功能强度与结构分析[J].人文地理,2010,(1).
[10] 陈群元,宋玉祥.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J].经济地理,2011,(11).
[11] 赵渺希.全球化进程中长三角区域城市功能的演进[J].经济地理,2012,(3).
[12] 王保忠,何炼成,李忠民.“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一体化战略路径与实施对策[J].经济纵横,2013,(11).
[13] 程云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J].经济纵横,2014,(6).
[14] 白永秀,王颂吉.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纵深背景与地缘战略[J].改革,2014,(3).
[15] 孙红玲.论产业纵向集聚与财政横向均衡的区域协调互动机制[J]. 中国工业经济,2010,(4).
[责任编辑卫玲]
【经济研究】
The Resurch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Node
Cities in Silk Road Economic Zone
WU Le1,HUO Li2
(1.SchoolofEconomics&Management,NorthwestUniversity,Xi′an710069,China;2.EditorialDepartmentofJournalofNorthwestUniversity,Xi′an710069,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zone construction of this major strategic layout, by using Agglomeration-fragmentation index, urban flow intensity model and measurement model of urban functions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 important node in the five provinces of the western city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foreign services and industrial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were determined. Through analysis of urban economic agglomeration nodes obvious effect, but the economic strength of the standard value and its tendency of urban stream standard values do not match,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between cities isomorphic trend is obvious, there is no complementary between urban development pattern. Therefore, cities in developing industry should take advantage of its special advantages and avoid the development of homogeneity and the surrounding cities, and ultimately the formation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the pattern of diversific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Silk Road economic zone;node cities;agglomeration;fragmentation;urban flow;unctional strength
作者简介:倪明明,男,陕西渭南人,西北大学博士生,从事区域货币合作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CJY130);西北大学金融学“三秦学者”岗位支持项目
收稿日期:2015-06-06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DOI:10.16152/j.cnki.xdxbsk.2015-06-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