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与父母婚姻质量的关系

2016-01-16陈圆圆刘国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年8期
关键词:检出率婚姻家庭

李 晶 陈圆圆 刘国艳△ 张 璟

①中国.济宁医学院(山东济宁) 272000 E-mail:lijing3465@163.com ②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广东深圳) 518060 △通讯作者 E-mail:szdxlgy@163.com



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与父母婚姻质量的关系

李晶①陈圆圆②刘国艳②△张璟①

①中国.济宁医学院(山东济宁)272000E-mail:lijing3465@163.com②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广东深圳)518060△通讯作者E-mail:szdxlgy@163.com

【摘要】目的:探讨2~3岁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与父母婚姻质量的关系,以期为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404名儿童及其家长,通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人婚姻质量量表对儿童退缩行为、父母婚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异常的检出率为23.51%,男童检出率(27.12%)与女童的检出率(18.4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χ2=4.908,P<0.05)。具有社会退缩行为儿童的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父母性格相容、夫妻交流、化解冲突、经济安排、业余活动、子女与婚姻、亲友关系、生活观念8个因子的均值均低于无社会退缩行为儿童的父母(P<0.05)。同时,社会退缩行为与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其除情感与性生活、家庭角色外的其余8个因子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业余活动以及亲友关系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有影响(t=-4.726,-2.698;P<0.01)。结论:儿童早期社会退缩行为与父母婚姻质量有关,婚姻质量高的父母其子女退缩行为检出率较低。

【关键词】社会退缩行为;父母婚姻质量;横断面研究;2~3岁儿童

社会退缩是指“孤独的行为,泛指跨时间、情境,在陌生或熟悉的环境下表现出的独自游戏、消磨时光的行为”[1],对儿童当下以及未来的发展均有不良的影响,是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发展的危险因素[2]。同时,研究表明,社会退缩尤其是极端的社会退缩多具有稳定性,在纵向的发展时间内都较稳定[3],因此应关注早期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2~3岁的儿童正处于结束被动发展阶段,准备进入主动发展阶段的时期,是人的社会化最基本的准备时期,该阶段儿童主要通过遗传、本能的力量驱使、无意识的模仿来发展行为[4],因此,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据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环境包括四大系统:微系统、中系统、外系统和宏系统,其中,家庭是个体接触最密切的微系统,对儿童行为发展影响最突出[5]。在家庭系统中,主要通过父母、儿童自身及环境等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影响儿童的发展,研究发现,儿童的气质、父母教养方式以及亲子关系对社会退缩行为有影响[1]。但父母婚姻关系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相关研究较少。婚姻是家庭的前提与基础,是家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婚姻关系的好坏用婚姻质量来反映,婚姻质量是“与社会发展相一致条件下的人们对自身婚姻的主观感受和总体评价”[6]。已有研究表明,婚姻质量的高低不仅会影响夫妻的身心健康[7],还会影响儿童行为发展[8]。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儿童早期社会退缩行为问题与其父母婚姻质量关系的探讨,为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家庭干预提供依据和指导。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横断面调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深圳市各区幼儿园2~3岁儿童及其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40份,收集有效问卷404份(91.82%)。其中,男童236名,女童168名,男女比例约为1.4:1。

1.2方法

将调查问卷和家长一封信发放给家长,信中包含调查的目的和问卷填写方法,由家长带回填写后收回。①2~3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9]:该量表包括6个维度,其中社会退缩行为分值大于9分表明儿童存在该行为问题,且分数越高代表该行为越严重。该量表在社会退缩方面的检测具有较为可靠的信度,应用较为广泛;②中国人婚姻质量量表[10]:采用程灶火等人编制的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对儿童父母的婚姻质量进行调查,该问卷共90个题目,包括10个维度,分别为性格相容、夫妻交流、化解冲突、经济安排、业余活动、情感与性生活、子女与婚姻、亲友关系、家庭角色和生活观念。得分越高表示对婚姻的满意度越高,即婚姻质量越好。该问卷内在一致性系数为0.925,信度为0.89。该问卷在对父母婚姻质量的测量上表现出良好的信度。

1.3统计处理

采用Epidata录入数据,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2~3岁儿童社会退缩行为检出情况

404名2~3岁儿童中社会退缩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3.51%,其中男童的检出率(27.12%)高于女童(18.45%),不同性别儿童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儿童行为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2~3岁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与父母婚姻质量的关系

具有社会退缩行为的儿童的父母婚姻质量各因子的得分均低于无社会退缩行为的儿童,除情感与性生活、家庭角色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8个因子及婚姻总分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社会退缩行为有关,父母婚姻质量越好,儿童出现社会退缩行为越少,见表2。

2.32~3岁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与父母婚姻质量的相关

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分值与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各因子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社会退缩行为与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其除情感与性生活、家庭角色外的其余8个因子均呈负相关(P<0.05),表明父母婚姻质量越好,儿童社会退缩行为检出率越少,见表3。

2.4父母婚姻质量各因子与2~3岁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多元回归分析

以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得分为因变量,父母婚姻质量10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业余活动、亲友关系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有影响,父母对业余活动、亲友关系越满意,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的分值越低,见表4。

