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在全脑血管造影患者的应用
2016-01-15刘蓝冰
刘蓝冰
[关键词]专病一体化护理;护理路径;全脑血管造影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15)05-0434-04
“专病一体化”是一种疾病一体化优质护理的简称。精细地规范某一种疾病的入院、病情观察、自理能力评估、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疼痛护理、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训练及指导、出院指导与出院随访等全程护理服务的具体内容与质量标准,把优质护理服务落到实处,使每种疾病的特色护理常规系统化、标准化。全脑血管造影术(DSA)是诊断脑血管狭窄,血管畸形,动脉瘤等颈内外血管疾病的金标准,但是此项检查为有创性,多数患者会存在抑郁、焦虑情绪,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并发症,使患者的生命及预后受到危害。如何用更优质的护理以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成为我们临床医疗及护理的共同目标。我院对72例全脑血管造影患者实施“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取得了较佳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15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次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72例,男35例,女37例,年龄13-72岁,平均(52.6±14.1)岁,对照组78例,男30例,女48例,年龄9-68岁,平均(52.1±11.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标准:意识清楚,语言交流正常,需择期行全脑血管造影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神志不清及不合作者,听力功能及交流功能障碍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既往糖尿病患者,伴其它恶性肿瘤者及拒绝签署护理路径同意书者。
1.2.方法:
1.2.1.两组患者均根据临床表现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从入院到出院按照传统的护理流程进行护理,由责任护士分管,负责入院指导,健康知识宣教,给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术前准备指导,术后康复护理,出院指导等。根据医嘱执行各项护理操作,每天的工作量根据患者的病情进展随机完成。观察组严格按照“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表现的内容执行每日的护理目标。每完成一项护理内容,签署执行时间并签名,护理组长每天检查实施情况和效果,护士长不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监测和检查。
1.2.2.“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的建立和应用:
1.2.2.1.建立专病护理小组:由科护士长牵头成立“专病一体化”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均为经培训考核合格者,包括护理组长3名,科护士12名,将护理组分为三组,一名组长,配备4名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直接服务,由护理组长负责对本组护士执行的治疗及护理进行指导和监督,观察组72例患者以病房就近原则随机入住三组护理单元。
1.2.2.2.学习阶段:在确定小组成员后,由护士长组织其学习神经外科护理常规,观看手术视频,由介入医生讲解手术知识,每周组织专职医生学习指导。回忆既往全脑血管造影患者及家属影响疾病恢复不利的因素,并采用头脑风暴法,得出相应的应对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全脑血管造影的相关文献,整理成资料,用多媒体和文字形式组织学习。
1.2.2.3“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表的制定:根据疾病的特殊性,患者病情,护理能力,结合整理分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下,制定符合本科室要求的“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细则,将护理内容细化到路径表中,并严格按照“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表执行护理措施,并记录。“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表”见表1。
1.3.效果评价:
1.3.1.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该量表由20个条目组成,按Liket 4级评分制。1分:从无到少有;2分:部分时间有;3分:相当多的时间有;4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20个条目所得分和为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后取整数部分为标准分。标准分越高,焦虑程度越严重,50-60分为轻度焦虑,51-70分为中度焦虑,>7分为重度焦虑。
1.3.2.思者对疾病知识及全脑血管造影知识掌握情况:问卷由科室主任医师,介入医生,护士长及护理组共同设计。经医院神经外科专家、护理部评审通过后采用。主要内容包括:脑血管病知识,术前注意事项,手术知识,康复训练,预后效果。共5题,每题三个答案,分别为不了解、了解、掌握,记为1分-3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对疾病知识及全脑血管造影知识越了解。
1.3.3.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并发症包括:皮下血肿、脑血管痉挛、血栓性静脉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及皮温下降、感染、尿潴留等。
1.3.4.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医院设计的护理满意度量表。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调查。调查表设计21个问题。合计总分100分,其中前二十个问题分别采用满意为5分、较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第二十一个问题为建设性问题或最满意护士提名。>80为满意,60-80分为较满意,<60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行列表资料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见表2。
从表2可见,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两组患者焦虑状况比较: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37.0±16.0)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为(80.8±10.9)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状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45,P<0.01)。
2.3.两组患者疾病知识及脑血管造影知识掌握情况比较:采用“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疾病知识及全脑血管造影知识的掌握程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见表。。endprint
2.4.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采用“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护理后,观察组并发症5例,发生率6.94%;对照组14例,发生率17.9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P<0.05)。
2.5.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为94.44%,对照组满意度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
3.讨论
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改变了传统的一次性行为事件干预模式,作为分阶段干预模式,根据患者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行为支持技术,最大限度地开发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护理和掌握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能力。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可直接测定血管狭窄程度和范围,观察侧支循环情况,能清楚地对颅内动脉、椎基底动脉、颅内大血管、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进行定性定位诊断,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此项检查为有创性检查,患者及家属对此项检查的目的和必要性不清楚,加上医疗费用大,由此产生一些抵抗情绪,不配合治疗及检查,使患者的生命及预后受到危害。因此给予患者更优质的服务,制定出“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非常必要。
采用“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对全脑血管造影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可有效改善患者焦虑情绪。观察组患者对脑血管病知识,术前注意事项,手术知识,康复训练,预后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通过“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观察组患者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的成效取得,主要有:①建立专病一体化护理小组,制定“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表”,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流程,使患者从入院到出院都能按标准接受优质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对该疾病的治疗护理过程有更为详细的了解,能针对疾病的各个阶段,做好相应准备,有利于疾病康复。②“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的实施,加强了护理人员的规范学习和培训,避免了护理人员因经验欠缺等因素对患者的影响,有利于识别无效护理行为,引导护理人员依据合理的过程开展护理工作,在护理工作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的脑血管造影知识。提高护理操作的熟练程度,使护士更直接地为患者服务,保证护理质量及安全。③通过“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的实施,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实现单病种护理服务的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了护患沟通、理解,增进了患者对医院和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改善了医患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全脑血管造影(DSA)患者根据病情轻重住院时间长短不一,而“专病一体化护理路径表”的制定,无法确定到具体住院日。因此在实施到具体患者时,专病护士应灵活运用,切忌生搬硬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