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校声乐集体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2016-01-15常青

关键词:发展对策高校现状

常青

摘 要: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声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声乐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高校声乐教学在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的声乐教学模式,发展成为新的教学模式——声乐集体课。声乐集体课作为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不但使声乐教学内容多元化,而且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学习声乐的多维空间。目前我国高校声乐集体课尚处在摸索阶段,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之处,所以必须有效针对高校声乐集体课的现状,优化其发展策略,发挥其优越性,促进声乐教育课程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高校;声乐集体课;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12-0269-02

随着社会需求的扩大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每年高考艺术类考生报考的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声乐艺术学生进入大学课堂。这就给高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必须拥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才能满足逐年增加的生源。为了缓解高校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高等院校出现了声乐集体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如今声乐集体课作为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各高校所采纳,并将成为现阶段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高校声乐教学的主要授课形式之一。自从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引入声乐集体课之后,其教学效果大大提升了。但是由于该授课形式发展时间较短,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这就需要辩证看待,努力提高声乐集体课的水平,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一、开设声乐集体课的必要性

声乐课是音乐教育的必修课程,是高校培养学生音乐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重要课程。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高校学生数量逐年攀升,这就使得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以往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声乐的发展。在教学改革背景下,高校借鉴国外声乐课先进经验,并与校情相结合,提出了声乐集体课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开设声乐集体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高校声乐教学事业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次创举,使高校声乐教学向多样性、共性化转变,向科学化、规范化、完善化发展,是新教育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体现。其次,开设声乐集体课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著名的威尼斯音乐学院教授伊莉丝·科拉岱蒂曾经在其文章中写到,我习惯当着所有学生的面上课,当我对班级某一个学生讲点什么东西的时候,全班都听到了,而且力求弄懂,这样相同的东西就可以少讲几遍……这样就提高了声乐教学的效率。同时,高校开设声乐集体课有助于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在上课的过程中寻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从而取长补短、有针对性地投入到学习中,提升自己的声乐表现力。此外,开设声乐集体课还有助于进一步节约教学资源,使得教学手段更加多元化,提升教学效果。

二、当前高校声乐集体课的现状

(一)教育理念陈旧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声乐教师受到陈旧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在对声乐教学的认识上,只是从“唯声论”的角度出发,认为高校声乐教学的目标只是训练学生歌唱的技能。在教学评价上,以学生声音的好坏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这偏废和轻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也不能称为一位合格的基础音乐教师,这对高校声乐集体课的推广与应用极为不利。

(二)教学方式单一

现阶段我国高校所开设的声乐集体课,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主要是“小课”扩充班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往往是由一名专业的声乐教师指导大家集体唱歌、集体练声或个别演唱,然后教师再进行翻唱或点评。目前我国高校声乐专业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如果在声乐训练课中没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有量无质”的后果。

(三)教学针对性差

高校声乐教学在选择曲目的时候大多是以独唱为主,重唱、轮唱、合唱等曲目及声乐体裁的选择非常少。同时,由于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条件、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存在个体差异,如在声乐发音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喉咙过紧,需要训练开口音;有的学生属于喉咙高位,需要训练闭口音。然而在声乐集体课中教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位学生,往往只能根据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四)教学实践机会少

聲乐课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无论是声乐理论学习还是声乐技能训练都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得以展现出来。由于声乐集体课的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只能照顾到部分的学生,指导学生的时间相当少。再加上高校教师在开展声乐集体课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就导致学生的表演实践技能、演唱技能明显不足。

三、加强高校声乐集体课的发展对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

教育观念是高校开展声乐集体课的核心指导方针,先进的声乐教学理念有助于声乐集体课的发展。所以要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前提是更新声乐教学理念。这就要求高校要把握教育发展规律,从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树立正确的质量关。改变以往对学生的以终结性的考试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其次,要树立科学的育才观。高校在声乐集体课开展的过程中,既要努力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更要为学生将来的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使得高校声乐教学更加“接地气”,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走进市场。此外,要树立生本的教育观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声乐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二)完善教学方式

随着高校声乐教学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期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其中,教学方式的固定和落后,直接阻碍了学生潜能的开发与个性的发展,这就必须打破单一的教学方式,努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同时,高校声乐教育专业在教学方法上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灵活创新的原则,既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妥善安排每个教学环节,也要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把讲授、示范、训练、讨论有机结合起来。此外,教师还要努力为学生积极创造机会,提供良好的环境和适当的舞台实践机会,如举办汇演活动、组织文艺下乡活动、开展声乐比赛等,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提升声乐技能。

(三)丰富教学内容

高校在开展声乐集体课的过程中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教学内容,而应该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提高声乐集体课的教学质量。以曲目的选择为例,对于大一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的声乐作品较少,有的学生甚至仅仅接触一个月之后,就开始唱歌剧,这就导致学生在声乐演唱中存在许多缺点和毛病。因此在声乐曲目的选择时,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咬字简单、节奏整齐的曲目,如以元音字母结尾的意大利语为主的曲目,使学生在演唱时处于自然、放松的发声状态,更好地理解歌唱的曲目,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提高发声练习。同时,高校声乐教学还要重点训练学生的声乐基本功。遇到具有共性的问题在班上共同讲解,遇到个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单独讲解,提高声乐教学效率。

(四)加强教学实践

在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交流与互动,在交流与探讨中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同时,声乐集体课还可以引入音乐会的实践形式,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参加实践,而且还能增强高校声乐课堂的艺术气息。此外,还可以引入竞争形式的活动,比如开展声乐比赛等,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提高教师素质

在声乐集体课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与参与者的角色。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思想素质与文化修养。因此声乐集体课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一方面,要优化高校声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环境,努力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机會,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另一方面,要努力完善音乐政策方针,促进教师管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使教师的学历、知识、职称、年龄、地域等结构相互协调。同时,还要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与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声乐集体课是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实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缺陷。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弥补其中的不足,优化高校声乐集体课的发展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秀的音乐人才。

——————————

参考文献:

〔1〕刘九思.走向科学的歌唱艺术[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12.

〔2〕李艳艳.关于高校数码钢琴集体课的研究与探讨[J].大众文艺,2010,(18).

〔3〕李艺娟.论开设声乐集体课在高教声乐教学体系中的必要性[J].大舞台,2010,(09).

〔4〕周波.声乐集体课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06,(8).

〔5〕朱腾.论声乐集体课的利与弊[J].黄河之声,2010,(20).

〔6〕高艳.新课改下的多元化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探索[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责任编辑 徐阳)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高校现状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