3讨论

3.12~3岁儿童社会退缩行为问题

本研究发现,2~3岁儿童社会退缩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3.51%,男童检出率(27.12%)高于女童的检出率(18.45%),与连云港市的调查结果一致[11]。可能与父亲和母亲所扮演的角色、与儿童互动的行为模式及与儿童接触的时间不同有关。儿童早期,与婴儿接触最多的主要是母亲。母亲对儿童的情绪状况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更加的敏感,而父亲更多地倾向于通过游戏与子女产生互动,指导儿童掌握社会技巧,获得社会成就[12]。因此,应重视早期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父亲的作用。同时,也可能与社会文化对男性与女性的性别角色标准期望不同有关,与性别角色一致的行为会为社会所接受,不一致的行为则不被鼓励。人们期望女童担任表达性角色,希望女童能更关注人际关系,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男童总被鼓励担任工具性角色,男童的社会退缩行为,尤其是安静退缩会被认为是独立的体现而被父母鼓励。

3.22~3岁儿童退缩行为与父母婚姻质量有关

按照家庭系统论理论,家庭中家庭系统由夫妻、兄弟姐妹和亲子(父子、母子,父女、母女)等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可见夫妻关系会影响幼儿的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婚姻质量因子中除情感与性生活、家庭角色外,具有社会退缩行为儿童的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父母性格相容、夫妻交流、化解冲突、经济安排、业余活动、子女与婚姻、亲友关系、生活观念8个因子及婚姻总分的均值均低于无社会退缩行为儿童的父母;且相关结果分析显示,社会退缩行为与父母婚姻质量总分负相关。表明婚姻质量得分越高,儿童出现社会退缩行为的可能性越小,提示父母婚姻质量是影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问题重要的家庭因素。婚姻质量主要通过影响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进而影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呼应:父母婚姻关系是影响儿童社会退缩行为问题重要的家庭因素之一,和谐融洽的婚姻关系与儿童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呈正相关[13]。婚姻质量越高,其亲子关系越密切[14];反之,父母婚姻关系较差将会引起紧张、敌对的亲子关系[15]。亲子关系指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在后天互动所构成的人际关系[16]。积极的亲子互动是一个保护因子,可减少社会退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17];不安全的依恋关系使儿童对周围环境感到无法预测、害怕,不敢进行探索行为,导致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发生率较高[18-19]。婚姻关系较好的父母会对其子女表现出更多的接纳情感、态度和行为,对子女的需要也更加敏感,从而形成安全、亲密的亲子关系,但婚姻质量较差的父母,则会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双方的争吵与情绪化行为上,较少关注其子女的需要,使得子女对父母产生疏离感与不信任,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很难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导致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另外,研究者认为父母的婚姻质量会影响其教养方式,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抚养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20]。国内学者一般把家庭教养方式划分为4种类型: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婚姻质量较高的母亲表现出更多的民主型教养方式,会给予儿童较多的接纳与鼓励,并对儿童需求较为敏感,促使儿童社会适应性不断发展,社会退缩行为减少;反之,父母婚姻关系冲突、紧张,其在教养过程中可能更易出现放任或专制等不敏感的教养行为[21],父母过度保护或干涉都可能让儿童自己及外界产生认知偏差,出现不安全感[22],难以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以致儿童在面对陌生人或陌生情境时,表现出退缩、害怕。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婚姻质量各因子中业余活动、亲友关系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有较为显著的预测作用。业余活动是指受试业余活动的安排与满意度;亲友关系是指受试对夫妻双方与亲友关系的感受[10]。业余活动及亲友关系的满意度越高,子女在发展早期出现社会退缩行为的可能性越低。可见,家庭生活中的业余活动越丰富,亲友关系越融洽,其子女有较多的机会与他人互动,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可更好地发展社会适应能力,从而减少社会退缩行为的发生。

早期儿童行为将影响其人生其他阶段的行为发展。早期发现、早期干预社会退缩行为的儿童,对儿童少年时期,甚至是成年期社交行为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降低儿童社会退缩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需要多种干预措施并行,不能只把重心放在孤立的个体上,要发挥家庭的影响力。2015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应开展家庭健康教育,如向家长及主要抚养者介绍儿童少年身心发展、心理及婚姻指导等,提升婚姻的质量,改善家庭环境,提高科学育儿水平,进而来预防儿童社会退缩行为问题的发生,促使儿童心理和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郑淑杰,陈会昌.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影响因素的追踪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4):833-836

[2]Guedeney A,Pingault J B,Thorr A.Social withdrawal at 1 year is associated with emotional and behavioural problems at 3 and 5 years:The Eden mother-child cohort study[J].European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2014,23(12):1181-1188

[3]叶平枝,冯晓霞.社会退缩与儿童发展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学前教育研究,2007,21(11):18-22

[4]郑振佺,霍建勋.健康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2-23

[5]Bronfenbrenner Urie.Ecology of the family as a context for human development:Research perspectives[J].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986,22(6):723-742

