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多功能实证研究

2016-01-15张静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智育就业能力

张静

摘 要:2014年3月,对河套学院2012级、2013级文、理等不同专业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从4个维度进行设计:艺术教育的本体功能、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艺术教育的智育功能、艺术教育对就业的影响。艺术教育本体功能是本项问卷调查的主线、主题,其他3个方面,是在考察其与公共艺术教育的关联度。依据单选、多选共12道题48个统计子项数据分析,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出我校大学生对于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看法和希望。

关键词:公共艺术教育;德育;智育;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262-03

一、统计结果

本次问卷的目的,在于对我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现状的调查,所以,艺术教育是本项问卷调查的主线、主题,而其他3个方面如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学习成就、就业能力,也都是在考察其与公共艺术教育的关联度。

单选第一题:艺术素养与道德修养的关系是,有4个选项:(1)艺术素养对道德修养影响很大;(2)艺术素养对道德修养有一定影响;(3)艺术素养对道德修养影响不大;(4)艺术素养对道德修养没什么影响。回答(1)的占28%;回答(2)的占66%;回答(3)的占4%;回答(4)的占2%。

单选第二题:艺术素养与学习成就的关系,有4个选项:(1)艺术素养对学习成就影响很大;(2)艺术素养对学习成就有一定影响;(3)艺术素养对学习成就影响不大;(4)艺术素养对学习成就没什么影响。回答(1)的占25%;回答(2)的占59%;回答(3)占13%;回答(4)的占3%。

单选第三题:你对我校现在开展的艺术教育的看法是,有4个选项:(1)很好;(2)一般;(3)需要加强;(4)不好。回答(1)的占33.5%;回答(2)的占28%;回答(3)的占38.3%;回答(4)的占0.2%。

单选第四题: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是,有4个选项:(1)完全吻合;(2)基本吻合;(3)基本不吻合;(4)完全不吻合。回答(1)的占8.9%;回答(2)的占71%;回答(3)的占17%;回答(4)的占3.1%。

单选第五题:关于真善美的关系,有4个选项:(1)一致;(2)基本一致;(3)基本不一致;(4)没关系。回答(1)的占51%;回答(2)的占40%;回答(3)的占7.8%;回答(4)的占1.2%。

单选第六题:艺术素养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有4个选项:(1)影响很大;(2)有一定影响;(3)影响不大;(4)没什么影响。回答(1)的占31%;回答(2)的占47.5%;回答(3)的占21%;回答(4)的占0.5%。

多选并排序(4个选项按顺序统计)

第一题:你选择上公共艺术课的原因是:(1)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修养;(2)拿学分;(3)调节心情;(4)其他。

排在第1位的:(1)占76.5%;(2)占18.3%;(3)占4%;(4)占1.2%。

排在第2位的:(1)占14%;(2)占46%;(3)占38.5%;(4)占1.5%。

排在第3位的:(1)占9%;(2)占30%;(3)占53.4%;(4)占7.6%;

排在第4位的:(1)0;(2)占9%;(3)占5%;(4)占86%。

第二题:影响你的行为的因素有:(1)知识;(2)情感;(3)意志;(4)审美。

排在第1位的:(1)占58%;(2)占25%;(3)占13%;(4)占4%。

排在第2位的:(1)占10%;(2)占50%;(3)占28%;(4)占12%。

排在第3位的:(1)占15.7%;(2)占16.1%;(3)占53.3%;(4)占14.9%

排在第4位的:(1)11.4%;(2)占9%;(3)占5.2%;(4)占74.4%。

第三題:提高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措施有:(1)改善并加强“两课”教育;(2)加强艺术审美修养;(3)加强社会实践活动;(4)加强制度管理。

排在第1位的:(1)占46.8%;(2)占25%;(3)占25%;(4)占3.2%。

排在第2位的:(1)占13.7%;(2)占42.50%;(3)占34.4%;(4)占9.4%。

排在第3位的:(1)占18%;(2)占23%;(3)占41%;(4)占18%。

排在第4位的:(1)占15.3%;(2)占11%;(3)占1.7%;(4)占72%。

第四题: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下面哪几项为弱项,并须加强?(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

