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婆媳关系的表现和特点
2016-01-15赵艳艳
赵艳艳
摘 要:婆媳关系是一种微妙而又重要的社会伦理关系。五四运动以后,个性自由解放的思想给人民以洗礼,为了彻底推翻封建腐朽的制度,达到政治目的,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女性的解放,并以此为契机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相随出现了大量的表现婆媳关系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女性作家的出现,她们以更为亲切的口吻讲诉自己身边的故事,传达自己的心声,表现真实的生活。
关键词:文学作品;婆媳关系;特点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155-02
婆媳关系以其特殊性在家庭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中国古代,女性受传统儒家思想启迪的同时,也受到封建制度的压迫,没有任何社会地位可言,遵循着“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传统。媳妇更是恪守着“婆尊媳卑”的观念,对婆婆言出既从,百依百顺。顺从公婆、孝敬公婆是媳妇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婆婆成了封建家族制度的代言人,当苦媳妇熬成婆的那一天,也正是可以抬头的日子,下一位婆婆以自己的經验和标准教育者下一位媳妇,这样代代相传。因此,婆媳之间矛盾的激化程度相对较浅,文学作品中也多勾勒着婆媳之间的和谐图景。五四运动以后,个性自由解放的思想给人民以洗礼,为了彻底推翻封建腐朽的制度,达到政治目的,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女性的解放,并以此为契机抨击社会的黑暗现实,相随出现了大量的表现婆媳关系的作品。更为重要的是,女性作家的出现,她们以更为亲切的口吻讲诉自己身边的故事,传达自己的心声,表现真实的生活。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自我意识的觉醒,媳妇有了反抗意识,开始维护自己的尊严,打破封建纲常,婆媳之间的矛盾便开始频频上演。
一、二三十年代小说——简单化 初见端倪
现代文学作品中最早涉及婆媳关系的是问题小说的出现。问题小说是五四运动浪潮之下出现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小说创作潮流,多关注社会人生存在问题,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思考人生是什么这样深刻的问题。涉及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个性自由、社会伦理、妇女解放等。关于婆媳关系的探讨也初见端倪,代表作品有,叶昭君的《阿风》、冰心的《最后的安息》、杨振声的《这也是一个人》等。
问题小说着力反映社会问题,表现底层人民生活的苦难,创作者多为受五四启蒙思想熏陶的青年学者,他们多用犀利的语言,以小说的形式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只提问题,不开药方。问题小说中反映的婆媳关系也就没那么纯粹了。小说并非直接写婆媳之间的关系,而是将封建社会的苦媳妇作为中国下层人民苦难的化身,揭露社会问题表现社会黑暗的。如作品《这也是一个人》中,伊的衣服被丈夫因为赌钱而当了之后,寒冬之季,伊请求丈夫把棉衣赎回来,竟遭到婆婆和丈夫的毒打,丈夫死后伊又被卖,来换丈夫的出殡钱。作者塑造了恶婆婆的形象,以苦媳妇为叙述中心,着力表现了在婆婆欺压之下媳妇的悲惨命运,预示着在封建传统制度之下人民的悲惨生活,表达着号召人民起来反抗旧社会的愿望。
真正谈到婆媳关系,以婆媳之间平凡而又琐碎的矛盾冲突为叙述中心,表现婆媳关系的作品,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乡土小说。代表作品有许钦文的《疯妇》、王鲁彦的《屋顶下》。小说创作者多写熟悉的乡土人情,作品中婆媳关系逐渐生活化、复杂化,不再是简单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深入到内心层面。通过真实的体验来反映婆媳关系,打破了恶婆婆苦媳妇的文学传统:媳妇有了反抗意识,开始维护自己的尊严,照应时代的呼声。婆婆仍把持着封建家族传统中的本位思想,总是以曾经的自己要求媳妇,导致婆媳矛盾的激化。他们之间的冲突不仅仅是由两个家庭的差异造成,更是五四启蒙运动以后,新旧思想观念之间的碰撞。在王鲁彦的《屋顶下》中,阿芝婶与本德婆婆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恶化的,阿芝婶刚嫁入婆家的时候,向婆婆说过,有什么错就骂她,然而婆婆懂得媳妇终归不是女儿,她宁肯多骂儿子几句。婆媳矛盾终究难以避免,当儿子告诉媳妇母亲爱吃黄鱼,媳妇特意买来黄鱼做给婆婆吃时,婆婆心疼钱,不但没能接受儿媳的孝心,反认为媳妇不会过日子,为此频频发生口角。面对这一矛盾,阿芝叔斥责了妻子,甚至要把妻子退回去,说宁可不要这样的老婆。媳妇勇敢地离开了丈夫和婆婆,走上了自己的路,她要靠着自己生活,把儿子一个个的养大,给他们都讨一个好媳妇。文中阿芝嫂的反抗和出走,正是女性个性解放以及自我意识增强的写照。
二、三四十年代小说——通俗化 摩擦碰撞
