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英语新闻语篇中显性与隐性评价的动态关系

2016-01-16吕琴萍

关键词:英语新闻

论英语新闻语篇中显性与隐性评价的动态关系

吕琴萍

(杭州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杭州311121)

摘要:新闻体裁的客观性、真实性准则决定了新闻话语在不同程度上限制显性评价的呈现,而其中的隐性评价则需要读者通过对描述性话语的正确解读进行合理推断。因此我们将显性、隐性评价与及物结构之间构建联系并探索其中规律,同时结合动态语境进行研究,力图达到对新闻语篇评价色彩整体、准确的把握。

关键词:英语新闻;显性评价;隐性评价;动态关系

作者简介:吕琴萍,硕士,杭州师范大学。

文章编号:1672-6758(2015)03-0067-4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Due to the requirement for objectivity and authenticity, explicit evaluation in News is limited to some extent; while the implicit evaluation needs to be inferred with reason after the correct interpretation of descriptive discourse. To the end of a comprehensive and 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evaluation in news, we carry out the research through exploring the rules of the interrelation of explicit and implicit evaluation in dynamic context.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符号,所构成的话语反映人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对周围事物的判断。因此话语中包含着人的种种评价,正如Thompson & Hunston(2000)[1]所说的“任何人类所使用的话语都传达着作者或说话者对客观世界中的各种事件和事物的观点及态度”。然而评价有直接与间接,显性与隐性之分。直接、显性的评价易于辨识,而间接、隐性的评价则不易辨识。

新闻语篇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裁,由作者控制并撰写在文本中,在描述事实的同时传达思想,因此不仅传达概念功能,而且体现人际功能。考虑到语篇的客观性、权威性的准则,多数情况下新闻作者通过间接的语言资源来表达自己的立场与观点。新闻中少数直接、显性的评价主要通过词汇层面来体现,而大量间接、隐性的评价基于语法结构层面的评价处所来体现,即小句的及物结构,两者有规律地呈现构成完整的语篇布局。因此将探索语境中的及物结构变化规律,从而判断显性、隐性评价在语篇动态的、阶段性的布局特征与相互作用。

一显性与隐性评价

在《评价的语言》一书中,Martin和White (2005)从语篇的人际视角对评价做了如下阐述(转引自刘,2007):[2]“评价资源关注作者/说话者在语篇中对所呈现的材料和交际的对象所持有的立场的主体存在,即如何表达赞成/反对,热爱/憎恨,表扬/批评,并影响读者/听众的感受,关注由语篇建构的社团的共同情感和价值,以及激发这些情感、品位和评价的语言机制,关注作者/说话者如何为自身诠释特殊权威身份或角色,与现实的或潜在的读者/听众建立联盟或疏远关系,如何为他们的语篇构建潜在的或现实的读者/听众”。

评价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际意义层面的显性评价,而往往忽略了具有描述性质的概念意义层面上的评价。事实上,评价的辨识度是一个连续体,具有明显评判性质的显性评价与具有描写性质的隐性评价分别位于该连续体的两端,因此有必要将两者相结合对语篇进行全面的考察。

1.显性评价。

评价并非是独立存在的一种结构,而是依赖于具体的语言结构中。对于显性评价的研究多集中在词汇层面,主要针对形容词、副词与名词。以下例子选自BBC News有关Nelson Mandela的系列报道的其中一篇,题为 Nelson Mandela death: What now for South Africa?

(1)评价性形容词:It has been a momentous week in South Africa. 其中“momentous”表达的是显性评价资源中的鉴别意义。

(2)评价性副词:... they will genuinely try to mimic. 其中“genuinely”表达的是情感意义。

(3) 评价性名词:The global humiliation of President Jacob Zuma at Tuesday’s stadium event ..., 其中“humiliation”是新闻作者的判定意义。另外,刘世铸(2011)[3]将评价性词汇与句式相结合,探索评价的句法结构潜势。通常来说,在显性评价中说话者/作者介入程度较高,较容易由读者辨识其立场与态度。