排在第1位的:(1)占68.2%;(2)占10.8%;(3)占15.8%;(4)占5.2%。

排在第2位的:(1)占7.4%;(2)占36%;(3)占20.2%;(4)占36.4%。

排在第3位的:(1)8.6%;(2)占11%;(3)占49%;(4)占31.4%。

排在第4位的:(1)占3%;(2)占14%;(3)占20%;(4)占63%。

第五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主要表现为:(1)对主流思想的认同;(2)言行一致;(3)是非分明;(4)健康的审美观。

排在第1位的:(1)占45%;(2)占26%;(3)占13%;(4)占16%。

排在第2位的:(1)占13%;(2)占36%;(3)占29%;(4)占22%。

排在第3位的:(1)占17.5%;(2)占14.7%;(3)占45.3%;(4)占22.5%。

排在第4位的:(1)占22.3%;(2)占10.4%;(3)占14.1%;(4)占53.2%。

第六题: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较有效的形式有:(1)“两课”;(2)社会实践;(3)艺术活动;(4)学校教师、工作人员的表率作用。

排在第1位的:(1)占24%;(2)占56.2%;(3)占9%;(4)占10.8%。

排在第2位的:(1)占12%;(2)占29%;(3)占45%;(4)占14%。

排在第3位的:(1)11.3%;(2)占10.3%;(3)占40.2%;(4)占38.2%。

排在第4位的:(1)占40.5%;(2)占1%;(3)占9.5%;(4)占49%。

二、对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对学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意义、作用的摸底了解;第二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途径等方面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形成开展学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方案,并进行实践性研究。这是仅从学生角度做的工作,对学校领导的访谈,与教师、学生的座谈,也按照上述思路进行。

(一)艺术教育的本体目标

关于艺术教育的本体目标,有以下几个问题的设计:

单选第三题:你对我校现在开设的公共艺术教育(包括艺术活动)的看法是:回答很好的占33.5%,一般的占28%,需要加强的占38.3%,不好的占0.2%。以上数据看出:(1)我校同学对目前开展的公共艺术教育的认同度较高(很好+一般),比例占到61.5%;(2)更为突出的表现是同学们对我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渴望心情,有38.3%的人表示需要加强。与学生的座谈会,进一步验证了此结论。在座谈会上,多数学生反映,由于人数限制,想选的艺术类课程选不上,只好选一些不愿意选的课。

为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看法,我们设计了多选题的第一题,你选择上公共艺术课的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提高自身的艺术审美修养,占76.5%,而为了拿学分,并不占重要位置,仅为18.3%。这说明,当前人们对学生学习目的的太功利化的认识,是片面的,更不能把这种错误认识、判断,变成教育的前提。

为了更理性地分析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我们从哲学层面设计了以下问题,单选第五题,你对真善美关系的看法:回答一致的占51%,基本一致的占40%,基本不一致的仅占7.8%,而回答没关系的仅占1.2%,这说明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正确的理性判断与分析。

真善美是人类最高的精神境界与精神追求,它代表着科学、伦理与美学的高度统一与融合。涉世未深的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本真的、自然的,因此是可信的。现在提倡精神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现状”应该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有据”的判断。我们这次问卷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我校大学生的精神现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一定的事实依据,结果是令人可喜的。

(二)艺术教育在提高德育有效性中的作用

艺术教育在提高德育有效性中的作用,是我们在设计这次调查问卷中,所占比重很大的一个问题,共有6道题涉及到。

单选题一,在回答艺术素养与道德修养的关系中,认为艺术素养对道德修养影响很大的占28%,有一定影响的占66%,影响不大的占4%,没什么关系的仅占2%。这表明学生关于艺术素养对道德修养的影响较大的认同度很高,既为提高道德品质教育的有效性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提出了新的课题。

为了更具体地了解艺术素养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我们设计了多选排序题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主要表现为:排在第一位的,选择“对主流思想认同”的占45%,选择“健康审美观”的占16%,选择“言行一致”的占26%,选择“是非分明”的占13%。学生的这种答案排序,几乎与我们教育者的期望完全吻合。这个调查结果,与那种只根据个别现象做出的普遍性的近乎膨胀的无十分根据的判断相悖。

为了解大学生对加强与改进思想品德教育,并考察与艺术教育的关系,我们设计了多选排序第六题: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较有效的形式是什么?排在第一位的,选择“改善并加强两课教育”的占24%,選择“社会实践”的占56.2%,选择“艺术活动”的占9%,选择“学校教师、工作人员表率作用”的占10.8%。

