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D型人格与孤独感的相关性*

2016-01-16常向东马丹英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孤独感心理健康大学生

常向东 马丹英 薛 玲 刘 琳

①中国.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 201617 E-mail:cxd100@126.com 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620



大学生D型人格与孤独感的相关性*

常向东①马丹英①薛玲②刘琳②

①中国.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201617E-mail:cxd100@126.com②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20

【摘要】目的:了解大学生D型人格与孤独感的相关性,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397名大学生使用D型人格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32.74%,其中男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16.62%,女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1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最高为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28,P<0.001);②大学生D型人格的高孤独感比率明显高于非D型人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425,P<0.001);③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D型人格的负性情感因子(NA)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449,P<0.01),社交抑制因子(SI)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499,P<0.01)。结论:D型人格的大学生更易表现出高孤独感倾向。

【关键词】D型人格;孤独感;心理健康;大学生;D型人格量表;UCLA孤独量表

D型人格,也称为忧伤性人格(Distressed Personality),是指经常体验忧虑、烦躁、易怒、悲观等负性情绪,同时在社会交往中抑制自己表达这些负性情绪的倾向,它包含2个维度的特质,即负性情感(Negative Affectivity,NA)和社交抑制(Social In

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7(2):111-115

[18]丁奕.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基于专业承诺的中介机制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5,29(3):48-52

[19]方来坛,时勘.中文版学习投入量表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6):618-620

[20]唐家林,李祚山,张小艳.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7):1105-1108

[21]肖艳双,徐大真.高职生学习投入状况及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12,28(30):77-81

[22]崔文琴.当代大学生学习投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12,27(6):67-71

[23]仲李云,贾林祥.大学生的希望感教育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146-147

http://www.cjhp.com.cn/

hibition,SI)[1]。国内学者高立等[2]的研究显示,D型人格医学生在考研时更容易表现出状态焦虑。谢辉等[3]研究发现,医学院校D型人格大学生压力源主要集中在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关系和感情问题4个方面,其压力强度也明显高于非D型人格大学生。郑慧敏[4]的研究发现,D型人格大学生多处于一种亚健康的心理状态,其感受的压力强度要大于非D型人格大学生。刘贵浩等[5]的研究发现,D型人格大学生有自杀倾向率明显高于非D型人格大学生。郭丽等[6]研究发现,D型人格大学生的抑郁、绝望与自杀倾向均呈正相关。秦萍等[7]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的抑郁与D型人格呈正相关。孤独感是指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孤独概念是一维的情感状态[8]。而关于大学生D型人格与孤独感的相关性研究国内还较为少见,笔者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分层随机抽取上海市某理工类高校不同专业大学生420人,共发放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97份(94.5%)。其中,男生229人(57.68%),女生168人(42.32%);年龄:17~24(19.98±1.59)岁;年级:大一128人(32.24%),大二102人(25.69%),大三102人(25.69%),大四57人(14.36%),硕士8人(2.02%);成长环境:城市256人(64.48%),农村141人(35.52%);独生子女245人(61.71%),非独生子女152人(38.29%);家庭状况:完整家庭362人(91.18%),单亲家庭35人(8.82%)。

1.2方法

由校心理辅导中心心理咨询师及各年级朋辈辅导员协助,向同学们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获得其知情同意。所有被试以匿名方式完成问卷,统一收回问卷。

1.2.1D型人格量表(Type D Scale-14,DS14)[1]该量表由荷兰心理学家J Denollet等人编制完成。量表包含14个条目,7个条目用于评定负性情感,7个条目用于评定社交抑制。该量表采用5级评分法,从0分(完全不符合)到4分(完全符合),其中第1、3条目为反向计分。以NA≥10分且SI≥10分做为D型人格的判断标准。中国学者于肖楠等[9]、白俊云等[10]均使用该量表用于大学生样本,取得了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2UCLA孤独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8]该量表由Russell编制,主要评价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本研究使用的是该量表的第三版,共包括20个条目,它含有11个“孤独”正序条目与9个“非孤独”反序条目,每个条目分4级频度评分:①从不;②很少;③有时;④一直。高分表示孤独程度高。第三版是为适应非大学生人群而设计的,孤独概念是一维的情感状态,“孤独”一词未见于任何条目中,有助于减少回答的偏性,量表的测定具有特质成分。

1.3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进行χ2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人口学特征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

在所调查的397名大学生中,共检出D型人格者130人(32.74%)。其中,男大学生D型人格者66人(16.62%);女大学生D型人格者64人(1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最高为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P<0.05,**P<0.01,***P<0.001,下同

2.2大学生D型人格与孤独感的比较

茎叶图显示,全部被试孤独感量表分大致呈正态分布。以样本分布的上下25%为界,求得低孤独感和高孤独感的分界值分别为34分和49分。将≤34分者划为低孤独感组,≥49分者划为高孤独感组,35~48分者划为中孤独感组。大学生D型人格的高孤独感比率明显高于非D型人格的高孤独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大学生D型人格与孤独感的相关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D型人格的NA因子与孤独感间呈正相关,SI因子与孤独感间呈正相关,见表3。

3讨论

荷兰学者J Denollet强调,D型人格不是心理疾病,而是一种正常的人格特质[11]。因此,在正常健康人群中考察D型人格的分布,确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国内外诸多学者以大学生群体做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D型人格特点进行了相关报道[2-7,9-18]。