2.隐性评价。

评价也可通过隐性的方式透露。对于隐性评价,Martin & White(2005)[4]指出,“即使语篇中没有任何表示态度的词汇,概念意义的选择也足以引发评价”。朱永生(2009)[5]认为,“所谓隐性方式,就是指通过那些貌似中性(neutral)但隐含评价意义的成分和句式而不是那些明晰的话语标记来表达评价意义”。通常隐性评价具有描述性特征,说话者/作者介入程度低。目前国内对隐性评价的研究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词汇层面的研究有:金娜娜(2009)[6]主要研究动词的隐性评价,认为心理过程动词、行事动词、近义词中的低频词(即具有标记性意义的词)、被动语态的动词都具有隐性评价功能。事实上,这一研究是由及物性系统这一视角出发的。无论上述的具有隐性评价意义的动词,还是词汇隐喻,都离不开语篇语境的支撑。第二,语篇层面的研究有:魏在江(2011)[7]肯定评价的语用特性,从语用预设的视角研究语篇的评价功能。王天华(2012)[8]对从语篇发生学的视角对新闻语篇隐性评价意义进行研究。

二评价与小句的及物结构

概念意义层面的小句及物结构对评价研究有一定的影响。朱永生(2009)[5]提出“现有的评价分析基本上侧重于人际意义层面上的词汇评价作用,对概念意义层面的评价作用研究很少,而事实上及物性系统在体现评价意义尤其是隐性评价意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以下将分析新闻语篇中的及物结构特点,同时对比显性评价、隐性评价分别与各及物结构之间的关系。选取的语料为BBC News中7篇有关Nelson Mandela的系列报道。表1为及物结构的总体表现,结果如下。

表1及物结构的总体表现

物质过程小句在总过程小句中所占的比例约为52.37%,其次为言语过程小句占29.29%。因此大量使用具有描写性质的物质过程和借用他人之言,以体现客观性与真实性是新闻语篇普遍采取的手段。再者,表面上物质过程小句所占比例最高,但多数都嵌套在言语过程小句中。由此可见,新闻作者有意通过大量借言“客观介入”事态,使得传达的信息和人际意义显得更为可信,从而增加读者的可接受度。

1.显性评价与及物结构。

从传统语法结构上讲,通常显性评价出现在复合句的主句,主句中的评价意义可投射至从句。相反,从句中的评价也会反投射到主句之中,并对全句的评价意义进行强化。如:The ANC made a huge mistake in trying to think it could present the current leadership as a continuation of the Mandela generation. 根据统计结果,在及物结构的分布上,显性评价也具备自身的特点。

表2显性评价中及物结构的表现

表2 显示,显性评价在总的及物结构中仅占34.91%,这是由新闻体裁的特性决定的。具有显性评价意义的存在过程小句约占存在过程小句总数的80%,其次是心理过程约为78.95%,以及关系过程为70.59%,由此可推断,新闻语篇中显性评价所依赖的及物结构主要集中在以上三种。同时,绝大多数关系过程与心理过程嵌套在言语过程小句之中,嵌套其中的内容所体现的评价会反投射到言语过程中,并影响整个言语过程的评价意义。通过借言进行显性评价,表明了作者对说话者所表达的信息持有自己的意图。另外,言语过程中的显性评价多为直接引语,如 "Part of me is sad but I'm also happy that he has found peace"等大量句式。

2.隐性评价与及物结构。

从功能上讲,隐性评价处所多集中在描写或陈述事实的话语中;从传统语法上讲,多处于复合句的从句中,影响整个句子的评价判断。下列表3是隐性评价与及物结构的关系体现。

表3隐性评价中及物结构的表现

表3显示:隐性评价在总评价中占61.24%,说明新闻语篇内容大部分传达隐性的评价意义,以保证客观性,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读者的观念与态度。Thompson& Hunston(2000)[1]也从新闻的根本目的出发,认为“句子中的评价越不突出,就越有可能操纵读者”。同时,所有的表示描述的行为过程小句都呈现隐性评价意义,78.53%的物质过程都具有隐性评价意义,这两种过程构成隐性评价依赖的主要结构,不易被识别。表达隐性意义的言语过程为49.49%, 略高于显性的言语过程48.48%。朱永生(2009)[5]指出,隐含的评价意义“与讲话者的介入程度有着紧密的联系”。言语过程的隐性评价多为间接引语或含隐喻成分的小句。如:The group's chair, Kofi Annan, said the world had lost "a clear moral compass".