上述结果至少可以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我校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在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素养中的作用,具有极高的认同度。分析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大环境,主要是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二是学校近年来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给学生带来的主观体验。第二,对于艺术活动的作用排序,表现出明显的特点:两头小,中间大。这反映出大学生对艺术活动的态度是呈正态分布,持有极端认识的,即特别有效的、效果不太好的都占极少数(9%和9.5%)。在提升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有效性方面,艺术活动是“有效和基本有效”的占85.2%以上,这表明他们把艺术教育放在了重要而又恰当的位置。

(三)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

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仍是我们关注的地方,是课题研究的多维度目标之一。为此设计了以下的问题:

单选第二题:艺术素养对学习成就的影响,回答艺术素养对学习成就影响很大的占25%,有一定影响的占59%,影响不大的占13%,没什么影响的占3%。这是一个正偏态分布,即影响不大和没什么影响的,所占比重很小,而影响很大和有一定影响的所占比重很大,这仍是“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

艺术素养与学习成就关系的研究,所见成果很少。如何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研究这个问题,我们仍选择了以下的方法,即运用大数统计量(问卷统计量)来代替测试(测验)统计量,取得量的指标,与定性分析(理论推导、经验判断)相结合,得出研究结论。如何运用这一方法分析这一调查结果呢?作为一个个体,说出艺术素养对学习成就的影响,很是困难。但是作为群体,即统计量达到一定数量时(本次问卷调查数为300人),就能反映出对问题认识的倾向性,即有了统计意义。对于回答影响很大和有一定影响的占绝大多数的事实,原因是什么呢?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推理得出的结论,一种是由感性的直觉判断,得出的结论。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这种结果,都为学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开展公共艺术活动,并通过艺术教育、艺术活动促进学习成绩提高,提供了统计学意义上的根据。

(四)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

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是我们这次尝试着研究的一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研究文献很少,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未知领域,他们既未求职,又未就职,如何知道二者的关系?因此,对这个问卷调查结果,只能就统计数据本身作一分析,在此基础上,作一些推测性的判断。

就统计数据来说,回答公共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很大的占31%,回答影响较大的占47.5%,回答没什么影响的几乎为零。这大概是因为学生们对当前用人单位对多才多艺学生的偏爱的情况有所了解,或者是觉得自己有较高艺术素养对自己广泛适应工作领域具有一定帮助而得出的结论。在与学生座谈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推断。

三、调查问卷的几点结论

第一,要全面、辩证地看待、对待我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其一,要有充分、足够多的统计数量为依据,而不能仅凭几个、几件事例,以简单枚举的方式简单下结论,更不能随意、任意放大事实;其二,对于我校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要分析事实存在的背景与环境,不能把背景与环境问题当做学生的问题;其三,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分析消极现象中的积极因素,以消极的形式反映积极的取向与诉求;其四,下结论,作判断,首先要解决一个方法论问题。慎言大学生功利化倾向严重,这种结论缺乏两点根据:一是没有大量的统计数据,大多用的是举例的形式;二是没有同类同级概念和事实的对比分析,大多用的是绝对判断,较少用相对比较。在回答“学生学习艺术课的目的”时有76.5%学生选择提高艺术素养,而只有18.3%的人是为了拿学分。这一数据事实,虽不一定能足够证明大学生健康向上的思想主流,但足可以反驳大学生功利化思想猖獗之谬谈。

第二,我校学生对艺术教育的渴求与期望与教育者的认识看法形成一定反差。对于高职院校(普通高校也如此)的功能定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解,要全面、准确。我校办学定位非常明确,培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开。不是高素质加技能,不能搞功利化的唯能力论,必须破除无根据的“学生思想状况预设”。

第三,我校大学生对提高自身素质(包括自身素养)的希望、自觉,是开展素质教育(包括艺术教育)的原动力。这是以大数量的真实统计数据以及通过与学生教师的座谈所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而得出的结论。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公共艺术教育智育就业能力
科技创新 智育未来
非遗剪纸绘梦想,厚德启智育新人
武术,是一生的修行
2010—2014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现状剖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独特价值研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管理类本科生就业能力构成分析及培养策略研究
“人力资源招聘与测评”课程中团队学习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调查研究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
浅析现代美术教育的美育、德育、智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