[6]郭霞,李建明,孙怀民.婚姻质量的研究现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7):833-836

[7]孙敬翔,牟杰,斯银平,等.海勤人员婚姻质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3):376-379

[8]梁宗保,张安慰,张光珍,等.父母婚姻质量与儿童行为问题的追踪研究:儿童努力控制的调节作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3,29(5):525-532

[9]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459-461

[10]戴晓阳.常用心理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231-238

[11]张悦秋.连云港市2~3岁儿童行为问题及防治对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3,11(5):350-351

[12]Gottman J M,Katz L F,Hooven C. Meta-emotion:How families communicate emotionally [M]. Hillsdale,NJ England: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1997

[13]Ablow J C,Measelle J R,Cowan P A.Linking marital conflict and children's adjustment:The role of young children's perceptions[J].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09,23(4):485-499

[14]梁宗保,张光珍,邓慧华.从婚姻关系到亲子关系:父母情绪表达的中介作用[J].心理学报,2013,58(12):1355-1367

[15]Gerard J M.,Krishnakumar A,Buehler C.Marital conflict,parent-child relations,and youth maladjustment: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spillover effects[J].Journal of Family Issues,2006,27(7):951-975

[16]高万红.多维度下的抑郁青少年的亲子关系研究[M].北京:光明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and Parental Marriage Quality

Li Jing,Chen Yuanyuan,Liu Guoyan,et al

School of Public Health,Jining Medical University,Jining 272000,China

自尊,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9):39-44

[2]孙晓莉.流动儿童学校适应现状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6,23(6):20-22

[3]谭千保.城市流动儿童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18(1):68-70

[4]朱丹,王国锋,刘军,等.流动儿童同伴关系的弹性发展特点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4):654-657

[5]Berry J W,Phinney J S,Sam D L,et al.Immigrant youth:Acculturation,identity,and adaptation: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psychology[J].Applied Psychology,2006,55(3):303-322

[6]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3):475-480

[7]李宁.城市高中生同伴关系发展特点研究——以辽宁市为例[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7

[8]石长慧.我是谁-流动少年的多元身份认同[J].青年研究,2010,33(1):25-39

[9]刘杨,方晓义.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与城市适应的关系[J].社会科学战线,2013,36(6):190-194

[10]王中会,蔺秀云.流动儿童社会认同特点及其对城市适应的影响[J].中国特殊教育,2012,29(3):61-67

[11]Masaki M,Michael L H,Elvira E,et al.Ethnic identity development and acculturation: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Mexican-Heritage youth in the Southwest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Cross-Culture Psychology,2010,41(3):410-427

[12]魏运华.学校因素对少年儿童自尊发展影响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8,14(2):12-16

[13]王帅青.初中生人际关系与自尊、人格的关系研究[D].郑州:河南师范大学,2013

[14]刘杨,方晓义.流动儿童社会身份认同状况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1,13(3):61-66

[15]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8-320,180-182,230-232

[16]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J].心理学报,2004,36(5):614-620

[17]白文飞,徐玲.流动儿童社会融入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9,31(2):18-25

[18]刘妍洁.流动儿童少年身份认同现状及其与身份凸显性的关系[D].重庆:西南大学,2013

[19]王树青.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个体因素与家庭因素[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7

[20]Tajfel H. Social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J].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1982,33:1-39

[21]雷有光.都市“小村民”眼中的大世界-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认知的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4,15(5):23-27

http://www.cjhp.com.cn/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2-3 years old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and parental marriage quality,and provide the method of education for improving children's behavior development.Methods:Using the method of stratified cluster random sampling,the number of 404 2-3 years old children was randomly selected from Shenzhen,Achenbach' s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for 2-3years old children)and Chinese Marital Quality Questionnaire were full with children's mothers to assess respectively on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and their parents' marriage quality.Results:The detection rate of social withdrawal abnormal behavior was 23.51%,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problem among boys((27.12%)was higher than the girls'(18.45%),the difference of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gender(χ2=4.908,P<0.05).The abnormal group which had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was worse than the normal group on marital quality and 8 indicators of marital quality which including parents consistent character,parent exchange,conflict resolution,economic arrangements,leisure activities,children and marriage,family relations and the idea of lif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marital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Except emotion and sex,family role,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arental marriage quality and other 8 indicators of marital quality(P<0.05).In the indicators of the marriage quality,leisure activities(t=-4.726,P<0.01),and family relations(t=-2.698,P<0.01)could predict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Conclusion:Parental marriage quality will affect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the better marriage quality,the lower incidence of children's 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

【Key words】Social withdrawal behavior;Parental marriage quality;Cross-sectional study;2-3 years old children

中图分类号:R395.6,B8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252(2016)08-1261-05

doi:10.13342/j.cnki.cjhp.2016.08.039

(收稿时间:2016-02-13)

·论著·(发展心理)

猜你喜欢

检出率婚姻家庭
婚姻是一门沟通课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家庭“煮”夫
婚姻中要“看见”彼此
恋练有词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寻找最美家庭
那场猝不及防的婚姻 外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