除了上述具有正面或负面评价负载的显性、隐性评价,还有少量零评价的及物结构,在此不再进行阐述。

三评价与语篇动态布局

对于语篇评价资源的考查,仅仅停留在词汇与及物结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把词汇研究和语法研究以及语境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对评价意义的解读获得比较全面的认识”。[5]因此,我们将对Nelson Mandela death: What now for South Africa?这篇报道的一个完整片段(从开头到"We have been trying by all means to make sure that we don't do things that would upset him.")进行分析,探索语境中的及物结构变化规律,从而判断显性、隐性评价在语篇动态的、阶段性的布局特征。

在报道的开头部分作者用一句关系过程小句总述了Mandela逝世一周的事实情况,并进行了显性评价:It has been a momentous week in South Africa - of mourning, celebration, chaos, patience, booing and reflection.紧接着是该报道将阐述的主要问题,即之前一周发生的与Mandela逝世有关的一切对南非有何影响。对于问题的答案,作者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首先借用George Bizos对该问题的判断,运用了言语过程中嵌入物质过程与心理过程以及关系过程,分别给出了包含显性的正面评价与隐性的负面评价。在前文的铺垫下,作者大胆地进行自言论述,给出显性负面评价:At this point, a brief word on the organization of this week's events: no, it wasn't perfect.。接着在下文,就针对it wasn’t perfect 展开具体的描述。其中采用三个并列的存在过程小句直接给出负面评价,即:

(1)There were frequent, tiresome administrative foul-ups.

(2)There was the dodgy sign language interpreter, and Tuesday's memorial service…

(3)Then, of course, there was the booing.

对于所述的第二句存在过程小句,作者又以yet 一词进行反预设,以两句物质过程小句和一句心理过程小句,将负面评价转为显性的正面的。对于第三句存在过程小句所述的有关booing事件的内容,首先作者通过隐性的关系过程给出负面的评价,为之后借用他人之言给出显性负面评价作了铺垫。而其后的but一词则起到反预设的功能,引导出对booing这一事实的乐观态度,即通过言语过程嵌套下的显性心理过程与物质过程给出正面评价,最后对评价进行强化。右图为及物结构与评价的语篇动态关系。

由图可见,信息流的中间部分负面评价居多,但由于起点与终点都为正面评价,可推断作者所持有的态度基本上是积极、肯定的。同时,显性评价在新闻语篇中具有主导全篇评价色彩的功能,上述语料中实现这一功能所使用较多的是关系过程、心理过程与存在过程;隐性评价根据在语篇中的位置关系,其作用可分为铺垫、反预设、强化等,上述语料中主要使用物质过程、言语过程与关系过程。

四结语

本研究试图为英语新闻语篇评价意义的把握提供新的思路,将人际意义层面的显性评价与概念意义层面的隐性评价相结合,并探索两者在及物结构上的特点,以及在语篇动态语境中的布局、作用与动态关系。从评价性词汇、及物结构以及语篇组织对评价意义进行层级性研究,可为语篇评价的正确解读提供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Thompson. G. & Hunston, S. Evaluation: An Introduction. In Hunston, S. & Thompson, G. Evaluation in Text: 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刘世铸. 评价的语言学特征[J]. 山东外语教学, 2007(3).

[3]刘世铸. 评判的结构潜势与语义构型[J]. 中国外语, 2011(1).

[4]Martin, J.R. & White, P. R.R. 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 [M]. London & New York: Palgrave, 2005.

[5]朱永生. 概念意义中的隐性评价[J]. 外语教学, 2009(7).

[6]金娜娜. 动词的评价功能[J]. 外语研究, 2009(4).

[7]魏在江. 语用预设的语篇评价功能——语篇语用学界面研究[J]. 中国外语, 2011(3).

[8]王天华. 新闻语篇隐性评价意义的语篇发生研究[J]. 外语学刊, 2012(1).

On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licit and Implicit Evaluation in English News

Lv Qinpi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121,China)

Key words:English News; explicit evaluation; implicit evaluation; dynamic relationship

Class No.:H315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猜你喜欢

英语新闻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英语新闻的跨文化传播探究
英语视频新闻标题编译浅析
基于图式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
大学英语四级新题型新闻听力分析与对策研究
从文化背景因素看英语新闻汉译
央视英语新闻频道对大学英语教学影响的研究
英语新闻标题翻译中的把关研究
大学四、六级考试改革新增新闻听力应对技巧与实践探索
浅析提高英语新闻听力水平的方法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