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微入手 引而待发

2016-01-16叶力云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引言教材

叶力云

[摘 要] 引言是现行《历史与社会》教材文本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引言经常被忽视,引言的应有功能被弱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引言的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引言的教学功能,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与社会教材的引言功能的开发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入手,即导语功能、小结功能、问题功能、提纲功能、补充功能。

[关键词] 教材 历史与社会 引言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90

现行的《历史与社会》教材在内容结构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每一课的开头都有一段引言。引言是教材体例和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很多教师认为,引言不过是引入新课的“序幕”,没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在课堂上花费时间对引言进行教与学不可取。因此,在实际的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开始每一课的教学时,教师把引言部分要么弃之不管,要么蜻蜓点水。其结果是,引言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教材编写者的良苦用心和引言的应有功能没有得到发挥。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发挥引言的功能与价值?笔者结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教材就引言的教学功能作以下探讨。

一、导语功能——精彩登场激兴趣

导语又称“开场白”,是讲授新课的第一个重要环节。精彩的开场白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新课导入的方式有很多,在形式和内容设计上教师往往会花较多时间去构思。而教材课前引言往往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精心编撰了许多能突出本课特点、富有文化底蕴,带有悬念性和趣味性的文字。这样的引言,有如戏剧中的“序幕”,一开始就能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恰当适时地使用课前引言作为“开场白”,自然就成了常用和比较合理的导入方式。

例如《综合探究三 探寻丝绸之路》的引言“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一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蒙在丝绸之路上的神秘面纱,探寻并展现令人向往的丝路古镇当年的风采。” 这样的引言简直就是现成的课堂教学“开场白”。因此,设计导语时对教材引言采取“拿来主义”不失为一种高效的做法。

二、小结功能——精炼概括明体系

课堂小结是一节课教学的最后环节。它往往是每节课即将结束时,教师用3-5分钟时间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或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框架结构;或进行学法指导,或深化、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在常态课堂中,教师大都是对知识进行梳理与整合。教材的课前引言往往以精炼的文字概括梳理了本课的主要内容。

例如《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的引言:“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政治上继续削弱诸侯,强化对地方的监督,经济上控制了货币铸造与盐铁产销,思想上推行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汉朝的大一统走向全盛。”这段文字,从政治、经济、思想上勾勒了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稍加修改,增加其主要措施,便是一段很具知识整合性的课堂小结。笔者是这样将其修改成小结的:“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在政治上推行‘推恩令,继续削弱诸侯;建立‘刺史制度强化对地方的监督,经济上把货币铸造权和盐铁生产经营权收归中央,控制了货币铸造与盐铁产销,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推行儒家思想,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汉朝的大一统走向全盛。”可见,巧妙整合引言的内容,对整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既有效又颇具深意。

三、问题功能——科学设计启思维

“问题是思维的心脏”,引言中常常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往往具有导向性。例如《综合探究二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一课的引言,就明确提出一个问题:“文化多样性是怎样发展的?”应该说这个问题是本课的“落脚点”。虽然本课教材内容的大部分篇幅都在描述宗教建筑这个外显的文化景观,但笔者认为“思维心脏”应是探讨影响宗教景观背后的综合因素。理解产生差异的因素,才能解答引言中的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认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特征,形成尊重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

当然,教材中更多的引言,只要教师在课前稍加预设,就可以成为针对性很强的有效问题。例如《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的引言:“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此后,统一帝国便成为统治者追求的目标。 秦始皇所建立的统治制度,采用的推进统一的各项措施,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根据这段引言,教师可设计以下问题:“秦始皇灭掉了哪六国?他何时完成统一?为什么说秦的统一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秦始皇建立了哪些统治制度?他又采取哪些措施来推进统一?这些措施对后代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问题都是紧紧围绕着教学内容而展开,抓住了教学的核心内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利于完成本课教学任务。而且问 题明确而具体,具有梯度性,位于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范围,学生经过努力是可以回答的。

四、纲领功能——提纲契领理线索

有些课前的引言是为了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掌握重点内容和线索,而对教材正文内容进行提炼和浓缩。这种提炼是正文内容的概要和精华所在,对教材内容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它揭示了本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线索,为教与学准备好了提纲。

例如《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一课内容纷繁复杂,要理清楚这一课内容不易,而这一课引言是教学的好提纲。该课引言如下:“秦汉时期北方的劲敌是匈奴,从秦代汉,双方战、和交替,决定性的胜利来自汉武帝时期的三次出击。在与匈奴征战过程中,西汉开辟的与西域乃至欧洲往来的丝绸之路,成为经贸、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国与朝鲜半岛、日本的交往也奠基于这一时期。”寥寥数语就给人以启迪,告诉师生可以地域方位为线索,从三个方面理清该课的主要内容。即向北要理清秦汉与匈奴的关系,其双方关系的特点就是“和”与“战”,教师应在“和”“战”这两个字上做文章。向西理清丝绸之路的开辟,重点在中西经贸和文化方面的往来。向东理清与朝鲜半岛、日本的关系,但不是重点,可略讲。可见,该课的引言牢牢抓住了教材内容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如能使用得当,可起到茅塞顿开、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课前引言完全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和课堂教学的提纲。

五、补充功能——有效应用解疑问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活动大都是对所学历史知识进行接受、理解、掌握。历史知识具有延伸性,当学生真正进入历史学习的进程中时,对所学知识产生思考后,就有可能产生联想或疑问。而有些疑问,只要学生对教材的课前引言稍加学习,便可迎刃而解。例如《综合探究二 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样性》一课,如果不先学习引言,学生就会对“什么是宗教景观、宗教景观与文化和历史有什么样的联系”等问题产生疑问。而教材引言正好对此作了补充:“宗教是一种文化,各种与宗教有关的寺庙、雕刻、石窟造像、碑、塔、墙、壁画等等,都属于宗教文化景观。宗教文化的勃兴,是中世纪历史进程的一大特点,也是区域文明发展的重要见证。”由此可见,引导学生在学习正文前重视对引言的使用,能够大大降低学生对某些知识点认知上的困惑,实现对学习内容的真正理解。

总之,引言是教材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材编写者的匠心之所在。充分利用好这些引言,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非常有益。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掘引言的教学功能,发挥好引言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责任编辑 庞丹丹)

猜你喜欢

历史与社会引言教材
教材精读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
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初中历史与社会的新课导入艺术探讨
提高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效率的思考与实践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