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孤独感研究述评

2016-12-08邢敏申志敏

青年时代 2016年27期

邢敏+申志敏

摘 要:现今孤独感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首先从人格特征、应对方式、人际信任等主观方面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各个因素;其次,从个人方面、家庭方面、学校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应的孤独感应对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影响因素;调适策略

现代化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实地距离在减短,而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却在拉远。大学生心理孤独感尤为强烈,已成为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面。随着孤独感出现,种种消极情绪也随之产生,如烦闷、沮丧、抑郁等,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

一、孤独感概念界定

国内外关于“孤独感”的研究由来已久,但由于研究角度不同,目前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学者李彩娜等人认为,孤独感是个体在社会关系网络不足时的不快乐体验,包括社会关系在数量上的不足和质量上的低下[1]。虽然没有统一的“孤独感”定义,但分析以往研究发现孤独感可以概括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主观性,孤独感主要是个体自我的一种不良的、负性的、不高兴的情感情绪;二是人际关系性,孤独感主要源于人际关系的期望与实际的情况之间的差距;三是持续性,孤独感伴随着人际的整个过程。

二、大学生孤独感的成因分析

(一)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主观因素

1.人格特征

目前国内学者多倾向于从大三人格对孤独感的研究。谭雪晴发现,孤独感与神经质、精神质存在正相关,而孤独感与外向性存在负相关[2]。近些年国内也渐渐出现了宜人性、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尽责性等大五人格对孤独感的研究。有研究发现大五人格均对孤独感产生不同程度和正负向的显著影响,其中孤独感和宜人性存在显著负相关。赵宇晗等人研究发现神经性与孤独感成正向预测关系,而内外性与孤独感呈负向预测关系[3]。

2.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是调节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辛自强发现孤独感与解决问题、求助呈负相关关系,与其他因子呈正相关[4]。一方面勇于面对现实面对问题的大学生孤独感的产生率较低,此类同学通过倾诉,运动,娱乐,购物等等一系列方式来排除自身的孤独感,而那些自闭的内向的同学,不善于交际更不善于发泄自身的压力与痛苦,孤立无援的环境从而衍生出深深的失败感与孤独感。

3.人际信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际圈,而人与人在交往的同时都会彼此产生信任感,良好的印象可以让人产生好感和信任感。目前国内有学者发现人际关系与孤独感存在正相关,早中期青少年的孤独感与人际信任呈显著的负相关。但周倩等人的研究中发现孤独感与人际信任无显著关系[5]。

(二)影响大学生孤独感的客观因素

1.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作为一种社会关系,一类为物质支持和客观援助;另一类是主观支持,与个体的主观感受密切相关。姜永志发现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孤独感有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孤独感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交际环境密切相关。

2.父母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孤独情绪。父母对子女的频繁阻挠、冷漠相对及一味否定都能使大学生引起孤独感,而父母亲对子女适度关心、温柔倾听及真心交流能有效降低孤独感,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

三、大学生孤独感的调适策略

(一)个人方面

如何客观认识自己、接受自己、欣赏自己非常重要。自卑者,认为自己能力不佳、自我评价过低,所以自卑者应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增加自信;自信者,是一种正确的心理状态,因此自信者要继续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自负者,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所以自负者应该认识到自身不足,走出自己的世界。

(二)家庭方面

家庭是每个人生活中最基础的部分,对于初入社会的大学生还未完全适应社会,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活,尤其是孤独感。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氛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三)学校方面

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地方,更是身心成长的地方,我们不仅仅要解决学习问题,更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首先,新生入学后及时的心理健康辅导;其次,建立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最后,开设心理辅导机构。

参考文献:

[1]李彩娜,党健宁,何姗姗,李红梅.羞怯与孤独感——自我效能的多重中介效应[J].心理学报,2013,45(11):1251-1260.

[2]谭雪晴.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及人际信任对孤独感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09):1046-1047.

[3]赵宇晗,余林.人格特质与认知能力的关系及其年龄差异[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2):1924-1934.

[4]辛自强,张梅,何琳.大学生心理健康变迁的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12,44(05):664-679.

[5]周倩,姚志强.大学生人格特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19(09):1110-1112.

[6]姜永志,白晓丽.大学生手机互联网依赖对疏离感的影响: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4,30(05):540-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