本研究中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32.75%。与白俊云等[1](31.1%)、刘贵浩等[5](30.1%)、郭丽等[6](30.1%)、于肖楠等[9](31.6%)基本相当,低于秦萍等[7](35.9%)、杨宏宇等[14](34.15%),明显高于高立等[2](24.08%)、谢辉等[3](19.96%)、郑慧敏[4](26.3%)、高立等[12](23.38%)的研究结果。其中,男、女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无明显差异,这与郭丽等[6]、于肖楠等[9]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中大三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最高为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和以往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大三学生学习生涯已处于大学生活的中后段,其在大学的学习生活模式基本已固定,他们可能在学习压力、情感经历、人际交往、人生规划等方面体晤的心身压力会更大。

本研究数据显示,大学生D型人格的高孤独感比率明显高于非D型人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D型人格的NA因子与SI因子均与孤独感呈正相关。符合D型人格者多表现出较高的负性情感与社交抑制倾向,而高孤独感体现了对于社交的渴望与实际间存有较大的差距。这二者间存在的平行关联性在本组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很好地体现。

针对大学生群体D型人格及高孤独感的现状,应引起高校管理者的足够重视,全方位地为大学生创建轻松、活泼、愉悦的校园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首先,高校应定期开展内容丰富、集学习与成长于一身的各种社团活动,丰富大学生学习之余的生活状态,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交流,鼓励大学生敞开心扉,培养其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其次,为大学生建立个性化心理健康档案非常必要。做为同学、朋辈辅导员、老师、家长,及时发现大学生个体的不良心理表现,及时给与其心理支持,及时给予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学生的负性情绪,使其以积极的心理状态去面对人生;最后,做为大学生个体自身也要学会自我减压。比如主动学习,在学习中找寻乐趣,不断拓展自我学习视野,培养自我的兴趣爱好,多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勇于表达自我,及时疏泄不良情绪,提升自我的抗挫折能力等。

参考文献

[1]白俊云,赵兴蓉,许秀峰.D型人格量表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5):329-332

[2]高立,尹国才,任胜利,等.D型人格医学生考研焦虑现状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9(5):61-62

[3]谢辉,杨春燕,谷昊明,等.医学院校D型人格大学生压力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8(9):36-37

[4]郑慧敏.大学生D型人格与心理压力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5]刘贵浩,郭丽,薛允莲,等.广东省大学生自杀倾向与D型人格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6):669-671

[6]郭丽,刘贵浩,薛允莲,等.大学生D型人格与抑郁、绝望及自杀倾向的相关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10):580-585

[7]秦萍,张勇.贫困大学生抑郁症状与认知倾向、D型人格的相关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6):741-743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284-287

[9]于肖楠,张建新.D型人格量表(DS14)在中国两所大学生样本中的试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5):313-316

[10]白俊云,许秀峰,赵兴蓉,等.D型人格量表在医学生中的信效度检验及初步应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7,16(11):1038-1040

[11]Denollet J,Van Heck G L.Psychological risk factors in heart disease:what Type D personality is(not)about[J].J Psychosom Res,2001,51(3):465-468

[12]高立,贾斐,吉峰.压力源与压力强度对D型人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7A):2213-2215

[13]林媛,王芳,富欣然.大学生中D型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40(31):241-242

[14]杨宏宇,李雪松,于肖楠,等.大学生D型人格群体焦虑和抑郁水平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17(10):916-917

[15]陈玲丽,刘文.D型人格在生活事件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中的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6):568-570

[16]唐烈琼.大学生D型人格及自尊、抑郁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8

[17]Lussier A,Loas G.Relationship between typed personality and anhedonia:A dimensional study of universitystudents[J].Psychol Rep,2015,116(3):855-860

[18]Gupta S,Basak P.Depression and type D personality among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J].Indian J Psychiatry,2013,55(3):287-289

http://www.cjhp.com.cn/

Correlation between Type D Personality and Loneliness for College Students

Chang Xiangdong,Ma Danying,Xue Ling,et al

Songjiang District Mental Health Center in Shanghai,Shanghai 201617,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between type D personality and loneliness for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provide an empirical basis for their mental health.Methods:Total 397 college students were sampled stratified randomly and finished Type D Scale-14 and UCLA Loneliness Scale.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SPSS 17.0.Results:①The detection rate of type D personality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s was 32.74%,in which the rate in males was 16.62% and the rate in females was 16.12%(P>0.05).The highest detection rate of type D personality among the third grade college students was 10.08%(χ2=21.528,P<0.001).②The rate of high sense of loneliness of type D personality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igh sense of loneliness of non-type D personality among the college students(χ2=53.425,P<0.001).③The Pearson correlation was positive between NA factor of type D personality and loneliness(r=0.449,P<0.01)and positive between SI factor of type D personality and loneliness(r=0.499,P<0.01).Conclusion:The college students with the type D personality are more likely to show higher sense of loneliness.

【Key words】Type D personality;Loneliness;Mental health;College students;Type D Scale-14;UCLA Loneliness Scale

*基金项目:上海市松江区医学特色专科(心理咨询科)建设项目(编号:2013ZK04);上海市松江区精神卫生中心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医教合作项目

中图分类号:R39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252(2016)08-1185-03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8.019

(收稿时间:2016-02-02) 2016-02-15)

·论著·(社会心理)

猜你喜欢

孤独感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