30年代的中国,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文学创作受政治影响强烈,出现了三大对峙而又互相渗透的文学派别。海派将文学创作与消费文化相结合,迎合小市民的趣味,具有明显的商业性质;京派文学以校园文化为主体,追求文学创作的自由;影响最大的左翼作家联盟倡导为工农兵服务,呈现出平民化通俗化的倾向。30年代的文学创作表现出了新的特点,由五四初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抨击转向对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的热切关注,对婆媳关系的塑造却成为这一时期作家普遍忽略的题材,但也不乏涉及到婆媳关系的经典之作。曹禺的《原野》,作品以复仇为题材,写了婆婆焦母与媳妇金花子之间的婆媳冲突,展示了处于夹缝之中男性的无奈与无力,最早关于媳妇和妈同时掉进水里,先救谁的经典话题正出于此。
40年代是硝烟弥漫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作家们开始普遍思考民族问题,挖掘社会民族的内涵,以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尽管这一时期出现了解放区文学、国统区文学、上海孤岛文学及沦陷区文学不同的派别,作品积极响应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总方针,以工农兵为核心,拯救国家危亡。但因作品大都深入人民生活,关注婆媳关系的作品也在不断增加。巴金的《寒夜》、张爱玲的《金锁记》、萧红的《呼兰河传》等都是表现婆媳关系的经典作品。其中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巴金的《寒夜》,作品在民族危亡、民不聊生的社会背景之下,夸大了婆媳关系的矛盾与冲突的同时,将儿子置于这一矛盾冲突之中,且处于两难的境地,打破了婆媳叙事中隐退男性的历史传统。
三、改革开放以来的小说——社会化 水火相容
50年代以后的小说创作以毛泽东的《讲话》为方针,依然倡导走群众路线,为工农兵服务,政治色彩浓厚。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在张扬个性,极力表现自我的时代里,文学作品中对婆媳关系的关注才真正摆脱社会环境的束缚,独领风骚。80年代婆媳关系的作品摒弃了宏大的叙述模式,开始贴近人们的生活现实,关注日常生活中平凡而又琐碎的婆媳矛盾。池莉的作品《不谈爱情》,以身份地位的差异性导致了婆媳矛盾的激化,立足于社会现实,开创了新写实主义在婆媳作品中的表现。铁凝的《玫瑰门》,以高度女性化的视角,写了婆婆与媳妇之间的斗争与妥协,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有着独立的人格和尊严,独立的经济能力,在家庭中独挡一面,不向自己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妥协。她们勇于追求自由的爱情,自由的婚姻,敢于面对现实。婆媳之间以相互的尊重和包容相处,虽然矛盾冲突不断,却更贴近当代家庭生活,流露出新时期女性的风范,体现了这一时期婆媳作品创作的总基调。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建立,90年代的文学创作多以农民生活为题材,婆媳关系关注的焦点由前期的写实主义传统转向農村,农村家庭背景下的婆媳关系,传统道德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婆媳关系成为衡量家庭伦理关系和睦与否的重要标志,也开始真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大众生活。表现婆媳关系的作品不再是纯粹的文学创作,而是以其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走进影视剧中,出现了一大片批网络作家。他们更加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最大程度地吸引更为广阔的社会群体,使婆媳关系与生活密切相连。六六的《双面胶》中,婆媳之间的矛盾重重,生活观念与消费观念的差异性,使婆婆完全不能理解媳妇的铺张浪费,尤其是当婆媳面对金钱利益时,冲突就会变得异常尖锐。将原本就脆弱的婆媳关系置于金钱这一敏感话题之下,家庭关系的维护就更加困难。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论是纯粹的文学经典之作,还是被现代人们所接受的搬上电视荧屏的当红网络作品,都以其反映社会生活的逼真性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价值。
从长远来看,婆媳关系会由纷争逐渐淡化。快餐式的生活节奏,使人们关注幸福的同时更希望拥有幸福。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不会费尽心思花大把大把的时间研究婆媳关系,探讨如何处理这一关系,尤其是当婆媳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与工作相提并论时,更显得微不足道。精神文明的发展也使婆婆不再一味干涉儿子的家庭,只要生活的幸福就好。
——————————
参考文献: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钱谷融.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作品选.上下卷[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曹禺.曹禺文集[M].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0.
〔4〕铁凝.玫瑰门[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5〕六六.双面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董征宇.论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婆媳关系的性别叙事[D].长春:吉林大学学报,2007.
〔7〕刘彩铃.婆媳关系的伦理调试[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